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平
- 作品数:38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浙江省衢州市基孔肯雅热疫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分析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结果,为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7年9月1日发生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疫情进行分析,通过病例搜索、病例访谈、流行特征描述、蚊媒密度评估和控制、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疫情处置。结果本调查显示共有4名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8月20日至9月1日,均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症状。对11名可疑病例和306名共同暴露者进行检测,结果均阴性,首次蚊媒密度调查布雷图指数高达114,叮咬指数达10只/人·时。结论基孔肯雅热患者在潜伏期可能具有传染性,患者隔离期限应延长。加强蚊媒监测与病例搜索,在疫情早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 曹国平曹国平郑灿杰郑灿杰王双青吕磊余新尹志英尹志英方春福
-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传染性
- 2008-2011年浙江省衢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发生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重复感染时间间隔等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008-2011年手足口病个案信息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按照预先设定重复感染条件,筛选重复感染病例,分析重复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特征。结果 2008-2011年衢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 782人次,有551例计1115人次重复感染,发生率7.54%,其中感染2次的有538例计1076人次,感染3次的有13例计39人次;辖区6个县(市、区)均有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报告;第一、二次感染间隔16~1212 d,第二、三次感染间隔时间127~778 d。结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相对非重复感染病例无明显的特殊性,已感染过手足口病的儿童仍应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
- 占炳东曹国平来时明姜宪尘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
- 浙江省首起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 目的 分析浙江省首起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的防控策略,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确定疑似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登革热病毒核...
- 刘营曹国平余新马岩潘军航占炳东孙继民方春福陈恩富
-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
- 浙江省衢州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对1例有孟加拉国旅行史的基孔肯雅热病例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患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和登革热病毒核酸,反转录PCR(RT-PCR)扩增CHIKV结构基因C-E3-E2-6K-E1片段并测序,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基因序列。结果患者血清real-time PCR检测为CHIKV核酸阳性,病毒株编号为QZ0823。对病毒株QZ0823病毒进行测序拼接后共获得CHIKV 5个结构基因全长,包含3 747 bp核苷酸序列,编码1 248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99.9%和99.0%~99.9%,对E1和C-E3-E2-6K-E1核苷酸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病毒株QZ0823株与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的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流行株进化关系最近。结论来自病例的CHIKV病毒株QZ0823属于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该病例为输入性病例。
- 杨瑞军王晓光黄世腾占炳东曹国平吕磊雷永良
- 关键词:输入性病例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浙江省龙游县姜席堰2019-2021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龙游县姜席堰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为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2019-2021年在龙游县姜席堰开展鼠类、蚊类和蜱监测,其中鼠类监测选用夹夜法。成蚊监测选用诱蚊灯法,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蜱选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蜱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生境的病媒生物密度、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结果2019-2021年龙游县姜席堰鼠总密度为4.05%,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41.53%。共检测鼠肺118份,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为2.54%;鼠血118份,汉坦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39%。蚊类监测优势种为淡色/致倦库蚊,占76.11%,其次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2019-2021年平均BI值为27.25。未捕获到蜱虫。结论姜席堰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的传播。
- 王莉燕周慧陈忠兵方春福曹国平朱建英张英龚震宇
- 关键词:病媒生物
- 衢州市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衢州市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衢州市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年来衢州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5类15 193例,年报告发病率波动于64.74/10万-124.81/10万,呈单峰分布,2007年最高。发病病种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占70.62%。发病时间集中在5-12月。报告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χ^2=457.92,P〈0.01)。散居儿童、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0-岁组发病最多,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04,P〈0.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疫情管理,掌握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疫情时间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来时明曹国平
-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
- ARIMA模型在衢州市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ARIMA模型预测梅毒发病趋势的可行性,为预防控制梅毒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8.0对2005-2014年衢州市梅毒逐月发病率建立ARIMA模型,并对2015年梅毒发病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ARIMA(2,1,1)(0,1,1)12能较好拟合既往梅毒的发病率,2014年梅毒月发病率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89%,实际值均在预测95%CI内。结论 ARIMA模型能有效地预测梅毒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 王双青占炳东曹国平丰峰
- 关键词:ARIMA模型梅毒
- 2010-2011年浙江省衢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衢州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资料和流行特征,以期为重症病例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策略。方法对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重症病例病情重于2011年,表现在发热、发病-就诊时间、精神差、肢体抖动、脑膜刺激征、WBC升高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与201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流行病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分布均以农村为主;男性儿童患病较多,以<5岁儿童为主,尤其是1~2岁组儿童;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发病高峰是4-7月。结论衢州市重症病例感染的病原体仍以EV71为主。通过加强对重点地区人群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婴幼儿监护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周边环境;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患者救治工作,能有效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曹国平占炳东胡晓龙陈旭富钟建跃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 柯城区老年人群及室内鼠类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状况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柯城区老年人群及室内鼠类体内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为预防莱姆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柯城区万田乡和姜家山乡2个采样点,采用鼠笼法测定室内鼠密度,并对鼠种分类;采集鼠脾标本和60岁以上老年人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巢式PCR扩增、 ELISA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结果共布放鼠笼4 800个,有效鼠笼4 780个,捕获鼠120只,鼠密度为2.51%,优势鼠种为褐家鼠。120份鼠脾标本中,阳性48份,阳性率为40.00%,其中褐家鼠阳性率为45.71%,高于黄胸鼠的32.00%(P<0.05);万田乡鼠标本阳性率为52.94%,高于姜家山乡的30.43%(P<0.01)。588份老年人群血清标本中, Ig G阳性21份,阳性率为3.57%;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91%,高于女性的2.31%(P<0.01);万田乡人群血清阳性率为4.04%,高于姜家山乡的3.09%(P<0.01)。结论柯城区老年人群和室内鼠类中均发现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的阳性指征,需进一步加强莱姆病传播的动物媒介和宿主的监控。
- 王双青占炳东曹国平余樟有张建民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鼠类老年人群
- 衢州市麻风病可疑症状“二级转诊”模式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建立衢州地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模式。方法以基层医疗为根基,以11条可疑症状为线索,以可疑初筛机构为支撑,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纽带,建立麻风可疑症状"二级转诊"防治模式。结果建立了衢州市麻风病可疑症状转诊"二级转诊"模式,2012-2015年全市共转诊麻风可疑症状患者526例,发现2例麻风患者,病期均在6个月内,无畸残。结论衢州市麻风病可疑症状"二级转诊"模式运行状况良好,能早期发现麻风患者,降低畸残率,社会效益较好,适宜推广。
- 郑灿杰来时明邓小雁占炳东曹国平沈云良吴李梅
- 关键词:麻风病可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