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新宇

作品数:8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苜蓿
  • 6篇旱区
  • 6篇干旱
  • 6篇半干旱
  • 6篇草粮轮作
  • 5篇黄土高原
  • 4篇土壤干燥
  • 4篇土壤干燥化
  • 4篇土壤水
  • 4篇干燥化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分
  • 3篇苜蓿草
  • 3篇苜蓿草地
  • 3篇干旱区
  • 3篇半干旱偏旱区
  • 3篇半干旱区
  • 3篇EPIC模型
  • 2篇湿润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方新宇
  • 7篇王学春
  • 7篇李军
  • 4篇任晶晶
  • 4篇王美艳
  • 4篇李军
  • 3篇孙剑
  • 2篇李军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半干旱区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轮作模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长期种植苜蓿地农田土壤水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长期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进程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湿度恢复的进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10m深层土壤湿度恢复困难,6~8年生苜蓿草地翻耕后适宜采用PPW轮作模式(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以恢复土壤水分,种植16~20a粮食作物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的土壤水分利用和恢复提供参考。
王学春李军李军方新宇
关键词:轮作半干旱区苜蓿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与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被引量:26
2009年
实地测定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和粮草轮作对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1a、5a、8a和12a等4类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平均土壤湿度值为6.6%,平均土壤水分过耗量702.8mm,平均土壤干燥化速率147.1 mm/a,达到强烈干燥化程度,苜蓿连作5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000cm,苜蓿连作8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360cm,苜蓿草地合理利用年限为7a。(2)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4~7a和25a粮食作物等5类粮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介于6.74%~11.95%,土壤贮水量恢复值介于210.6~887.3mm,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为80.8mm/a。轮作6a后粮田土壤干层轻度恢复程度以上深度达到1000cm。通过粮草轮作使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需要13a以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适宜的粮草轮作模式为:7a苜蓿→13a粮食作物。
王美艳李军李军孙剑王学春方新宇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粮草轮作
宁南半干旱与半干旱偏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对宁夏南部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深层土壤水分与养分含量的测定,分析和比较了2种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差异及其土层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个类型旱区苜蓿草地0—1000 cm土层平均土壤湿度随生长年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但草地衰败后对水分的消耗减少。(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2个类型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湿度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不断减少。(3)随生长年限的延长,2个类型旱区苜蓿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不断加深,6 a苜蓿草地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和速效磷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亏缺;10 a苜蓿草地均已进入衰败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自上而下逐渐恢复,且半干旱偏旱区恢复的较快;速效磷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不断减少,苜蓿草地衰败后消耗速率减小。(4)半干旱偏旱区相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4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半干旱区。(5)土壤水分亏缺与养分不均衡导致苜蓿草地衰败。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旱地苜蓿草地应进行合理灌溉与施肥,平衡土壤养分并延缓草地衰败。
任晶晶李军王学春方新宇
关键词:宁南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土壤水分
宁南旱地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可持续利用模拟研究
2011年
采用野外调查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南部旱地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土壤湿度和观测土壤湿度剖面分布自上而下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湿度模拟值基本能够反映苜蓿地土壤湿度等级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苜蓿地土壤干燥化进程和土壤湿度恢复进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在宁夏南部丘陵半干旱区,8~10 m土层土壤湿度恢复较困难,种植苜蓿期间应尽量避免该土层土壤湿度等级降低到D以下,即土壤湿度不应低于8.5%。在宁夏南部丘陵半干旱区苜蓿适宜种植年限为6~8年,翻耕后适宜采用PPW轮作模式(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进行土壤水分恢复,种植16~20年粮食作物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
王学春李军李军王美艳
关键词:草粮轮作半干旱区EPIC模型
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模拟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实地调查和EPIC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草粮轮作模式的土壤水分恢复效应.结果表明:多年生苜蓿地和苜蓿翻耕后种植粮食作物农田0~10m土层土壤湿度调查值与模拟值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P<0.01),相对均方根误差在0.05~0.16,相对误差均低于10%;模拟与实测的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趋势一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苜蓿地深层土壤干层恢复难度较大,在种植苜蓿期间应避免8~10m土层土壤湿度降到5.7%以下.苜蓿地适宜种植年限为4~6a,最长不应超过8a.苜蓿翻耕后适宜采用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轮作模式进行土壤水分恢复,32~33a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
王学春李军李军方新宇孙剑
关键词:黄土高原草粮轮作土壤水分EPIC模型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与草粮轮作水分恢复效应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与草粮轮作对干燥化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方法】在甘肃镇原试验站实地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与不同类型草粮轮作粮田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分布特征与草粮轮作对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效应。【结果】15—28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为10.20%,土壤干燥化速率为34.2mm·a-1,土壤干层最大分布深度超过了1400cm;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3—25年粮食作物后土壤干层湿度能够逐步恢复,土壤干层恢复厚度为583cm,土壤湿度恢复速率为77.3mm·a-1,土壤湿度恢复度达到83.3%。通过草粮轮作方式使15年生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需要8年以上。【结论】有利于土壤水分恢复的适宜草粮轮作模式是"10年生苜蓿→8年以上轮作粮食作物"。
方新宇李军李军王学春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土壤干燥化草粮轮作
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苜蓿-粮食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被引量:35
2009年
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以及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760cm,6、7、10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均超过1000cm,6年生苜蓿地1000~1500cm土层仍为干燥层,土壤平均湿度为9.68%;采用草粮轮作能明显减小苜蓿草地干层的厚度和范围,0~1000cm土壤水分较10年生苜蓿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轮作2、6、8、12和18a粮田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25.2mm/a,年均累积恢复土层厚度123.1cm,0~300cm土层水分恢复程度较高,且轮作年限愈长,土壤水分恢复效果越好,轮作18a粮食作物后0~660cm土层土壤水分恢复量达到了531.1mm;苜蓿草地适宜翻耕年限为5~6a,且6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壤水分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需要23.8a,该地区适宜的苜蓿-粮食轮作模式为"5~6年生苜蓿→24年粮食作物"。
孙剑李军李军王美艳王学春方新宇
关键词:草粮轮作半干旱偏旱区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粮食作物轮作效应模拟研究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作物,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大面积栽培。苜蓿具有强烈的耗水性能,导致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发生干燥化,草地退化较为严重。为了克服和缓解苜蓿草地高强度耗水效应,逐步提高和恢复苜蓿草地深层土壤湿度,需要采取雨季...
方新宇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湿润区EPIC模型草粮轮作土壤干燥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