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楠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1篇地电
  • 11篇地电场
  • 9篇地电场观测
  • 9篇地震
  • 4篇电场仪
  • 4篇震前
  • 3篇地震前
  • 3篇地震前后
  • 3篇数据分析
  • 3篇网络
  • 3篇网络化
  • 2篇低频段
  • 2篇地铁
  • 2篇地震观测
  • 2篇电磁
  • 2篇电磁场
  • 2篇频段
  • 2篇自然电场
  • 2篇磁场
  • 2篇Z

机构

  • 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北京城建三城...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作者

  • 17篇庄楠
  • 16篇席继楼
  • 16篇刘超
  • 4篇关华平
  • 4篇宋艳茹
  • 4篇赵家骝
  • 3篇关歆莹
  • 3篇颜晓晔
  • 1篇王莉森
  • 1篇钟李彬
  • 1篇李国佑
  • 1篇王敏
  • 1篇徐学恭
  • 1篇赵金波
  • 1篇胡明朝
  • 1篇李晓鹏
  • 1篇杨晓明
  • 1篇李文新

传媒

  • 4篇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D9A-2B地电场仪'研究与应用
席继楼庄楠刘超
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解决高纬度、高海拔等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地电场无人值守观测问题,从2010年开始,开展了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试验及应用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网络化地电场观测仪器,在充分兼容目前在网运行的地电场仪器的所有功能...
席继楼赵家骝刘超庄楠关歆莹马爱明
关键词:地震观测地电场抗干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地电场观测中的工频干扰抑制方法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在地电场观测中,由电力系统产生的工频干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电磁环境干扰。文章在简要概述地电场观测方法的基础上,对影响地电场观测的工频干扰的产生原因、干扰方式和影响机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对干扰抑制方法及其特殊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结合实际观测,对工频干扰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认为,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环境日益复杂,工频干扰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日趋严重,进一步开展抗干扰方法和技术研究,对促进地电场观测、应用和发展,具有比较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席继楼赵家骝关歆莹谭大诚庄楠刘超李国佑王莉森李文新
关键词:地电场观测工频干扰
一种Pb-PbCl_2不极化电极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在分析不极化电极基本实现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和讨论影响地电场测量电极工作稳定性的主要技术因素,采用Pb-PbCl_2技术方案和可螺旋拆解的分体式结构,完成一种不极化电极的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①该电极的主要技术性能不低于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指标要求;②在性能试验期间,极化电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较高;③应用研究过程中,较好记录了地电场日变化和地电暴等背景变化。
宋艳茹席继楼刘超李晓鹏庄楠徐学恭尚先旗赵金波
关键词:地电场稳定性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地电场观测数据变化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前后,拉萨地磁台(以下简称"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异常变化。在对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条件、观测系统以及观测结果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合成累加"和"MSA功率谱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对该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异常变化,经历了"趋势变化-扰动变化-发震期-恢复期"等发展阶段,以及"低频变化-高频变化-平稳变化-高频变化"等演化过程。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台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与相关现象和机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能够完整反映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具有一定客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珍贵资料。
席继楼关华平刘超庄楠杨晓明张治国次卓嘎格桑卓玛马爱明
超低频段地震电磁场观测技术研究
宋艳茹关华平席继楼刘超庄楠
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外地电场观测与研究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基础上,研究完成了一种应用于地震监测研究的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系统.首先对地电场观测方法进行了模型研究和论述,然后对最新研究完成的地电场观测技术系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固体不极化电极、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实现,典型已知源非工频干扰的处理方法和抑制效果等,最后对新型网络化地电场仪器数据产出的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阐述的基于"ZD9A-2B地电场仪"的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系统,秉承了我国"多方向、多极距"地电场高精度同步观测的各项技术要求,同时在电极极化电位问题、电磁环境干扰问题、低功耗和便携式应用、以及在高寒地区的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获得了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地电场物理量变化特性的观测数据,具备了在特殊环境下开展地电场无人值守长期定点连续观测的能力,对我国地电场观测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席继楼赵家骝刘超庄楠关歆莹马爱明
关键词:地电场网络化低功耗环境适应性
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变化分析与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地电场是地球表面天然存在的电场,包括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利用"合成能量累加"方法,分析处理了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所辖部分台站2007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地电场观测数据,研究和讨论了汶川8.0级地震等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几次MS7.0以上大地震前后,均出现了地电场区域性准同步异常变化;地电场异常变化经历了"震前—发震—震后"三个阶段,震前和震后变化比较明显,发震期变化相对平稳,时间跨度达12个月以上;地电场异常变化主要沿构造带分布,变化强度随震中距的增加而减小。
席继楼关华平刘超庄楠武建华颜晓晔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
自然电场震前变化分析与观测方法研究
席继楼谭大诚胡明朝刘超庄楠宋艳茹
芦山7.0级地震前后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
2015年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郫县)台、西昌(小庙)台、甘孜台等地电场观测台站始建于2007年,2008年1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观测仪器采用ZD9A-II地电场仪,该仪器是用于观测地表地电场强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专用仪器,具有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等性能特点,及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可靠性等技术特点。在2012—2013年期间,成都(郫县)台、西昌(小庙)台以及甘孜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比较典型的同步变化,主要对该数据的可信度和基本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
庄楠刘超王敏颜晓晔席继楼
关键词:观测仪器数据分析地震前大动态范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