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英斌

作品数:20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5篇内镜
  • 5篇胶质
  • 4篇疗效
  • 4篇脑胶质瘤
  • 4篇胶质瘤
  • 4篇垂体
  • 3篇入路
  • 3篇神经内镜
  • 3篇手术
  • 3篇替莫唑胺
  • 3篇细胞
  • 3篇腺瘤
  • 3篇疗效分析
  • 3篇颅内
  • 3篇脑出血
  • 3篇脑室
  • 3篇出血
  • 3篇垂体腺瘤
  • 2篇动脉瘤

机构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世纪坛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泗阳县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李英斌
  • 6篇李清泉
  • 4篇乔冠群
  • 3篇毛贝贝
  • 3篇关峰
  • 3篇王振宇
  • 3篇胡志强
  • 3篇任祖渊
  • 3篇傅继弟
  • 3篇黄辉
  • 3篇马骏
  • 3篇朱广通
  • 2篇幸兵
  • 2篇朱敏
  • 1篇戴缤
  • 1篇李凯
  • 1篇彭钢
  • 1篇刘彬
  • 1篇宋军
  • 1篇肖安平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后持续镇静时间对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应用异丙酚镇静时间长短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50例自发性脑出血手术病人分成镇静A组(50例)、镇静B组(50例)和未镇静组(50例),镇静A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6 h,镇静B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24 h,未镇静组未予以镇静,监测、记录三组病人术后6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部感染及再出血情况,记录病人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术后6 h,镇静A组、镇静B组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未镇静组(均为P<0.05);镇静B组术后6 h的舒张压低于未镇静组(P<0.05)。镇静A组的术后再出血率(8.0%)低于未镇静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镇静B组的术后再出血率(6.0%)低于未镇静组(24.0%)(χ~2=6.353,P=0.012);镇静A组的肺部感染率(18.0%)低于镇静B组(36.0%)(χ~2=4.110,P=0.043);术后6个月时镇静A组的预后良好率(84.0%)高于镇静B组(66.0%)(χ~2=4.320,P=0.038),更高于未镇静组(56.0%)(χ~2=9.333,P=0.002)。镇静A组的预后不良率(16.0%)低于镇静B组(34.0%)(χ~2=4.320,P=0.038),更低于未镇静组(44.0%)(χ~2=9.333,P=0.002)。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予以异丙酚镇静6 h能够减少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减少肺部感染率,并改善预后。
朱敏印五岳李继武李英斌
关键词:颅内出血二异丙酚预后
内镜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28例
李英斌
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15例报告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的临床疗效及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5例机械取栓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记录补救性支架植入后血管再通、出血转化、预后以及死亡等情况,评估补救性支架植入的临床疗效及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结果:共植入支架15枚,14例术后即刻实现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b/3级再通,2例发生出血转化;术后3个月,6例预后良好,6例不同程度残疾,2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机械取栓再通失败的脑梗死患者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可实现血管再通,安全可行,且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未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王敏磊孙凯颉李英斌
关键词:脑梗死机械取栓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早期识别该并发症高风险病人。方法2019年5月~2022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行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脑垂体瘤病人176例,统计术后脑脊液漏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病人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可能影响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脑垂体瘤病人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2例,发生率为6.8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二次手术、术中脑脊液漏、术中脑脊液漏分级与病人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3.843,95%CI=1.652~8.940)、二次手术(OR=2.407,95%CI=1.094~5.298)、术中脑脊液漏(OR=4.552,95%CI=1.483~13.972)、术中脑脊液漏分级(OR=3.516,95%CI=1.204~10.269)均为病人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二次手术、术中脑脊液漏、术中脑脊液漏分级与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密切相关,应关注上述病人术中鞍底重建策略,加强观察术后脑脊液漏征象。
张光敏仇诚李清泉李英斌
关键词:影响因素
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炎症反应及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2年
颅内动脉瘤(I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异常,其特点为颅内动脉血管膨胀,常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造成严重的后果。研究发现,除遗传因素外,由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的炎症反应在IA的形成和破裂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血管炎症可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涉及多种细胞,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并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包括PGE2-EP2-NF-κB、JAK/STAT3/NF-κB、PI3K/Akt(PKB)及AMPK/ACC信号传导途径。目前IA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针对IA发病机制的免疫疗法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临床并未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IA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旨在探讨IA发生发展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机制,为IA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褚冬张光敏李清泉李英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采用神经内镜技术诊疗脑室系统感染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诊断和治疗脑室系统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等6家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神经内镜诊疗的21例脑室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脑室感染的程度将患者分为Ⅰ~Ⅳ型.术中打通脑室内分隔重建脑脊液循环,清除脑室内的炎性沉渣、条索、被覆物及血块,撤除人工植入材料.术后根据脑室感染分型及细菌培养结果给予脑室内抗生素用药.继发性脑积水患者择期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21例患者中,Ⅰ型感染6例,Ⅱ型7例,Ⅲ型4例,Ⅳ型4例.20例(95.2%)治愈,1例(4.8%)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6例脑室系统感染继发脑积水者中,1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ETV治疗(其中1例无效后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5.5个月(5~ 60个月),脑室感染无反复,脑积水疗效较好.结论 神经内镜技术可以有效地诊断、评估和治疗脑室系统感染.围手术期脑室内抗生素用药对治愈脑室系统感染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峰胡志强黄辉任祖渊王振宇傅继弟李英斌崔凤启幸兵刘滨戴缤朱广通肖智勇毛贝贝
关键词:脑室
脑室系统感染的神经内镜诊疗策略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室系统感染的神经内镜诊疗策略。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诊疗14例脑室系统感染,观察和评估脑室内感染程度,清除脑室内沉渣和附壁脓苔,贯通脑室内分隔,游离被脉络丛或炎性纤维条索包裹的分流管,切除脑室内脓肿或行脓肿囊壁开窗引流术,留置双侧脑室外引流管,术后脑室内抗生素盐水持续灌注冲洗,时间为2—4周,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再行脑脊液转流术治疗。结果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最终死亡,其余13例均治愈。9例合并脑积水的患者中,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1例ETV治疗无效后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住院时间1-14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5~22个月,脑室系统感染无反复,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孤立性第四脑室,再行ETV和中脑导水管成形术,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为脑室系统感染的诊疗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新思路,围手术期抗生素盐水脑室内持续灌洗,对彻底纠正脑室内感染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峰胡志强黄辉任祖渊王振宇傅继弟李英斌刘彬幸兵朱广通毛贝贝
关键词:神经内镜脑室脑积水
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0年收治的30例脑胶质瘤患者3年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大小、切除程度、病理分级、放疗时间及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30例脑胶质瘤患者3年生存率为73.3%,年龄、病理分级、术前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脑胶质瘤术后预后(3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或P<0.01)。年龄>60岁与≤60岁(44.4%vs 85.7%,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86.4%vs 37.5%,P<0.01)、术前KPS评分≥70分与<70分(82.6%vs 42.9%,P<0.05)、手术全切与残余(83.3%vs 33.3%,P<0.05)等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60岁、病理分级高级别、术前KPS评分<70分及手术切除有残余为影响脑胶质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
乔冠群李英斌马俊
关键词:脑胶质瘤预后生存率
TGF-β抑制剂对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抑制剂SB-505124对U87MG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U87MG细胞分为SB-505124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接受0、3、6、10和15Gy射线照射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射线照射后磷酸化H2AX荧光点数均较照射前增加[(9.02±1.96)个vs.(2.17±0.99)个和(8.75±2.07)个vs.(2.68±0.96)个](P<0.05);但A组与B组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荧光点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B-505124不能增加胶质母细胞瘤对放疗的敏感性。
王岩李英斌李清泉李翔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胶质母细胞瘤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司莫司汀化疗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比较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司莫司汀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同时初步评估基因多态性对术后化疗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为Ⅲ~Ⅳ级的8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放疗联合化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替莫唑胺组(45例)与司莫司汀组(4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生存时间、年生存率、肿瘤复发时间、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化疗药物安全性,并分析2组患者肿瘤基因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替莫唑胺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司莫司汀组[(1.83±0.21)年比(1.01±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替莫唑胺组1年生存率高于司莫司汀组[57.8%(26/45)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替莫唑胺组肿瘤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司莫司汀组[(1.51±0.23)年比(0.87±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2组患者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降低、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肿瘤06_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甲基化和1p/19q杂合性缺失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疗效优于司莫司汀,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肿瘤基因多态性有关。
彭钢年福甲刘圣杰马骏乔冠群李凯宋军肖安平李英斌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司莫司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