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386 被引量:1,250H指数:18
供职机构:榆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0篇期刊文章
  • 110篇专利
  • 38篇会议论文
  • 21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4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2篇经济管理
  • 12篇化学工程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天文地球
  • 10篇医药卫生
  • 9篇建筑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7篇理学
  • 5篇冶金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5篇电气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4篇水利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10篇小麦
  • 44篇锈病
  • 44篇条锈病
  • 33篇土壤
  • 33篇抗条锈
  • 32篇锈菌
  • 32篇条锈菌
  • 26篇小麦条锈病
  • 26篇小麦条锈菌
  • 26篇基因
  • 22篇小麦品种
  • 20篇免疫
  • 20篇抗病
  • 19篇小种
  • 16篇抗性
  • 15篇组织化学
  • 15篇免疫组织
  • 15篇免疫组织化学
  • 13篇受体
  • 12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18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13篇榆林学院
  • 53篇中国科学院
  • 40篇西安理工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近...
  • 14篇甘肃省重离子...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科学院过...
  • 4篇西藏农牧学院
  • 4篇湖北省农业科...
  • 4篇榆林市农业科...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兰州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天方药业有限...
  • 3篇榆林环境保护...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兰州商学院

作者

  • 383篇李强
  • 96篇王保通
  • 34篇李高宝
  • 29篇井金学
  • 23篇徐伟洲
  • 20篇徐永平
  • 19篇王芳
  • 18篇康振生
  • 18篇金秀芳
  • 18篇亢福仁
  • 17篇王富刚
  • 15篇陈文东
  • 14篇董伟
  • 14篇卜耀军
  • 14篇郭晓
  • 14篇李强
  • 12篇刘新国
  • 11篇刘翠英
  • 11篇戴中颖
  • 10篇樊玉

传媒

  • 2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7篇麦类作物学报
  • 14篇原子核物理评...
  • 12篇陕西农业科学
  • 1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植物保护学报
  • 9篇榆林学院学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植物保护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解剖学报
  • 2篇山东化工
  • 2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21篇2024
  • 25篇2023
  • 26篇2022
  • 32篇2021
  • 13篇2020
  • 23篇2019
  • 17篇2018
  • 20篇2017
  • 28篇2016
  • 14篇2015
  • 28篇2014
  • 14篇2013
  • 17篇2012
  • 10篇2011
  • 16篇2010
  • 10篇2009
  • 19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13篇2005
3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联合提碳气化渣改良沙荒地土壤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
一种联合提碳气化渣改良沙荒地土壤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由多种生物菌保存在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配比为:胶冻样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kribbensis)5%~10%、地衣...
李强边江东张凯煜马泳波李海雄亢福仁柳永兵张生刘小铭杨航李懿轩艾锋张潇逸雷青青高丽倩孙会张正孙利鹏任立庆
陕西省2015—2016年小麦区试品种(系)的抗白粉病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明确陕西省2015-2016年小麦区试品种(系)的白粉病抗性,以陕西省各地采集的白粉菌混合菌系作菌源,分别在苗期采用人工接种、成株期诱发发病的方法对228份陕西省区试品种(系)和32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Pm4a、Pm4b、Pm13、Pm17、Pm18、Pm19、Pm21、Pm24、Pm30、Pm2+6、Pm2+Mld、Pm2+6+?、Pm5+6、Pm"XBD"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或高抗;Pm3a、Pm3b、Pm6、Pm4+8、Pm4b+Mli、Pm4+2+?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弱的抗性,其他基因对供试菌系没有抗病性。228份区试品种(系)中,大多数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仅有14份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33份仅在成株期表现抗病,分别占区试品种(系)总数的6.14%和14.47%。
宫丹丹杨金叶杜志宏高庆李强王保通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
拖拉机自动换档模式及控制系统研究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自动变速技术在农业拖拉机上的应用并不广泛。为了提高拖拉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需要研究适合于拖拉机的自动换档策略和规律。 影响拖拉机换档的因素较多,有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和工况因素。拖拉机在田间作...
李强
关键词:拖拉机自动换档单片机控制系统
一种农光互补智能大棚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本公开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农光互补智能大棚系统及其调控方法,包括温室主体、光伏板与光伏板转动系统,光伏板设置在温室主体上,光伏板转动系统控制光伏板转动以调节光伏板的设置角度,用于调节光伏板对温室主体的遮挡面积...
刘伟国李强李军
温度对中华锉叶蜂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及药剂防治效果
2006年
中华锉叶蜂Pristiphora sinensis Wong是我国特有的害虫种类.在室内较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对中华锉叶蜂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中华锉叶蜂各虫态生长发育和存活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在16,20,24,28℃条件下,卵、幼虫、蛹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比较而言,以20~24℃较为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有明显不利的影响.药剂防治试验表明,供试6种药剂处理对中华锉叶蜂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仵均祥周平伟成为宁李强
关键词:温度发育历期存活率药效试验
曝气池通气孔布置方式优化选型的数值模拟研究
人口井喷式的增长加速了市区滞留人口的数量,导致水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然而因为地球上资源调配的不平衡,过度的资源需求量产生相当大量的社会负担,这是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对于生态文明...
李强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通气孔布置方式
文献传递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衍生后代M8664-3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
柔软滨麦草与普通小麦7182经过杂交和回交培育的后代M8664-3是一个对CYR29、CYR31、CYR33、Su11-4、SU11-7及新菌系T4都表现出免疫或者高抗的抗条锈资源材料.通过对M8664-3与铭贤169杂...
巢凯翔王保通樊玉申雪雪张玉马东方姚未远柳泽光井金学李强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作图
一种野外复合侵蚀观测小区构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复合侵蚀观测小区构造,包括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上安装有一个测试机构,所述混凝土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记录机构,所述混凝土一侧的侧壁上安装有一个径流收集机构,所述混凝土靠近径流收集机构一侧侧壁的底...
张正于卫洁李强孙会孙利鹏
文献传递
快速获取碳离子束Bragg峰位的荧光探测器设计与验证
2023年
提出了一种用于快速获取碳离子束在闪烁体材料中Bragg峰位置的荧光探测器方案。该方案基于闪烁体在碳离子束流照射下发出荧光的特性,使用CMOS相机在薄层闪烁体侧方获得荧光强度分布图像,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快速得到碳离子束Bragg峰位在闪烁体材料中的位置。依据该方案研发了荧光探测器,在均匀照射野和笔形束两种照射条件下,利用该探测器对不同能量的碳离子束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可清晰地从探测器获得的荧光图像上观察到碳离子Bragg峰。同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上述相同的实验条件设置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发现,荧光探测器测量的碳离子束在闪烁体材料中的Bragg峰位与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的结果由于模拟的条件和测量时探测器的实际设置不完全一致而出现一定的差异,但不同照射条件下的差异是基本一致的。因此,通过实验测量及蒙特卡罗模拟验证了本文方案的荧光探测器可用于快速获取碳离子束在闪烁体材料中的Bragg峰位,为建立一种基于荧光探测器进行碳离子放疗束流性能快速质量保证的测量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宇杰李亚洲李亚洲刘新国刘新国贺鹏博戴中颖
关键词:蒙特卡罗模拟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和流行菌系的AFLP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明确近年来我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及流行菌系的分子遗传关系。【方法】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近年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流行菌系,特别是水源11类群进行了DNA指纹分析,并与毒性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1)小麦条锈菌流行菌系之间,无论是毒性特征还是DNA指纹特征,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二者并不相关;(2)AFLP聚类分析显示,水源11类群的不同类型之间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其在遗传上不属于同一个来源。【结论】新出现的致病类型很可能由较近的共同起源菌系进化而来;AFLP技术非常适合于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分析,能客观揭示小种(菌系)之间的亲缘关系。
郝保军张勃王保通李强李高宝王芳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毒性分析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