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锋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超支化聚芳酰胺的合成被引量:2
- 2006年
- 由3,5-二硝基苯甲酰氯和邻氨基苯甲酸合成了AB2型单体2-(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该单体进行自缩聚反应,合成了新型超支化聚酰胺(a),将其与酰氯反应,得到了7种封端的超支化聚合物(b^h)。用FT-IR1、H NMR、GPC、DSC测试技术对超支化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封端改性后,聚酰胺的溶解性均得到了提高,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3.36~3.96 kg/mol,特性粘度(ηinh)为0.061~0.078 dL/g,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6~185℃,随封端剂脂肪链增长而降低,随封端剂极性增加而升高。
- 于世钧郭宏聂鑫廖春泉李红李士锋
- 2-(4-氨基苯基)-5-(2-烷氧基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及表征
- 2007年
- 以对硝基苯甲酸和水杨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两种新的1,3,4-噁二唑类化合物——2-(4-氨基苯基)-5-(2-乙氧基苯基)-1,3,4-噁二唑和2-(4-氨基苯基)-5-(2-戊氧基苯基)-1,3,4-噁二唑。合成过程中,1,3,4-噁二唑化合物上的硝基采用钯碳催化氢化的方法还原成氨基,使后处理变得容易,产率显著提高,分别达98.4%和96%。通过IR和1HNMR确证了相关化合物的结构。
- 于世钧廖春泉李红李士锋
- 超支化聚芳酰胺合成及表征被引量:1
- 2007年
- 由3,5-二硝基苯甲酰氯和间氨基苯甲酸合成了一种超支化AB2型单体3-(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该单体进行自缩聚反应,合成了新型超支化聚酰胺(a),将其与酰氯反应,制得7种封端超支化聚合物(b ̄h)。所得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进行了表征。聚合物a ̄h的特性黏度为0.063 ̄0.077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4 ̄188℃。聚合物b ̄d的Tg随封端剂脂肪链增长而降低,聚合物e ̄h的Tg随封端剂极性增加而升高。封端改性后,聚酰胺的溶解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 李红郭宏李士锋廖春泉于世钧
- 关于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体数目的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关于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体的数目问题,人们通常认为:当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n个不同的手性碳原子时,该分子具有2n个立体异构体.这种说法普遍适用,但对于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则略显不妥.笔者认为:当化合物仅由手性碳原子的存在而导致立体异构时,其立体异构体的数目为2n个,但当分子中同时含有n个不同的手性碳原子和其他可以产生立体异构的因素时,其立体异构体数目则多于2n个,本文通过一些具体实例阐述了该观点.
- 于世钧李红廖春泉李士锋
- 关键词:立体化学
- 两种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脂肪酸的合成与表征
- 2007年
- 以3,5-二硝基苯甲酰氯、4-氨基丁酸和11-氨基十一烷酸为原料,合成了两种超支化聚酰胺AB2型单体——4-(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丁酸和11-(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十一烷酸。改进了含有两个硝基的羧酸类化合物还原成氨基酸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钯炭催化加氢还原,简化了实验操作及后处理,产品收率达91.2%和93.8%。通过FT-IR、1H NMR和13C NMR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 李士锋鞠军李红聂鑫廖春泉于世钧
- 含偶氮苯结构1,3,4-噁二唑类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设计合成了三种含有不同侧链烷氧基偶氮苯结构的A2型超支化聚合物单体--5-[4-(烷氧基)苯基偶氮]-1,3-苯二甲酰肼(6a、6b和6c),该A2型单体与B3型单体--均苯三甲酰氯反应得到N-取代的二酰肼超支化聚合物(...
- 李士锋
-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物有机化学合成电致发光材料
- 文献传递
- 两种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脂肪酸盐酸盐的合成
- 2006年
- 以3,5-二硝基苯甲酰氯、3-氨基丙酸和6-氨基正己酸为原料,室温反应合成了3.(3,5-二硝基苯甲酰氨基)丙酸和6-(3,5-二硝基苯甲酰氨基)正己酸。反应过程中,3,5-二硝基苯甲酰氯分批加入,滴加2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8—9,n(3,5-二硝基苯甲酰氯)/n(氨基酸)=1,收率分别为84%和81%;硝基化合物经10%钯炭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0%)催化加氢,再经盐酸酸化,得目标产物3-(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丙酸盐酸盐和6-(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正己酸盐酸盐,收率分别为93%和94%。相关化合物的结构通过FTIR、^1HNMR、^13CNMR进行了表征。
- 于世钧廖春泉聂鑫李红李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