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德国

作品数:218 被引量:1,37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5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7篇农业科学
  • 37篇生物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养殖
  • 29篇鱼类
  • 26篇中华鲟
  • 23篇群落
  • 22篇铜鱼
  • 20篇圆口铜鱼
  • 20篇植物
  • 20篇群落结构
  • 18篇浮游植物
  • 15篇浮游
  • 14篇环境因子
  • 13篇繁殖
  • 13篇池塘
  • 11篇幼鱼
  • 11篇水库
  • 11篇亲鱼
  • 10篇水质
  • 9篇驯养
  • 9篇长江
  • 6篇大鳍鳠

机构

  • 2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27篇华中农业大学
  • 19篇长江大学
  • 18篇上海海洋大学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长江三峡...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3篇西藏自治区农...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湖北省水产科...
  • 2篇北京海洋馆
  • 2篇通海县水产工...
  • 2篇云南亚美湖泊...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211篇杨德国
  • 110篇朱永久
  • 71篇吴兴兵
  • 66篇朱挺兵
  • 65篇李学梅
  • 58篇何勇凤
  • 39篇危起伟
  • 28篇陈细华
  • 20篇刘鉴毅
  • 18篇柴毅
  • 18篇王旭歌
  • 14篇郭威
  • 13篇张辉
  • 13篇杜浩
  • 11篇吴国犀
  • 11篇王志玲
  • 10篇刘乐和
  • 10篇郭坤
  • 10篇罗静波
  • 9篇王凯

传媒

  • 45篇淡水渔业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水生生物学报
  • 7篇动物学杂志
  • 7篇水产学报
  • 7篇水生态学杂志
  • 5篇湖泊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水利渔业
  • 4篇水产科学
  • 4篇生物资源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四川动物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科学养鱼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年份

  • 6篇2024
  • 17篇2023
  • 14篇2022
  • 17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12篇2017
  • 23篇2016
  • 12篇2015
  • 1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湖达氏鲌的生长特性及其资源现状被引量:5
2017年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湖北长湖采集达氏鲌(Culter dabryi)样本592尾,对其年龄、生长及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湖达氏鲌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7龄,其中以1~4龄鱼为主,占样本总量的91.38%;达氏鲌属匀速生长类型,其体重(W)和体长(L)的关系式为W=0.008L3.148(n=592,R^2=0.995,P<0.01),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拟合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其表达式分别为,体长Lt=49.103[1﹣e-0.194(t+0.268)],体重Wt=1668.330[1﹣e-0.194(t+0.268)]3.148,生长拐点年龄t=5.64龄,对应体长33.4 cm,体重502.4 g;目前长湖达氏鲌总死亡系数Z=0.80,自然死亡系数M=0.42,捕捞死亡系数F=0.38,资源开发率E=0.48/年,根据体长股分析法估算出长湖达氏鲌2015~2016年资源量为1 809 710尾(15.18 t)。为保持长湖达氏鲌资源稳定,建议捕捞体长33.4 cm以上个体。
王亚龙何勇凤王旭歌陈亮朱永久杨德国
关键词:年龄结构资源量
不同投喂方式对鳙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分析不同投喂方式对鳙形态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传统形态度量法和框架分析法构建了31个反映体型的形态比例性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4种投喂方式下,施肥(组A)、施肥+1/2投饲(组B)、施肥+投饲(组C)、投饲(组D)总共56尾鳙的这些性状进行分析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间头高/体长、4–6/体长、5–6/体长、5–8/体长等7个比例性状无显著差异,其他24个性状差异显著,但头长/体长在组A、组C和组D中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分成2支,其中组A单独聚为一支,而组B、组C和组D共同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构建了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4.6%,其散点图显示,组B、组C和组D部分样本重叠在一起,与组A完全分开。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了6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不同处理组鳙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7%、87.5%、64.3%和87.5%,说明了本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投饲养殖方式下鳙形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但头部相关的主要比例性状无显著差异,头部至背鳍躯干部距离显著增大,形成了头部偏小的假象。本研究首次以数据结果阐释投饲养鳙仍符合人们喜食的大鱼头特征,为该养殖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许德高李学梅朱永久张家波杨德国
大鳍鳠亲鱼池塘驯养和培育技术被引量:7
1996年
采用常规品种成鱼养殖池混养大鳍亲鱼的方法,可将大鳍亲鱼在池塘养殖环境培育至性成熟。池塘培育亲鱼试验成活率分别为100%、78.4%和90.6%。雌亲鱼性腺成熟率为73.3%和70.6%。用混养法培育大鳍亲鱼不需投饵,亲鱼仍然生长良好,日均增重量分别为0.62克和0.57克。
杨德国吴国犀周剑光王志玲刘乐和
关键词:大鳍HU亲鱼池塘教育驯养
一种铜鱼仔鱼开口阶段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鱼仔鱼开口阶段的培育方法,其步骤为:S1、待铜鱼仔鱼全部平游后,将铜鱼仔鱼转入养殖桶中培育;S2、放入养殖桶的当天,去除丰年虫孵化器内的卵壳和未孵化的卵,随后将丰年虫放出;S3、用过滤装置过滤丰年虫,过...
吴兴兵杨德国朱永久李学梅朱挺兵孟子豪李晓莉魏念向邈
胭脂鱼常见鱼病防治方法被引量:4
1995年
胭脂鱼常见鱼病防治方法周剑光,吴国犀,杨德国,王志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国内学者对胭脂鱼的生物学、移...
周剑光吴国犀杨德国王志玲
关键词:胭脂鱼鱼病
转基因鲤试验湖泊浮游动物的动态监测
2013年
为客观评价转基因鲤的生态风险,构建了转基因鲤生态安全研究人工湖泊生态系统。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试验湖泊中的游动物群落进行连续监测,研究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湖泊中的浮游动物有104种,其中原生动物30种,占总种数28.8%;轮虫52种,占50.0%;枝角类13种,占12.5%;桡足类9种,占8.7%。浮游动物密度在4年间呈下降趋势,2007年下半年最高,平均密度为17239.1个/L;2010年最低,平均密度为3547.4个/L;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则有所差异,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8年的平均生物量最高,为3.17mg/L,2010年最低,为1.45mg/L。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1.30~2.14,其中2007年冬季最低,为1.30,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0.63;2010年秋季最高,H'为2.14,d为2.86;均匀度指数(E)的变化范围较小,为0.49~0.68。研究表明,转基因鱼对浮游动物群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随时间推移,该影响在逐渐减弱;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随时间的延续而增加,湖泊水质有变好的趋势。
李学梅余育和冯伟松张堂林杨德国
关键词:浮游动物动态监测
大鳍鳠人工繁殖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被引量:3
2023年
大鳍鳠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养殖新品种,但是目前其养殖群体较小,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尚未构建,限制了该品种的产业化发展。文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生物学特性、繁殖生物学基础、亲鱼培育、催产和孵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大鳍鳠人工繁殖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于大鳍鳠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借鉴。
李晓莉朱永久杨德国吴兴兵李学梅朱挺兵孟子豪史则超张远松
关键词:大鳍鳠繁殖生物学亲鱼培育人工繁殖
短须裂腹鱼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观察被引量:17
2015年
2014年12月通过人工繁殖获得短须裂腹鱼受精卵,并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对其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短须裂腹鱼成熟卵为浅黄色,卵径为(3.18±0.17)mm,吸水膨胀后达(3.96±0.25)mm。在水温12.7~14.0℃[平均(13.68±0.32)℃]条件下,受精卵在受精后3.17h胚盘隆起,16h进入囊胚期,47h进人原肠期,60.67h进入神经胚期,74.67h出现肌节,192.5h孵出,胚胎发育有效积温为2633.68h·℃。初孵仔鱼全长为(10.88±0.41)mm,13d仔鱼鳔完全充气,开始平游,18d仔鱼卵黄囊消失。分析发现短须裂腹鱼胚胎发育特点与其他裂腹鱼亚科鱼类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刘阳朱挺兵吴兴兵颜文斌杨德国
关键词:胚胎发育
长江大鳍鱯的人工繁殖被引量:15
1998年
本文对长江大鳍亲鱼的池塘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1992年~1994年期间,采用池塘混养技术,将长江野生大鳍引入池塘进行驯化和培育,连续2年获得成熟亲鱼并进行人工繁殖。在池塘环境中,大鳍雌亲鱼成熟率分别为818%和706%,雄亲鱼分别为100%和935%。采用多种催产药物混合注射的催产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催产率。大鳍人工繁殖适宜的催产剂量是雌鱼每g体重注射LRH-A03~05μg、DOM003~005mg和HCG5~10IU,雄鱼减半或同量。水温24~26℃时,催产效应时间为12~13h。受精卵在水温27~29℃时需53~55h孵化出膜。大鳍人工繁殖受精率不高与其雄鱼精巢特殊的组织结构有关。
杨德国周剑光吴国犀吴国犀王志玲
关键词:大鳍HU亲鱼池塘培育人工繁殖
基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长鳍吻鮈亲鱼培育、催产和孵化技术初探被引量:2
2018年
2012—2015年,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了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研究。结果显示:3年间长鳍吻鮈均能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培育成熟,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培育存活率和成熟率最高,分别为85.3%~100%和77.3%~100%;对培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了4种不同外源激素(PG、HCG、LRH-A2、LRH-A2+DOM)催产实验,结果为LRH-A26μg/kg+DOM 5 mg/kg合剂催产率最高,达88.3%;14、16、18、20和22℃5个温度组的受精卵孵化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时间(H)与温度(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H=0.573T2-30.393T+418.178,R2=0.982,P<0.01),18℃和20℃组的孵化率分别为54.27%和56.0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表明长鳍吻受精卵适宜孵化温度范围为18~20℃。
朱永久吴兴兵何勇凤杨德国
关键词:封闭循环水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孵化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