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梅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骨髓
  • 2篇水肿
  • 2篇纤维化
  • 2篇淋巴
  • 2篇淋巴水肿
  • 2篇基因
  • 2篇病理
  • 1篇大细胞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早幼粒细胞

机构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张梅
  • 3篇苏永新
  • 2篇杜心垿
  • 2篇张如鸿
  • 2篇辛梅珍
  • 2篇付爱芬
  • 2篇傅爱芬
  • 2篇姜叙诚
  • 2篇黄文义
  • 2篇王莉
  • 1篇赵雁飞
  • 1篇王振义
  • 1篇张陈平
  • 1篇杨雯珺
  • 1篇王铸钢
  • 1篇张涤生
  • 1篇陈钰
  • 1篇任维华
  • 1篇干季良
  • 1篇赵旭东

传媒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 2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维甲酸治疗APL后骨髓组织的变化
2000年
目的探讨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后骨髓组织形态学变化。 方法 30例APL病人的骨髓活检标本 ,分成治疗前、ATRA治疗后与化疗后三组 ,分别观察其骨髓造血功能与造血微环境的变化。结果APL经传统方法化疗后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骨髓间质也受到很大的损害 ,表现为间质支架的塌陷 ,出血 ,骨髓坏死 ,结构脂肪的消失。APL经ATRA治疗后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活跃 ,骨髓间质变化轻微。 结论ATRA治疗APL后并不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造血微环境保持良好 ,有利于治疗后正常造血功能的重建与修复。
张梅辛梅珍韩洁莹陈钰王振义杜心垿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化疗
免疫组织化学在骨髓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张梅姜叙诚
关键词: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血液病
多发性骨髓瘤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1999年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中瘤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关系及最终造成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形成MM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末端脱氧核着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毒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12例MM中瘤细胞的凋亡与增殖的情况。结并MM瘤细胞增殖水平低,凋亡水平也低于常见人类肿瘤的平均凋亡水平,在瘤细胞聚积成给节或弥漫浸润时,给节中无TUNEL阳性标记细胞,瘤细胞的凋亡与增殖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MM中,造成瘤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形成肿瘤的重要原因是凋亡的减少。
张梅傅爱芬辛梅珍赵雁飞杜心垿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烘绑治疗后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程度的变化被引量:7
1995年
应用生化测定技术和组织学观察手段,对15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在烘绑治疗前后的皮肤组织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烘绑疗法能①降低病变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②减轻皮肤厚度,减少皮肤含水量;③促进局部组织的微循环;④提高病变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活性。结合临床观察指标,提出烘绑疗法的作用机理:①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间液和蛋白质的回吸收;②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降低病变组织纤维化的程度。
张如鸿黄文义干季良张涤生张梅苏永新付爱芬
关键词:淋巴水肿热疗法皮肤组织学纤维化
肥大细胞与肢体淋巴水肿组织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4
1994年
首次应用组织化学、生化分析和透射电镜方法,在正常对照下,对16例下肢淋巴水肿皮肤活检组织进行了肥大细胞与局部组织胶原蛋白合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在电镜下不仅可观察到病变组织内肥大细胞与纤维母细胞数量增多,功能活跃,肥大细胞与纤维母细胞之间在形态学上关系密切,而且还发现在原位组织内肥大细胞转颗粒现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淋巴水肿患肢皮肤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01),每mm2组织内肥大细胞数和每mg干重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变化之间呈高度相关(γ-0.9386402)。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是参与肢体淋巴水肿组织纤维化的重要细胞之一。
苏永新张梅傅爱芬张如鸿黄文义汪铮
关键词:淋巴水肿肥大细胞纤维化
多形性腺瘤基因1高表达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克隆人多形性腺瘤基因 1(pleomorphic adenoma gene1,PL AG1)基因 ,构建 PL AG1组织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表达载体 ,并建立 PL AG1转基因小鼠模型 ,阐明 PL AG1基因的高表达与唾液腺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取 PL AG1高表达的瘤组织或正常胎盘组织 ,提取总 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获得 PL AG1c DNA全部编码框序列。将PL AG1分别克隆至 p CMV-EGFP和 p MMTV-EGFR-stop载体获得 p CMV-EGFP/PL AG1和 p MMTV-PL AG1表达载体。用 p CMV-EGFP/PL AG1瞬时转染 NIH3 T3细胞以观察融合基因的表达及 PL AG1的细胞内定位。经显微注射分别获得 p CMV-EGFP/PL AG1和 p MMTV-PL AG1转基因小鼠。结果 从不同组织来源的 RNA克隆的 PL AG1c DNA,经测序后发现与 Gen Bank中的 PL AG1基因 (Gen Bank No.U650 0 2 )比较有一个碱基差 ,相应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脯氨酸。构建的组织非特异性表达载体 p CMV-EGFP/PL AG1和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 p MMTV-PL AG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 ,证实 PL AG1序列及插入方向正确。用 p CMV-EGFP/PL AG1转染 NIH3 T3细胞 ,在细胞水平证明 PL AG1的表达及其在细胞核的定位。两种表达载体分别经显微注射 ,获得了多个转基因阳性小鼠
赵旭东杨雯珺王龙孔辉任维华张梅费俭张陈平王铸钢
关键词:转基因小鼠基因表达动物模型肿瘤基因突变
共染ANP对GH_4和AtT_(20)细胞肾素基因表达分泌的影响
1994年
本文应用现代基因共同转染技术,首次对GH4和AtT20细胞进行了重组大鼠ANP和人肾素基因的共同转染,建立了表达细胞模型。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研究。文章着重分析研究了ANP对肾素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形成与分泌的调节作用。AI形成放免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细胞的表达是有效的。转染的GH4能有效地表达分泌肾素原;转染的AtT20细胞则不仅能形成肾素原,而且能分泌具有活性的肾素。ANP转染的实验组不仅显示有明显的拮抗Forskolin的刺激作用,而且ANP对肾素与肾素原的形成分泌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肾素分泌的效能大于肾素原的分泌。实验证明,转染基因的表达细胞是有效研究肾素基因表达、分泌等调节的细胞模型。
苏永新付爱芬张梅王莉
关键词:肾素ANP基因转染细胞病理生理
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猝死的尸解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 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死亡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该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闷、胸痛或中上腹痛 ,EKG均无特殊改变。 5例有高血压史的死者 (平均年龄 4 9.8岁 )主动脉内膜有明显的粥样斑块伴溃疡形成 ;另 3例死者 (平均年龄 2 2 .3岁 )无高血压史 ,其中 1例具有Marfan综合征的表现。所有病例病理表现均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 ,中膜呈粘液囊性变 ,滋养血管破裂出血 ,弹力纤维断裂、缺失 ,同时有明显的肺气肿和肺大泡形成。结论对长期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以及无高血压而伴有一些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或代谢性疾病的年轻人 ,若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应充分考虑患AD的可能性 ,及时运用影像学诊断技术确诊 ,有助于早期治疗 ,降低死亡率。
蔡军姜叙诚王莉张梅许伟青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病理研究高血压史破裂出血猝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