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 作品数:38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资助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究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及肿瘤干细胞(TSC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初治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和15例正常女性志愿者外周血,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以CK19单克隆抗体标记,免疫磁性激活细胞分选获得的CTCs,将提取的CK19+细胞标记单克隆抗体CD44、CD24进行免疫荧光抗体双染色,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表达CD44+/CD24-/low的TSCs含量。结果 15例正常女性志愿者PBMC中未检测到CK19+细胞。4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33例检测到CK19+细胞,按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分组:每组患者均能检测到CK19+细胞,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33例CK19阳性样本中21例(63.63%)检测到CD44+/CD24-/low细胞,按临床分期、病理学指标及分子亚型分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CTCs及TSCs,CTCs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晚,TSCs阳性率越高。
- 王蒙杨超刘运江
- 关键词:微转移循环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CK19
- 自体肿瘤特异性CTLs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细胞诱导产生的肿瘤特异性CTLs在裸鼠体内对患者自身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裸鼠胸垫处种植人乳腺癌组织,建立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以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成为DC和肿瘤特异性CTL(sCTL)、非特异性CTL(nCTL)和异体CTL(vCTL);将不同CTLs注射到荷瘤裸鼠的肿瘤周围,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乳腺癌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成活率为100%。组织病理学证实移植瘤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对照组相比,荷瘤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在sCTL、nCTL和vCTL治疗组均明显减小(P<0.05),sCTL对自体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平均瘤体积(82.70±2.09)mm3],抑瘤率50.5%,明显高于nCTL组[(96.15±5.35)mm3,26.9%]和vCTL组[(96.93±4.51)mm3,25.7%],(P<0.01);不同CTL治疗组瘤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浸润。结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功率高,病理学证实与人乳腺癌特征相符,且有DC和大量特异性CTL浸润。自体特异性CTL对裸鼠体内自体乳腺癌移植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杨超单保恩刘运江王士杰
- 关键词:乳腺癌裸鼠模型免疫治疗
- 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 目的:分析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剜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唐山市工人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具有手术指征,单纯的BPH患者,共计115例,年龄61~84岁,平均68.6岁,...
- 孟斌裴琼才胜勇阎成全陈沛林张慧民刘建辉李斌崔海军杨超
- 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类干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本实验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干细胞(mammary cancer stem cells,MCSC)的存在及比例,并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诊治的乳腺癌患者45例。采用CD55,CK19双抗对原发性乳腺癌单细胞悬液进行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学方法进行检测,取得CD55高表达(CD55hig)群细胞的比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1)本实验测得原发性乳腺癌肿瘤组织中CD55hig的细胞比例均数为(0.21±0.20)%。(2)CD55hig的细胞比例在腋淋巴结无转移组、1~3个腋淋巴结转移组及≥4个腋淋巴结转移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原发性乳腺癌肿瘤组织中C-erbB2(-)组的CD55hig的细胞比例较C-erbB2(+~+++)组的CD55hig的细胞比例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乳腺癌肿瘤组织中代表乳腺癌类干细胞的CD55hig细胞的均数比例为(0.21±0.20)%。(2)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类干细胞的比例与乳腺癌患者病灶的转移和病情的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3)在侵袭性强的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类干细胞比例增高。
- 屈志钢杨超左燕红黄丽娟王鹏赵凤云刘运江
-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CK19流式细胞术判断预后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乳腺癌中UFC1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泛素折叠修饰因子(UFM)结合酶(UFC)1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分析UF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利用TIMER2.0、UALCAN分析UFC1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UALCAN分析UFC1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使用String-DB数据库分析与UFC1相关蛋白共表达网络。结果UFC1在乳腺浸润癌中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UFC1在正常组织中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癌组织(P<0.05)。生存分析显示,UFC1蛋白和mRNA低表达组总生存期(OS)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5)。与UFC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包括泛素样修饰激活酶(UBA)5、UFM1、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样蛋白(ELAVL)1、DDRGK1、UFM连接酶(UFL)1、泛素蛋白连接酶(UBE2)M、UFM1特异性肽酶(UFSP)2、泛素结合酶(UB)E2F、UFSP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关联蛋白(CDK5RAP)3,参与蛋白质酰化和去酰化、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内质网应激反应、泛素样蛋白结合酶活性等相关生物学过程。结论基于现有的肿瘤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UFC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能预测乳腺癌预后,UFC1可能作为潜在致癌基因为乳腺癌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 张彦收韩磊刘学良杨超张庚王新乐
-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
- 自体肿瘤特异性CTL对裸鼠乳腺癌模型抑瘤作用的研究
- 目的: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在捕获肿瘤细胞后,DC迁移到淋巴结中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诱导其成为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后者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引流淋巴结(...
- 杨超
-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细胞
- 文献传递
- 局部进展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切除手术策略
- 目的:分析总结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我科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24例.患者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8岁,术前均病...
- 裴琼杨超阎成全孟斌
-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330例临床分析
- 张慧民裴琼杨超李斌崔海军
- 青蒿琥酯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青蒿琥酯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根据IC50值选择后续实验的青蒿琥酯浓度(0、25、50、100μg/ml),0μg/ml青蒿琥酯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不同浓度(0、25、50、100μg/ml)的青蒿琥酯干预MDA-MB-231细胞24 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线粒体膜电位;0、25μg/ml青蒿琥酯干预MDA-MB-231细胞24 h,利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青蒿琥酯对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对MDA-MB-231细胞的IC50为54.24μg/ml。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干预MDA-MB-231细胞24 h,MDA-MB-23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琥酯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琥酯组细胞迁移能力低于对照组;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琥酯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结论青蒿琥酯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抑制其侵袭及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 杨超张彦收张庚杜凯邺李静平刘亮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线粒体膜电位青蒿琥酯
- 白细胞计数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 目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日益增多,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众多,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炎症反应和各种免疫细胞的激活在动脉粥...
- 杨超
- 关键词:心血管病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