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春野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北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儿
  • 3篇脑损伤
  • 3篇患儿
  • 3篇干预
  • 3篇干预效果
  • 3篇高危
  • 2篇毒性
  • 2篇婴儿
  • 2篇早期高压氧
  • 2篇治疗小儿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脑性
  • 2篇脑性瘫
  • 2篇脑性瘫痪
  • 2篇脑炎
  • 2篇康复
  • 2篇高压氧
  • 2篇高危婴儿

机构

  • 8篇安徽省淮北市...
  • 4篇淮北市人民医...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顺德妇幼保健...

作者

  • 12篇曾春野
  • 5篇汪伟
  • 4篇许玉峰
  • 2篇范志忠
  • 2篇岳忆玲
  • 2篇李雪琴
  • 2篇赵明雷
  • 1篇陈卓
  • 1篇吴香亭
  • 1篇刘艳
  • 1篇纵少华
  • 1篇赵勇
  • 1篇彭万胜
  • 1篇赵德明
  • 1篇赵钰
  • 1篇吴永

传媒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工企医刊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中国新医药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9例脑脊液细胞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对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儿符合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重型标准,脑脊液细胞学结果均异常,1例呈小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4例呈急性淋巴细胞反应,其中2例伴少量中性粒细胞;3例呈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1例呈中性粒细胞反应。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陈卓刘艳曾春野赵德明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
PCR诊断支原体肺炎及临床分析
1997年
我院1995年2月~1995年12月对拟诊支原体肺炎的64例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P DNA,同时做冷凝集试验,诊断支原体肺炎,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前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
吴香亭曾春野
关键词:肺炎PCR诊断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65例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皮疹(100.0%)、呕吐(100.0%)、精神差(96.9%)、易激惹(80.0%)、肢体抖动(72.3%)为多见;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脑干脑炎各1例;病原学检测32例,其中22例阳性为EV71感染8例、CoxA16感染14例。56例痊愈出院,9例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除1例失访,1例仍观察外,其余7例随访半年均恢复正常。结论: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及时呼吸支持、积极降颅压、维护循环功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汪伟曾春野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71型儿童
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观察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5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上田法、Vojta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to法。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结果及不同病情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4.88±18.76和53.16±13.4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2.726,P<0.01);两组不同病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观察组轻度78.15±14.36,中度45.35±9.25,重度41.99±9.42,对照组轻度62.04±9.18,中度38.43±7.43,重度37.23±8.14,两组比较结果轻、中度差异呈高度显著性意义,(t=5.112,P<0.01;t=3.105,P<0.01),重度差异呈显著性意义,(t=2.026,P<0.05)。结论:加用Peto法可增加不同病情程度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张清华郑达刘素芹曾春野许玉峰李雪琴
关键词:脑性瘫痪小儿运动功能恢复康复
高危婴儿脑损伤早期高压氧干预效果
2004年
目的 观察并用高压氧治疗高危婴儿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观察组76例及对照组52例脑损伤儿给予药物、物理疗法、针灸、按摩等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高压氧。测评治疗前后2组发育商DQ,比较有效率及疗程长短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个疗程治疗有效率高于3个疗程(P<0.05)。结论 并用高压氧可增加脑损伤的干预效果。
张清华郑达汪伟刘素芹许玉峰曾春野范志忠岳忆玲
关键词:高危婴儿脑损伤高压氧神经电生理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北市人民医院儿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RLRTI组,根据口服阿奇霉素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各40例,与同期诊断细菌性肺炎的初次住院患儿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小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5 mg/kg阿奇霉素和孟鲁司特钠颗粒4 mg口服;正常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0 mg/kg阿奇霉素和孟鲁司特钠颗粒4 mg口服;统计3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所有患儿数据纳入Excel数据库中进行统计,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结果 RLRTI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总免疫球蛋白E(Ig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儿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总IgE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3,P<0.001);小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1,P<0.001);3组患儿出院后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9,P=0.010)。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可以明显缩短RLRTI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减少患儿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赵明雷曾春野赵勇彭万胜
关键词:阿奇霉素孟鲁司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Vojta诱导法对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Vojta法对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1 8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儿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 45例给予物理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组 1 35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加用Vojta法进行治疗。对Vojta 7项姿势反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对比二组有效率及疗程长短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6个疗程治疗有效率高于 3个疗程 (P <0 .0 5)。结论 Vojta法可增加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治疗效果。
张清华郑达刘素芹汪伟曾春野许玉峰李雪琴
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干预患儿
PRVC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采用PRVC通气呼吸支持,监测患儿上机前后动脉血PaO2、PaCO2、SaO2、pH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结果患儿上机6 h后PaO2、SaO2、pH上升,PaCO2下降(P<0.05),机械通气时间为95 h(中位数),临床治愈率为85%,其中1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动脉导管开放,2例颅内出血,2例慢性肺疾病,无患儿发生气漏。结论 PRVC模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NRDS的肺部呼吸功能,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曾春野汪伟
关键词:NRDSPRVC
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早期正规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半年后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01),A1组高于A2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正规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赵钰纵少华曾春野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被确诊为小儿EB病毒感染的56例患儿进行分组治疗,根据其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判断疗效,同时监测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28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43%,与对照组的28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安全,效果明显。
曾春野
关键词:更昔洛韦EB病毒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