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中
- 作品数:64 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慢”的文化与“慢”的文学——以许辉的小说集《人种》为中心的考察
- 2013年
- 文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地域文化的审美表达。淮河流域因长期的灾荒记忆而形成淮河文化"慢"的特质,全面而深刻影响到当代淮河流域文学书写的价值立场、叙事心态和审美形态,并使之在总体上呈现出与淮河文化相契合的"慢"的叙事特征。以安徽作家许辉的小说集《人种》为例,具体探讨这一问题。
- 李长中杜红梅
- 从作者到读者——兼论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被引量:2
- 2009年
- 在文学活动中,作者和读者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但在以前的文学研究中,始终围绕作者而建构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等,读者始终处于被遮蔽、被边缘化状态,成为文本意义的被动消费者。自语言论转向以来,作者逐渐淡出文本,直至作者死亡,读者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文本意义的合作者、创造者。由此带来了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一方面,重视读者是人文学者以文化形式参与社会、反抗压制的意识形态诉求,契合了意义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政治民主化的时代语境;另一方面,强调读者在文学意义呈现中的作用并不是以读者代替作者成为主体,而是强调通过对话与交流建构民主化社会,重树人类生存根基。
- 李长中
- 关键词:范式转型
- 当下文学批评中的热点、难点及反思——以文化研究为视角被引量:1
- 2007年
- 当下的文学批评界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众声喧哗之中却有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文化研究热,而在文化研究热之中却又聚集于大众文化批评:"身体美学"、"美丽产业"、"日常生活美学化"等理论呈一时之盛,这就导致了发端于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一如其他理论进入中国后的情形相似,发生了变异。怎样反思这类现象?怎样建设我们自己的、能够真正面向问题的文学批评?是我们力图解决的。
- 李长中
- 关键词:当下文学批评大众文化问题及反思
- 城市空间的寓言性想象与“反城市”书写——以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 2012年
- 新时期以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化进程,传统空间的改变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空间的碰撞与错位,影响到少数民族的社会融入程度。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也日益关注城市空间问题。因强烈的意识形态过滤而使城乡空间均失去其生活性、日常性,烙上强烈的寓言化色彩,"反城市"书写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突出景观,影响到对城市书写深度及民族文化间的对话程度。
- 李长中
- 关键词:民族文学
- 在历史记忆中重构传统——当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学论被引量:10
- 2015年
- 在比较文学视野内,中国多民族文学的丰富与深度,是单一民族文学难以比拟的。与人口较多民族不同,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群体因人口较少、文化承载能力脆弱、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困难等问题层累,在全球化冲击日趋激烈情况下,他们的传统观念、归属意识、认同情结等渐趋凸显。作为对族群身分认同与建构的一种表意策略,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通过对族群历史的再叙述以重建传统,在重建传统中塑造族群认同的书写趋向日渐清晰,表述着一种典型的文化认同意识或身分确证情结。不过,过于强烈而直露的身分建构意识迫使族群历史成为被绑架的书写对象,陷入"题材决定论"的表面化叙述渊薮。
- 李长中代娜新
- 批评的“接地性”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践行路径被引量:6
- 2013年
- 批评的"接地性"问题,是针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空泛化这一话语症候而提出的。民族文学批评空泛化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与文学文本的错位;二、文学批评的泛文化性与文学审美特性的错位。现象批评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接地性"的基本要求,也是重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前提或基础,避免使这一本土话语流于纯粹的公式化或口号化,亦契合"理论之后"文学批评的基本走向。
- 李长中
- 20世纪中国文学由“神圣化”走向“世俗化”的语境与价值缺失被引量:3
- 2008年
-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存在盘根错节的关系,而不同的政治语境又决定着文学的不同走向,呈现不同的审美规约,形成了文学的阶段性繁荣。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可清楚地看出其由"革命文学"逐步开始的"神圣化"渐次走向以"新写实"为主要代表的"世俗化"流变线索,怎样梳理这种流变的语境与评估其意义,怎样看待"新写实"之后文学的鄙俗化倾向是文学史研究必须加以澄清的问题。
- 李长中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神圣化世俗化
- 后经典叙事学中的读者叙事
- 2000年美国《文体》杂志刊登了布赖恩·理查森的如下判断:"叙事理论正在达到一个更为高级和更为全面的层次。由于占主导地位的批评范式已经开始消退,而一个新的(至少是不同的)批评模式正在奋力兴起,叙事理论很可能会在文学研究中...
- 李长中
- 文献传递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城乡书写的价值迷思被引量:4
- 2011年
- 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双重挤压,使少数民族族群文化被迫进入与他者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互动过程。"乡"与"城"的空间书写成为民族文学书写的主导叙述范式,空间场景的转换其实是在重构某种价值立场,完成的是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囿于二元式价值立场的选择,在"城"或"乡"书写的同时面临着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民族文学的空间阐释能够更清晰地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书写的主要症候。
- 李长中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城乡迷思
- 表述的边界:以多民族文学评论价值迁移为中心被引量:7
- 2019年
- 少数民族文学与主体民族文学互生共融表述着典型的"中国经验",少数民族文学评论却在"表述中国"与"表述民族"间发生价值迁移:前者以"同"化"异"的方式抑制了少数民族文学主体性生产,后者以"异"代"同"的方式驱逐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多民族国家属性。引入"多民族文学"研究范式,在民族性、中华性与世界性构拟的边界内建设共享价值体系,表述全球化进程中的完整中国,是多民族文学评论价值建设的规约性框架。
- 李长中
-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