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良
- 作品数:237 被引量:867H指数:1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评价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2月至2018年10月151例采用Koyanagi术式(为Koyanagi组)和188例采用Duckett术式(为Duckett组)治疗的重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我院改良Koyanagi术式的疗效。结果Koyanagi组发生尿瘘17例,尿道狭窄15例,尿道憩室2例,尿道感染3例,伤口裂开2例;Duckett组发生尿瘘37例,尿道狭窄27例,尿道憩室6例,尿道感染11例,伤口裂开6例;Koyanagi组治愈率显著高于Duckett组,尿瘘发生率显著低于Duckett组(P<0.05)。两组家长对外观的满意度均显著低于非手术泌尿外科医师(P<0.05)。结论我院的改良Koyanagi术式操作更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观较好,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新选择。
- 许俊杰刘星刘丰张德迎陆鹏吴盛德李旭良华燚
- 关键词:重型尿道下裂外科手术
- 成人包皮与儿童包皮平滑肌、弹性纤维含量差异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成人包皮与儿童包皮肉膜肌层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分布的差异,探讨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在生理性包茎自然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igert氏间苯二酚复红染色来检测成人包皮与儿童包皮组织中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含量的差异。结果成人包皮中的平滑肌细胞含量少于儿童包皮中的含量,而弹性纤维的含量则高于儿童包皮中的含量;而在包皮过长组与包茎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在生理性包茎的自然消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成人包茎的发生与平滑肌肌细胞及弹性纤维的关系不明显。
- 于圣杰张唯力李旭良
- 关键词:包皮弹性纤维
- 抗生素预防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continuous antibiotic prophylaxis,CAP)在预防儿童原发性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应用疗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截止到2015年5月)。评价文献质量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Jadad记分法,并用Rev Man5.1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出所有已发表的关于比较预防性抗生素与空白(或安慰剂)对照预防原发性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的主要指标: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次要指标:新肾脏瘢痕发生率。结果 8项随机对照试验(抗生素组828例,对照组811例)纳入Meta分析,所有纳入文献均被评为A级质量。分析显示: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RR=0.69,95%CI:0.56~0.86,P〈0.05)。②对于Ⅰ~Ⅱ级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率(RR=0.57,95%CI:0.37~0.87,P〈0.05),对于Ⅲ~Ⅳ级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率(RR=0.76,95%CI:0.59~0.96,P〈0.05)。③5篇对于不同干预因素下UVR患者肾脏瘢痕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原发性输尿管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肾脏瘢痕出现的影响无意义(RR=1,95%CI:0.61~1.64,P〉0.05)。结论不论是对低等级还是高等级的反流,持续抗生素使用能有效预防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尿路感染发生,对于肾脏瘢痕的发生没有显著意义。
- 魏仪吴盛德王养才林涛何大维李旭良刘俊宏刘星华燚陆鹏张德迎温晟魏光辉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盂肾炎儿童
- 儿童肾球旁细胞瘤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9年
- 肾球旁细胞瘤又称肾素瘤或Robertson-kihar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肾皮质良性肿瘤。目前,国内外共报道90多例,我院2008年收治1例。本文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儿童肾球旁细胞瘤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
- 姜勇超何大维林涛李旭良刘俊宏
- 关键词:肾球旁细胞瘤文献复习儿童良性肿瘤肾素瘤肾皮质
- 睾丸代偿性变化及对生育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1997年
- 目的:建立一侧睾丸受损伤(切除或隐睾)致另侧睾丸代偿性改变(CTA)的 Wistar 大鼠实验模型。方法:通过光镜、电镜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动态观察 CTA;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浓度,探讨其内分泌变化规律及机理;结合交配试验评价其生育力。结果:代偿早期的另侧睾丸重量、体积明显增大,生精和非生精细胞出现肥大、增生,而后期(成年期)的睾丸重量、体积增大相对停止,精子发育有严重障碍;血清 FSH 高低与 CTA 明显相关;交配试验未显示生育力改变,可能与大鼠生殖特性、实验鼠数量有限和观察时间不长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睾丸受损越重和受损早期,CTA 越明显,血清 FSH 升高为 CTA 发生的中心环节,并提示 CTA 对大鼠生育力可能有一定影响。
- 魏光辉李旭良龚以榜林涛何大维
- 关键词:睾丸疾病生育力疾病模型
- 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 2008年
- 惠敢李旭良郑文广
- 关键词: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卫生士官教育训练
- 小儿肾积水病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了解小儿肾积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病肾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测量小儿肾积水病肾肾主动脉(MRA)、叶间动脉(IRA)及弓状动脉(ARA)的阻力指数(RI),并与健肾测值进行比较;同时行病肾组织学检查分级,然后与病肾RI作相关分析。结果本组共检测78例小儿肾积水,检测发现:病肾各级肾血管(MRA、IRA、ARA)的RI明显升高,与健肾相应动脉R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肾各级血管的RI均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递增,且叶间动脉的RI在不同病理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肾各级血管的RI与病理分级密切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病肾叶间动脉的RI与病理分级相关性最密切,相关系数r=0.715、P<0.01。结论小儿肾积水病肾各级肾血管的RI明显升高,与病肾损害程度密切正相关,特别是叶间动脉的RI与病肾损害的相关性最密切(P<0.01)。因此证实利用简单、准确无创的CDFI检测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作为术前判定病肾损害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 马洪李旭良何大维林涛王荞唐毅刘俊宏
- 关键词:肾积水血液动力学
- 小儿隐睾生殖细胞凋亡和抗精子抗体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小儿隐睾可致生育功能障碍,生殖细胞凋亡增加和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增高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发现隐睾患儿不仅生殖细胞凋亡增加,而且AsAb阳性率也明显增高,并对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旭良于增鹏
- 关键词:隐睾生殖细胞凋亡抗精子抗体儿童
- 经结肠旁入路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经腹腔结肠旁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技巧、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存我院采取经结肠系膜人路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6岁,平均年龄5.5岁。左侧17例,右侧11例,双侧4例。共36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24侧,狭窄伴肾结石6侧(其中多发结石3例),输尿管息肉6侧。右侧经结肠肝曲对系膜缘,左侧经结肠系膜侧行Anderson—Hynes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B超或IVU随访。结果30例顺利完成手术,学习期间中转开放2例(5.9%)。手术时间53~158min,单侧平均82min,双侧平均时间107min。术中失血15~40ml。术后双“J”管堵塞2例(6.3%)。1例多发结石术中残留结石1枚,在拔出双“J”管后,自行排出。术后随访6~26个月,无肾积水临床症状,影像学无梗阻及结石复发。结论经腹腔结肠旁入路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而且容易学习,可以作为肾盂输尿管成形术首选术式,但是,在学习阶段,巨大肾积水、肾盂多发结石不宜首选该术式。
- 何大维林涛魏光辉李旭良刘俊宏华燚刘丰
-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及OCT-4蛋白在隐睾中的病理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及转录因子OCT-4在人隐睾中的病理表达及意义。方法48例隐睾患儿,年龄6个月~13.1岁,平均3岁,单侧43例.双侧5例,共50个隐睾组织活检样本。免疫组化法检测生精小管和间质内NCAM、OCT-4的表达情况。结果50个样本中,NCAM牛精小管内阴性、睾丸间质细胞(Lc)阳性、OCT-4阴性的生理规律表达率为38%(19/50)。NCAM生精小管、Lc中病理表达率为58%(29/50)。NCAM生精小管内阳性病理表达率为30%(15/50),与年龄、睾丸位置无相关性(P〉0.05)。NCAM于Lc内阴性病理表达率为32%(16/50).与睾丸位置无相关性(P〉0.05),但随年龄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OCT-4阳性病理表达率为12%(6/50),与睾丸位置无相关性(P〉0.05)。结论NCAM和OCT-4在隐睾中的病理性表达反映了生殖母细胞的迁移分化障碍或延迟,可以被作为预测隐睾生殖潜能和癌变趋势的可靠分子标志物。
- 赵丹何大维姜勇超马超林涛李旭良魏光辉
- 关键词:隐睾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