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 作品数:31 被引量:211H指数:11
-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2010年陕西主要气象灾害及灾情年景评估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气象灾害灾情评估指标对2010年陕西气象灾害灾情年景进行定量评估,对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陕西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农作物受灾率、直接经济损失率分别为1984年以来的第6、第4和第3高值。气象灾害灾情综合指数为1984年以来第3高值,2010年属气象灾害灾情严重年。暴雨、高温闷热天气频次高,危害大,为近20多年少见。
- 雷向杰李茜梁奇琛
- 关键词:暴雨洪涝
- 2011年渭河和汉江上游秋汛期环流特征及暴雨致洪成因被引量:18
- 2013年
- 利用气候统计和天气分析方法,结合气象和水文资料,对2011年9月华西秋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大尺度环流形势及相关流域的洪水与秋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华西秋雨主雨区位于渭河、汉江上游及渠江流域,雨区集中和强降水时段集中是2011年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尺度环流表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位势高度距平场从西北到东南呈现"+-+"的典型波列分布,副热带高压的东西摆动和稳定维持直接影响雨带位置变化,西风槽与高原槽的叠加导致了大范围的强降水。渭河和汉江上游流域水位变化与流域强降水过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秋汛期历年洪涝年比较,2011年渭河和汉江上游流域秋汛期总降水量低于2003年,但暴雨过程集中、强度大导致该流域出现自1983年以来最大洪水。
- 蔡新玲康岚孙娴李茜毛明策
- 关键词:洪涝暴雨环流特征秋汛
- 河套及其邻近地区旱涝变化及成因初探
- 气候是人类及生物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选用河套及其邻近地区537年21个气象站的旱涝等级资料、近100年的西北气温等级资料以及近50年的75个测站5-9月平均气温、5-9月降水量资料,利用相关分析、EOF、线性拟合...
- 李茜
- 关键词:旱涝等级年代际异常
- 渭河流域降雨结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11
- 2017年
-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渭河流域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利用渭河流域71个气象站1981—2012年汛期(5—9月)逐时降水资料,选取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结合线性倾向率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探讨了流域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及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历时增加呈指数形式快速递减,降水贡献率随历时增长先快速增大,后波动减小。流域上游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较高,而流域中下游长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较高。(2)渭河流域1~6h的短历时和48h以上长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均表现为减小趋势,7~24h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为增加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流域的中下游更加显著。(3)渭河流域降水发生率随降水等级的增加呈指数下降,小雨发生率最高,而暴雨的发生率最低。比较而言,流域上游小雨和中雨的发生率和贡献率较高,而流域中下游大雨和暴雨发生率和贡献率较高,特别是在渭河干流,暴雨贡献率在25%以上。(4)渭河流域小雨级别的降水事件发生率和贡献率均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而暴雨级别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表现为增加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将可能使流域防洪形势趋于严峻。
- 蔡新玲蔡依晅叶殿秀乔秋文路岑之赵晓萌李茜
- 关键词:渭河流域
-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演变被引量:7
- 2012年
- 在分析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与中国东部6区域干湿指数关系的基础上,重建了公元960—2000年近千年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格点资料,并对重建效果进行了检验。同时,依据重建的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定义了近千年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探讨了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重建的近千年东亚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它为研究更长时间尺度的东亚夏季风变化特征提供了基础;(2)东亚夏季风指数存在60~70 a、30~40 a、10~20 a的显著周期变化;(3)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强度指数主要经历过9次明显的趋势突变。其中,13世纪30年代东亚夏季风的强度指数经历了最显著的振动。
- 李茜魏凤英李栋梁
- 关键词:海平面气压场气候变化
- 关中地区重污染发生和减弱天气类型及气象要素定量特征被引量:12
- 2020年
- 基于2014-2017年陕西关中五市逐时地面气象、空气质量观测数据和重污染期间探空、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等,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关中重污染发生、减弱的天气类型及其气象要素定量特征。结果表明,重度污染产生的天气类型主要有:弱冷高压后部型出现重污染频次最多,低压倒槽和均压(鞍型)场型出现严重污染频次多,冷高压前部型出现重污染范围广,冷高压底部型关中盆地一般均出现重度污染。在静稳天气形势下,气温在-2~15℃之间、降水强度小于0.2 mm/h、风速在4 m/s以下且风向为偏南,易产生重度以上空气污染。重度污染减弱的天气类型有:中高纬度高空纬向型环流,地面上为均压场(鞍型场)或低压倒槽结构的稳定天气形势,气温迅速升高到16℃以上,重度污染缓慢减弱;在干冷空气作用下,风速增大、湿度降低,重度污染迅速减弱;高空槽配合低层偏南气流,产生明显降雨,湿沉降作用下,重度污染迅速减弱;在扩散回流东北路弱冷空气作用下,绝对湿度陡降,形成下干上湿大气状态,垂直扩散增强,重污染天气迅速转好。
- 高维英李明李茜胡启元
- 关键词:气象要素微波辐射计
- 基于WRF模式与相似Kalman滤波法订正后的风速预报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为提高张家山风电场风速预报质量,比较了张家山测风塔处的实测风速WRF模式预报的风速的误差,再利用相似Kalman滤波方法订正预报的风速,以减小WRF模式预报风场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敏感区的风速预报能力最好,对小风区的预报效果较差,对冬季的预报效果略好于春秋季;再使用相似Kalman滤波方法对模拟风速进行误差订正后,所有时刻的预报能力得到提高,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变小,从而提高了风速预报的准确率。
- 李茜孙娴程路
- 关键词:风场风速WRF模式误差订正
- 中国东部夏季不同雨带类型的海洋和环流特征差异被引量:17
- 2012年
- 利用1951—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UKMO HADISST1全球月海表温度及中国东部地区120站的月降水量资料,首先定义出能够客观表征中国东部夏季3种雨带类型的指数,然后分析了3种雨带分布类型海洋和大气环流特征的主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前期海洋背景的差异特征对夏季东亚环流关键系统的预测蕴示。结果表明:(1)3种雨带类型对应的前期冬季海洋信号比当年夏季强,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多雨带出现在北方地区的Ⅰ型对应的是北太平洋海温呈显著的正距平、暖池及东澳暖流为负距平、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为正距平;多雨带出现在黄淮地区的Ⅱ型对应的海温分布则与Ⅰ型完全相反;多雨带出现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Ⅲ型对应的海温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与Ⅰ型基本一致;(2)3种雨带类型对应的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Ⅲ型与Ⅰ型具有几乎完全相反的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当出现Ⅲ型时,东亚中高纬度有强盛的阻塞形势发展和维持,中高纬度的经向环流异常加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偏南,该地区呈反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纬向水汽输送加强,而出现Ⅰ型时则相反;Ⅱ型与Ⅰ型的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更接近,两者的主要差异是:当出现Ⅱ型时,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呈反气旋性距平环流,而出现Ⅰ型时该地区呈气旋性距平环流;(3)前期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异常变化可以作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预报的重要前兆信号。
- 魏凤英陈官军李茜
- 关键词:雨带类型海表温度大气环流
- 2014年陕西气候影响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2014年陕西省气温正常偏暖,降水略偏多,年日照时数略偏少。7月全省35℃以上高温出现站次为2002年以来第一位,19站刷新了历史同期极值。9月6—17日关中、陕南出现了极端持续降水过程,7站连续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2014年全省发生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等10类自然灾害376次,11地市103县区1 215多万人次受灾,死亡37人,为近10a来最少;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4.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 895km2;直接经济损失93.86亿元。
- 李茜胡淑兰雷向杰
- 关键词:气候事件
- 1961—2016年陕西秋淋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被引量:8
- 2019年
- 为增强华西秋雨监测评估的客观量化,改善陕西秋淋强度的预测方法,本文利用1961—2016年陕西中南部地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NCEP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指数,通过定义秋淋强度指数,分析了陕西秋淋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6 a陕西秋淋开始日期平均是9月10日,年际波动较大,整体上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结束日期平均是10月7日,变化趋势整体趋于偏早。秋淋强度呈波动减弱趋势,且年代际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陕西秋淋偏强年,500 hPa欧亚中高纬上空呈现"+、-、+"的异常环流特征,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缅槽偏强。陕西秋淋的强弱与ENSO事件有密切联系,前期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暖)海温发展有利于陕西秋淋偏强(弱),且Niňo3.4区海温异常是陕西秋淋强弱的年际预测信号,对陕西秋淋强度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 蔡新玲李瑜李茜胡淑兰
- 关键词:大气环流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