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慈恩

作品数:80 被引量:957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土壤
  • 26篇有机碳
  • 17篇水稻
  • 16篇水稻土
  • 12篇土壤有机
  • 12篇土壤有机碳
  • 10篇有机碳矿化
  • 10篇碳矿化
  • 8篇紫色土
  • 8篇矿化
  • 7篇稻田
  • 7篇耕作
  • 6篇农田
  • 6篇免耕
  • 5篇氮素
  • 5篇诊断层
  • 5篇土壤系统
  • 5篇土壤系统分类
  • 5篇污染
  • 5篇储量

机构

  • 62篇西南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6篇扬州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烟草总公...
  • 2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安徽技术师范...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市中药研...
  • 1篇江苏太湖地区...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重庆市农业资...
  • 1篇中化作物保护...

作者

  • 80篇慈恩
  • 26篇谢德体
  • 23篇高明
  • 15篇杨林章
  • 12篇朱洁
  • 11篇符卓旺
  • 10篇王子芳
  • 10篇魏朝富
  • 10篇王莲阁
  • 9篇高岩红
  • 8篇丁长欢
  • 7篇马力
  • 6篇程月琴
  • 6篇殷士学
  • 6篇彭娟
  • 5篇倪九派
  • 4篇徐畅
  • 4篇唐玉姝
  • 4篇唐江
  • 4篇樊晶晶

传媒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10篇土壤学报
  • 9篇土壤
  • 7篇西南大学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4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变异及其矿化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8
2009年
基于持续26a的太湖地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有机碳分布、有机碳密度和变异幅度、及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更能促进表层有机碳累积。施化肥处理10~30cm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施有机肥处理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2)0~25cm和0~5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密度均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氮+磷处理(MNP)和化肥氮+磷+钾处理(CNPK)的有机碳密度均为最高,秸秆+化肥氮处理(CRN)高于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各施肥处理0~25cm和25~50cm土层有机碳变异幅度均高于对照CO。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密度变异幅度均高于施化肥处理。化肥氮+磷处理(CNP)和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有机碳密度的变异性最大;(3)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第2~4天均达到最大,第3周后达到稳定,有机肥处理的最大矿化速率均高于化肥处理,各处理平均矿化速率为CO,55.36~75.46ml kg^-1 d^-1,稳定矿化速率为CO,10~20ml kg^-1d^-1。在8周培养期内,施有机肥处理的累积矿化量始终大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的累积矿化量最大,各施肥处理土壤的矿化强度和稳定矿化率仍保持稳定。
马力杨林章慈恩程月琴王岩沈明星殷士学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土有机碳矿化
渝西南典型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库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选取位于渝西南的江津区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和历史资料调研,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该区域的农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进行了估算,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14~52.3g/kg,平均有机碳含量为9.47g/kg,有机碳密度均值为2.54kg/m2,低于重庆市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江津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不均匀,高值区零星分布在江河沿岸及周边地区,低值区由中部向东南部延伸分布.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3 668.9×109 g,其中,仅水稻土和紫色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已占总储量的96.14%.农田表层土壤的有机碳丰度指数介于0.80~1.33之间,其中冲积土最高,紫色土最低.水稻土和紫色土是研究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调控的重点对象,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中,能否稳定和增加其有机碳的储量对研究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方式的制定与增碳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高岩红瞿雪梅梁颖涛慈恩谢德体
关键词: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储量
吸管法和激光法测定紫色土机械组成对比研究
2024年
吸管法是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经典方法,激光法是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简便方法.为探究两者在紫色土机械组成测定上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测定145个紫色土样品的机械组成,并建立线性方程、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actor Regression,SVR)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吸管法,激光法所测紫色土黏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均偏高,所测砂粒含量则偏低;(2)随着土壤砾石含量的增加,两种方法所测的相同粒级含量差值逐渐增大,且差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砂粒、粉粒、黏粒;(3)相比于pH>7.5的紫色土,两种方法所测的相同粒级含量差值明显大于pH≤7.5的紫色土,且差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砂粒、粉粒、黏粒.总体来看,紫色土的砾石含量是影响两种方法所测机械组成关联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砾石含量≤5%的紫色土,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关联性,可采用激光法替代吸管法,但测定结果需要校正,建议选用拟合效果较好的RFR或SVR模型进行校正.
王风香蒙薪赟慈恩刘彬高佳佳唐江
关键词:紫色土机械组成
酸性紫色土盐基饱和度和pH值的关联分析及分类学意义
2023年
探讨酸性紫色土pH值和盐基饱和度(Base Saturation,BS)间的关联性,为酸性紫色土BS的估算及分类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在重庆市采集24个典型酸性紫色土剖面的77个发生层土样,测定其机械组成、pH值、BS和有机质等理化性质,采用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两种模型,对pH值和BS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一元二次拟合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一元线性方程拟合效果.BP神经网络模型中随着输入与BS相关数据类型的增加,拟合准确度更高.基于拟合模型,假设BS的取值为50%时,得到pH值的范围为5.11~5.21.采用一元二次拟合方程y=-0.02024x 2+0.34642x-0.74023(y为BS,x为pH值),能够较好实现酸性紫色土BS的估算,在开展紫色土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划分时,建议优先采用BS<50%为“酸性”诊断标准,若需使用pH值为“酸性”检索条件,建议将原标准pH<5.5调整为pH<5.1.
刘彬慈恩刘俊延胡瑾陈洋洋
关键词:紫色土酸碱度盐基饱和度土壤系统分类
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县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选取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县域垫江县为研究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1980年)和2007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监测数据,考察了该区域农田耕层土壤碳库现状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垫江县境内,紫色土和水稻土是最重要的农田耕层碳库,其中红棕紫泥土、灰棕紫泥土、红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色水稻土是面积分布最广、耕层碳储量最高的4个土属,其耕层碳储量之和占全县耕层有机碳总储量的68.34%;对于绝大部分土属来说,水耕稻作在促进其耕层土壤碳累积方面要明显优于旱作.1980-2007年期间,长期人为扰动对垫江县农田耕层有机碳累积的影响是正面的,全县农田耕层土壤一直发挥着"碳汇"效应;近30年来,全县农田耕层碳储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紫色土耕层碳储量的提高,而耕层土壤有机碳亏损则主要出现在灰棕紫色水稻土中,有效减少其耕层有机碳亏损是提高全县耕层碳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目前,垫江县农田耕层仍具有巨大的增碳潜力,主要存在于紫色土和水稻土中;就土属而言,灰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等4个土属的耕层增碳潜力较高,是垫江县农田管理调查与增碳策略实施的重点.
慈恩朱洁高岩红王莲阁谢德体
关键词:耕层有机碳储量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土地利用变化的海拔梯度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1994、2000、2006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了1994—2000年、2000—2006年不同海拔梯度(≤400m、400—800m、800—1200m和≥1200m)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400m以下区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的区域,1994—2000年,高海拔地区(400m以上区域)的耕地(旱地和水田)大量转化为林草地,而400m以下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的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大量转化为耕地;2000—2006年,耕地(旱地和水田)大量转化为草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各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呈现波动特征,但就两个时段相同海拔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速率看,各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均是一个不断减小的过程,1994年以来全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经历了一个不断降低的过程.通过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不同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有助于理解后备资源短缺和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土地资源压力,对制定该区域合适的土地管理时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倪九派慈恩魏朝富谢德体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镁素含量状况及施镁效应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野外采样和田间试验对重庆市植烟区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以及施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普遍存在着缺镁的现象,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值仅为1.11 cmol/kg(n=334),变幅为0.15~4.50cmol/kg;5种主要类型土壤的交换性镁平均含量(cmol/kg)依次为黄棕壤1.51〉黄壤1.20〉紫色土0.83〉水稻土0.41〉石灰土0.30;其交换性镁含量在缺镁临界值(1.0 cmol/kg)以下的土壤样本数分别占27.78%、54.51%、72.22%、100%和100%。2)施镁对烤烟具有显著增产、提高中上等烟比例以及增加产值的效应,烤烟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均以T4处理为最高(MgSO4.7H2O 244.90 kg/hm2),且与其它各处理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各施镁处理中,烟叶总氮、蛋白质和烟碱的含量均低于CK处理,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则高于CK处理;钾素含量与施镁量的增加均呈现出极显著性负相关(彭水r=0.9824**,石柱r=0.9893**),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也同样以T4处理最佳。
徐畅高明谢德体慈恩
关键词:烤烟经济性状
近30年黔西喀斯特区典型县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以贵州普定县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文章选取贵州省普定县作为黔西喀斯特区的典型县域,依据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1年实测土壤数据,运用土壤类型法,计算该县域近30年(1980-2011年)农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和密度的变化,并借助逐步回归分析,对该县域近30年农田表层 SOC 动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普定县近30年来农田0-20 cm 表土有机碳库总体表现为基本持平且略有上升的趋势,增幅为0.95%,年均变化量15.31 kg C·hm-2·a-1;(2)不同类型农田土壤的表层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变化较大,其中水稻土固碳幅度最大,为28.95%,而山地灌丛草甸土的丢碳最为严重,降幅达70.22%;(3)农田表层 SOC 密度年均变化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县城中部、南部和三岔河及夜郎湖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在县城以西、以东及斗篷山大部分区域则为下降态势,这主要受土壤类型空间分布差异所致;(4)影响普定县农田表层 SOC 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SOC 密度初始值(1980年)、C/N、砾石体积比和速效 K 密度等,其中 SOC 密度年均变化量与SOC 密度初始值和砾石体积比呈负相关,与 C/N 和速效 K 密度呈正相关。总的来看,近30年的人为活动对普定县农田表土有机碳总库存未产生负面影响。
丁长欢慈恩邵景安高岩红王莲阁谢德体
关键词: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
水热变化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水热变化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紫色土有机碳(SOC)矿化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培养温度(10、20和30℃)和4个水分梯度[40%田间持水量(WHC)、70%WHC、100%WHC和淹水].在66 d培养期内,SOC累积矿化量表现为100%WHC处理下的最大,但与淹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和20℃时,100%WHC和淹水下的SOC累积矿化量与70%WHC无明显差异,但要显著高于40%WHC,而30℃时100%WHC和淹水下的累积矿化量则要显著高于70%WHC和40%WHC(P<0.05),这表明相较于70%WHC的水分处理,高水分(100%WHC和淹水)对SOC矿化无抑制效应甚至在高温(30℃)下有促进作用.在相同水分条件下,消落带紫色土SOC累积矿化量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另外,方差分析可知,温度和水分均能显著影响消落带紫色土SOC的累积矿化量,且二者有明显交互效应(P<0.05).双库一级矿化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水分和温度通过影响消落带紫色土易分解有机碳含量和难分解有机碳的矿化速率,致使各处理之间SOC累积矿化量存在差异,其中高温条件下水分影响最为突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低水分(40%WHC)下消落带紫色土SOC矿化的温度敏感性显著下降,而在土壤含水量≥70%WHC下则无明显变化.
丁长欢王莲阁唐江慈恩谢德体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矿化三峡水库
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被引量:149
2007年
本文对近年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等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组分和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被认为是最敏感的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微生物生物量代表参与调控土壤中能量和养分循环及有机物质转化所对应微生物的数量,但须结合多样性研究以弥补其无法反映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区系变化的缺陷;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动态反映土壤中生物类群的多变性和土壤质量在微生物数量和功能上的差异;土壤微生物活性体现在土壤微生物商、微生物呼吸和代谢商等方面,应考虑生物量大小与微生物种群活性间的相关关系以反映微生物种群内的差异。土壤酶活性具有极高时效性,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反映出土壤质量的变化。土壤动物通常以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土壤动物区系的相对丰度、多样性或活性作为评价土壤生物质量的敏感指标。与土壤理化指标相比,土壤生物学指标更能对土壤质量的变化做出灵敏迅速的响应,因而被广泛地用于评价土壤质量。
唐玉姝魏朝富颜廷梅杨林章慈恩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土壤动物土壤质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