巫艳彬
- 作品数:57 被引量:2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该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PTE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住院管理;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住院管理。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住院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平均药品费用分别为(17.13±2.22) d、(16545.04±1557.44)元与(7050.83±372.74)元,均少于对照组的(19.77±3.41)d、(17709.45±1902.05)元与(7345.75±450.8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3.47±3.88)分与(90.90±5.30)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PTE临床路径的开展对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陈泉芳邹小英王威陈一强覃寿明姚冬芳巫艳彬王可石昌荆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 黄芩素协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生物被膜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早期生物被膜(BF)模型,研究黄芩素对BF的影响及其联合万古霉素(VAN)的协同杀菌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分离并且能够稳定形成BF的MRSA17546,采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添加0.5%葡萄糖为培养基,复制体外早期BF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6mg/L克拉霉素(CLR)组、4mg/LVAN组、16mg/L CLR+4mg/LVAN组]、实验组(32mg/L黄芩素组、32mg/L黄芩素+4mg/I.VAN组)。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扫描电镜观察BF的形态结构。结果早期BF经VAN、cI.R及黄芩素作用后BF内活菌数分别为(7.95±0.19)、(8.03±0.23)、(7.95±0.18)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7.99±0.25)log10 cfu/m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mg/L CLR+4mg/L VAN组、32mg/L 黄芩素+4mg/LVAN组活菌数为(7.71±0.25)、(7.29±0.16)log10 cfu/ml,低于空白对照组(P〈O.01),且32mg/L 黄芩素+4mg/L VAN组比16mg/L CLR+4mg/L VAN组活菌数进一步减少(Pd0.05)。经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黄芩素组载体上的BF比空白对照组减少,VAN组BF内细菌数未见明显减少,而黄芩素+VAN组BF内的细菌数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减少。结论黄芩素能破坏MRSA已形成的早期BF,增强VAN对BF内MRSA的清除作用,且黄芩素破坏BF及其协同杀菌作用强于cI。R。
- 陈艳陈一强孔晋亮巫艳彬蔡双启杜仲业黄莹莹蒙锦祥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黄芩素万古霉素克拉霉素
- 肺血栓栓塞症的急诊首诊思路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us embolism,PTE)临床特点的分析与总结,寻找 PTE的急诊首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首诊的80例PTE患者,对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常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3.75%(75/80) PTE患者有高危因素。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91.25%,73/80)和胸闷(66.25%,53/80),PTE三联征仅见11.25%(9/80),其他表现包括心悸、胸痛、咯血、晕厥等。血气分析异常表现85.0%(68/80)。 D-二聚体阳性率为97.50%(78/80)、92.50%(74/80)心电图和97.50%(78/80)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异常。结论急诊首诊思路有助于及早诊断可疑 PTE患者.同时可以排除其他常见心肺疾病。
- 王威梁金清邹小英巫艳彬陈泉芳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急诊
- 黄芩苷联合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生物膜(BF)模型,研究黄芩活性成分-黄芩苷(BC)对BF的影响及其与万古霉素(VAN)的协同杀菌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分离并且能够稳定形成BF的SAU 17564,采用TSB-G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结合BF定量软件COMSTAT对BF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建模3d,BF经256μg/ml BC组、4μg/ml VAN组作用后BF内活菌数分别为(7.91±0.21)、(7.95±0.19)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6μg/ml BC+4μg/ml VAN组的活菌数为(7.56±0.28)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7d,BF经4μg/ml VAN组、512μg/ml BC组、256μg/ml BC组、128μg/ml BC组及128μg/ml BC+4μg/ml VAN组作用后,BF内活菌数分别为(8.12±0.18)、(8.12±0.10)、(8.11±0.11)、(8.22±0.12)、(8.21±0.16)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μg/ml BC+4μg/mlVAN组、256μg/ml BC+4μg/mlVAN组活菌数分别为(7.47±0.16)、(7.52±0.17)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建模3d或7d的BF经CLSM观察及COMSTAT分析,256μg/ml BC+4μg/ml VAN组的生物量均比空白对照组、256μg/ml BC组及4μg/mlVAN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芩苷能破坏SAU已形成的3d及7dBF,增强VAN对BF内SAU的清除作用。
- 陈艳陈一强孔晋亮巫艳彬蔡双启王可杜仲业黄莹莹蒙锦祥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黄芩苷万古霉素克拉霉素
- 胸外心脏按压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王威朱继金陈泉芳巫艳彬李月明
- 关键词: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CPR急诊医学熟练程度生存率
- 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涉外隔离病区的建设及管理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总结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涉外隔离病区的建设及护理管理体会。方法按要求进行隔离病区设置,尽可能提供温馨及人性化的隔离环境,整合并培训能适应涉外病人沟通交流需要的护理团队,实施安全管理和多元文化护理。结果 14例涉外患者配合隔离治疗痊愈出院,对护理工作满意,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结论突发传染病涉外病区科学管理有利于患者康复治疗。
- 曾国艳巫艳彬李家莲梁金清
-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隔离病区
- 肺结核病的临床教学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医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教学途径,是完成教学计划确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呼吸内科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临床课程,而肺结核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医学生临床实习必不可少的内容。
- 巫艳彬
- 关键词:肺结核病临床教学临床实习教学高素质人才医学教育教学途径
- 结直肠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16例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提高对结直肠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6例结直肠癌合并PTE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男性占75.00%(12例),女性25.00%(4例);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占62.50%;结直肠癌分期均为进展期,其中Ⅳ期占75.00%(12例),Ⅲ期占25.00%(4例);且多发于已经进行化疗的患者,占81.25%(13例)。16例患者,死亡1例,其余15例均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3.75%;其中,4例大面积PTE实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出现出血现象,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结直肠癌并发的PTE可能具有好发于肿瘤进展期的老年男性患者的特征,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化疗有关;建议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定期检查血液黏稠度及血脂水平,尽量降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去除导致血栓形成病因;建议溶栓治疗时减少尿激酶的用量。
- 王威邹小英陈泉芳巫艳彬王可姚冬芳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肺血栓栓塞症
- 不同免疫状态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隐球菌病的认知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4月-2014年6月4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0例患者分为免疫抑制组和免疫正常组,免疫抑制组21例、免疫正常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特点;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3例,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其余7例无任何症状;胸部CT影像病变主要分布于肺外带24例,肺下叶19例;病变形态呈结节团块型的免疫正常组14例,免疫抑制组7例;病变表现为肺炎型的免疫正常组2例,免疫抑制组8例,混合型的免疫正常组3例,免疫抑制组6例;病变累及胸膜的免疫正常组14例,免疫抑制组17例。结论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无特异性,病变多位于肺外带、肺下叶并累及胸膜,免疫正常CT表现多为局限的结节团块型,而免疫抑制宿主主要表现为肺炎型和混合型。
- 曾能永徐云欢孔晋亮彭玲巫艳彬蔡双启卢桦松
-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免疫抑制
- 隐匿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与总结隐匿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64例隐匿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发病年龄、季节、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以及治疗等特点,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t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流行病方面,男性39例占60.94%,女性25例占39.06%,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40岁)51例占87.89%,发病季节则集中在夏秋两季42例占65.63%,经统计分析,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季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方面,胸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35例占54.69%,血白细胞不增高者38例占59.38%,胸部CT检查阳性47例占73.44%,经统计分析,临床表现、血白细胞以及特殊检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隐匿性肺炎的发病对象主要系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胸痛为常见的首发症状;白细胞检查多不增高;胸部放射学检查CT明显优于X线,治疗上以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为主。
- 王威陈泉芳巫艳彬李其斌白玉龙苌海华黄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