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虹

张虹

作品数:69 被引量:527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2篇乳腺
  • 33篇腺癌
  • 32篇乳腺癌
  • 30篇肿瘤
  • 21篇腺肿瘤
  • 20篇乳腺肿
  • 20篇乳腺肿瘤
  • 20篇病理
  • 11篇临床病理
  • 10篇受体
  • 9篇卵巢
  • 9篇表皮
  • 9篇表皮生长因子
  • 8篇新辅助治疗
  • 8篇预后
  • 8篇生长因子受体
  • 8篇免疫
  • 8篇化疗
  • 8篇表皮生长因子...
  • 6篇阳性

机构

  • 57篇北京大学第一...
  • 17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道培医...

作者

  • 69篇张虹
  • 37篇李挺
  • 32篇刘荫华
  • 29篇张爽
  • 27篇徐玲
  • 20篇段学宁
  • 18篇叶京明
  • 13篇刘倩
  • 11篇程元甲
  • 10篇辛灵
  • 9篇冯捷
  • 8篇崔恒
  • 6篇叶雪
  • 6篇王韫宏
  • 5篇郭慧方
  • 5篇程洪艳
  • 5篇李东
  • 4篇刘世伟
  • 4篇李小平
  • 4篇赵建新

传媒

  • 9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国实用外科...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MR表观扩散系数变化与病理反应性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各周期ADC值及其变化率(△ADC%),探讨两种参数对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评估的价值。方法35例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第2和第3周期之间、化疗第4周期后行MRDWI及增强扫描,根据其术后病理对化疗反应的分级将其分为组织学反应显著(MHR)与非显著(NMHR)2组,利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2组患者癌灶区与对应正常腺体的ADC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3次ADC值及么ADC%,并应用ROC分析其对病理反应性评估的效能。结果MHR组的乳腺癌灶手术前ADC值[中位数(范围)]为1.54×10^-3mm^2/s[(1.01~1.88)×10^-3mm^2/s],ΔADC%为42.70%(6.31%~67.86%);在化疗第4周期后明显高于NMHR组的1.22×10^-3mm^2/s[(0.83~1.83)×10^-3mm^2/s]和14.88%(-28.87%-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7、-4.10,P值均〈0.05),而化疗早期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85~1.62)×10^-3mm^2/s],ΔADC%值为12.00%(-12.96%~30.65%);N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94~1.60)×10^-3mm^2/s],ΔADC%值为10.74%(-20.80%~41.8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病灶ADC及ΔADC%为评估值,对MHR和NMHR组进行ROC分析,其中只有ΔADC,%的评估效能较高(AzΔADC,%=0.88)。结论化疗晚期ΔADC%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最终病理反应性。
武春雪王霄英秦乃姗李挺张虹刘荫华徐玲蒋学祥
关键词: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原位癌梭形细胞性变型1例报道
2006年
林琦张虹董颖李挺
关键词:梭形细胞导管原位癌神经内分泌乳腺导管原位癌
血清HE4和CA125联合检测预测盆腔包块患者卵巢癌的风险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标记物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CA125联合检测预测盆腔包块患者上皮性卵巢癌(EOC)风险的价值。方法:将诊断为盆腔包块拟行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测定患者术前血清HE4和CA125水平,分别用绝经后和绝经前预测模型(ROMA)将患者划分至高危组和低危组,评估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评估了191例患者,其中138例盆腔良性疾病,53例盆腔恶性肿瘤,包括36例EOC。绝经后组盆腔良性疾病12例,8例划分至低危组,特异性66.7%(95%CI=40.0~93.3),恶性肿瘤37例,35例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94.6%(95%CI=87.0~101.9),EOC28例(含9例早期),全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100.0%。绝经前组良性疾病126例,103例划分至低危组,特异性81.7%(95%CI=75.0~88.5),16例恶性肿瘤,12例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75.0%(95%CI=54.0~96.2),EOC8例(含2例早期),全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100.0%。结论:ROMA成功地将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划分至高危组,其中EOC患者全被正确地划分至高危组,可用于将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EOC患者分流至有治疗经验的肿瘤医师及治疗中心。
成夜霞昌晓红叶雪程洪艳董丽赵旸张虹崔恒
关键词:肿瘤标记物CA125抗原盆腔包块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热点问题被引量:2
2015年
乳腺癌是最主要的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临床治疗疗效及远期预后不佳。针对具备适应证的患者,实施以抗HER2治疗为基础,联合细胞毒药物的新辅助治疗已经获得广泛共识。新辅助治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也已经被证实可以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目前,研究抗HER2治疗耐药机制、分析新辅助治疗期间疗效预测信息受到临床医生的重点关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作为反映机体免疫相关信息的检测指标,在新辅助治疗中显示出独立的疗效预测价值,有望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刘荫华刘世伟张虹徐玲李挺段学宁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分型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8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收集187例IDP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目前认可的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标准、Page等和Tavasso1i的诊断标准,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中53例行CD10、p63、CK14、CK5/6、CK7、乳珠蛋门-1(MGBI)及p53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分析。结果187例IDPN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IDPMa)128例,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A—IDPMa)16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a)43例。IDPN在形态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和间质增生,以及继发病变等,这些使病灶呈现异常复杂的多样性。免疫组织化学肌上皮标记(CD10和p63)染色在IDPMa、A—IDPMa及IDPCa的表达依次减少,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基底型角蛋白(CK5/6和CK14)染色显示良性病变的表达呈镶嵌状阳性表达,在A—IDPMa的不典型区和IDPCa中表达明显减少或缺如,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腺腔上皮标志物CK7染色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MGB1在IDPCa组染色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2和0.007),p53染色各组均呈阴性。结论IDPN是一组组织学改变复杂的疾病,应注意其诊断标准的掌握。肌上皮、基底型角蛋白和腺腔上皮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该组复杂病变中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张虹熊焰张爽张莹王韫宏李挺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新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试验的成功,使HER2低表达乳腺癌是否将成为新的乳腺癌类型而受到关注。本研究分析比较HER2低表达与HER2零表达两组乳腺癌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数据,探讨其临床生物学上的差异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1250例女性原发性非转移性乳腺癌中,969例HER2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为0、1+、2+,且荧光原位杂交未扩增),分析其中HER2低表达(1+或2+且荧光原位杂交未扩增)和HER2零表达(0分)两组患者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预后评价,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69例HER2阴性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者606例(62.54%)、HER2零表达者363例(37.46%)。与HER2零表达组相比,HER2低表达组的N分期(P=0.001)和TNM分期更高(P=0.044),非特殊型组织学类型占比(82.7%vs.79.1%,P=0.009)和组织学分级更高(P=0.048),激素受体阳性率偏高(83.2%vs.75.2%,P=0.003),Ki-67增殖指数>30%者的比例偏低(30.4%vs.36.6%,P=0.044)。两组间D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9例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777例,激素受体阴性(即三阴性乳腺癌)192例。激素受体阳性的777例中,HER2低表达504例(64.9%),HER2零表达273例(35.1%),两组比较,HER2低表达组的发病年龄小(P=0.016),未绝经者占比高(P=0.029),淋巴结受累更多(P=0.002),TNM分期更高(P=0.031),小叶癌和黏液癌组织学类型较少见(3.6%vs.7.3%,4.8%vs.10.6%,P<0.001),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激素受体阴性(三阴性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102例(53.1%),HER2零表达90例(46.9%),两组比较,HER2低表达组的�
朱晓娟张虹张爽李东李鑫徐玲李挺
关键词: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早期乳腺癌病人保乳手术标本病理切缘评价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标本病理切缘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7-12-3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病人资料,探讨病理切缘范围与预后的关系,以及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对于保乳手术切缘评价的一致性。结果共474例保乳病例纳入研究,总体复发转移发生率为3.4%,局部复发率(LRR)1.5%,5年无病存活率(DFS)95.7%,5年总存活率(OS)96.8%。术后石蜡与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对于保乳切缘评价的符合率为100%,首次切缘阳性与阴性相比,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1,P=0.242)。切缘阴性病人不同切缘宽度的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726;χ^2=0.077,P=0.781),局部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808,P=0.613)。结论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病理学检查评价保乳手术切缘符合率高,不同宽度阴性切缘病人的无病存活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程元甲陈晶晶张虹张爽叶京明徐玲段学宁李挺刘荫华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
首诊Ⅳ期乳腺癌6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首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治疗的66例首诊Ⅳ期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7.5(31—80)岁,占同期收治新发乳腺癌的3.01%(66/2189)。分析发病年龄、T分期、N分期及免疫组化表型等临床病理特征与发病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生存期,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后退法筛选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首诊Ⅳ期乳腺癌66例中位生存期56个月,5年生存率为40%。年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对器官转移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ER2(P=0.003)及激素受体状态(P=0.001)、单一器官转移(P=0.029)与生存相关;原发病灶R0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总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结论临床病理特征与首诊Ⅳ期乳腺癌发病暂未发现关联。HER2、激素受体状态、单一器官转移与此类患者的生存相关。
高国璇张虹张爽刘倩徐玲叶京明段学宁李挺刘荫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分期综合疗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蛋白质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症状是月经失调、盆腔疼痛和不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是腹腔镜检,现主要用手术和激素治疗...
张虹牛屹东冯捷昌晓红郭慧方叶雪成夜霞崔恒
文献传递
伴17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扩增乳腺癌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17号染色体着丝粒区(chromosome 17 centromere locus,CEP17)扩增的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状态评估及其意义。方法:218例浸润性乳腺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HER2基因状态。结果:218例中,发现2例FISH检测有CEP17扩增:(1)病例1 HER2信号呈点状分布,平均2.6个/细胞核,CEP17信号呈簇状或多点状分布,HER2/CEP17比值远低于阳性标准,评估为HER2基因未扩增,伴CEP17扩增;(2)病例2 HER2信号呈多点状分布,平均6.8个/细胞核,CEP17信号呈多点状分布,平均5.9个/细胞核,评估为HER2基因扩增,伴CEP17扩增。两例IHC HER2蛋白表达均为2+。结论:乳腺癌CEP17扩增发生率低,可伴随或不伴随HER2扩增;当FISH显示CEP17扩增时,评估HER2信号绝对拷贝数尤为重要,并综合HER2/CEP17比值以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HER2状态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靶向用药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信息。
张爽王颖郭郑旻张虹徐玲刘荫华李挺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ERBB-2着丝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