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标志物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术后Ki67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病人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癌胚抗原(CEA)>5μg/L定义为阳性,癌抗原(CA)19-9>35 kU/L定义为阳性。Ki67 LI大于其对应截断值定义为高表达(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Ki67 LI的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时];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311例结直肠癌病人,截至2019年6月1日,中位随访67个月(3~89个月),随访率94.2%,病死率32.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CEA阳性、CA19-9阳性,Ki67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不良相关(均P<0.01)。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和Ki67的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均阴性时病人预后最好,单阳性时次之,均阳性时最差(均P<0.01)。Cox回归结果提示:CEA[HR=6.461,95%CI(3.693,11.304),P<0.01]、CA19-9[HR=2.046,95%CI(1.214,3.449),P=0.007]、TNM[HR=2.104,95%CI(1.597,5.242),P=0.028]、CEA+Ki67[HR=9.992,95%CI(5.337,18.706),P<0.01]、CA19-9+Ki67[HR=5.345,95%CI(2.282,12.521),P<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联合检测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术后Ki67指标对评估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黎华丽郑勇斌程煌荣杨超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KI67预后
- 3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探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3D腹腔镜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06-2017-06期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7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采用3D设备患者24例(3D组,24例),采用2D高清设备患者23例(2D组,2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资料情况。结果:3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7.1±5.5)少于2D组(101.7±8.7,P<0.05)。3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尿潴留及切口感染)发生率(12.5%)低于2D组(39.1%,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排气时间、尿管拔除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5.7±3.6)个月,随访期间3D组与2D组复发率分别为16.7%和21.7%,病死率分别为8.3%和8.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腹腔镜直肠根治术的肿瘤治疗效果与2D腹腔镜相当,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直肠癌手术的完成,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 肖旷郑勇斌童仕伦宋丹杨超
- 关键词:直肠癌临床疗效
- 构建模拟人散发性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小鼠模型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构建模拟人散发性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及其肝转移的Apc^loxp/loxp+Kras^LSL-G12D/-+Smad4^loxp/loxp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C57BL/6-Apc^tm1Tyj/J(Apc^loxP)、B6.129S4-Kras^tm4Tyj/J(Kras^LSL-G12D)及129S6-Smad4t^m2.1Cxd/J(Smad4^loxP)、C57BL/6J小鼠杂交并筛选出基因型为Apc^loxP/loxP+Kras^LSL-G12D/-和Apc^loxP/loxP+Kras^LSL-G12D/-+Smad4^loxP/loxP的小鼠,以PCR和qPCR鉴别小鼠基因型。实验分Apc^loxP/loxP+Kras^LSL-G12D/-+Smad4^loxP/loxP组(n=20)和Apc^loxP/loxP+Kras^LSL-G12D/-组(n=24),小鼠结肠镜下向小鼠结直肠黏膜下注射前期构建表达Cre酶和IRES-luciferase的慢病毒(Lentivirus^Cre-IRES-luciferase),每4周小鼠腹腔注射D-luciferase,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成像,对小鼠肿瘤大小、成瘤率以及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至20周末取小鼠肿瘤灶及转移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成功培育出基因型为Apc^loxP/loxP+Kras^LSL-G12D/-+Smad4^loxP/loxP和Apc^loxP/loxP+Kras^LSL-G12D/-的转基因小鼠,转基因小鼠结直肠在Lentivirus^Cre-IRES-luciferase的诱导下发生CRC及其肝转移,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和腺癌肝转移。Apc^loxP/loxP+Kras^LSL-G12D/-+Smad4^loxP/loxP组与Apc^loxP/loxP+Kras^LSL-G12D/-组小鼠原发肿瘤大小分别为(3.52±0.26)、(3.45±0.2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388);成瘤率分别为70.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0,P=0.507);转移率分别为58.3%、8.3%(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7)。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转基因小鼠结直肠可在LentivirusCre-IRES-luciferase的诱导下发生癌变并可自发转移至肝脏,较真实地模拟了人散发性CRC的发生发展及其肝转移。
- 黄晓东郑勇斌杨玉杰杨超黎华丽程煌荣
-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肝转移动物小鼠
- 免疫毒素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免疫毒素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药物,是应用化学或基因工程方法,将特异性抗体或抗体Fv片段和细菌或植物毒素连接融合而成的免疫交联物,其抗体或抗体Fv片段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表面抗原,从而进一步介导毒素进入细胞内(内化)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而起到杀伤靶细胞的作用。与传统抗肿瘤药物相比,免疫毒素具有特异性、高效性等优点,目前尚未发现其耐药性,在肿瘤治疗方面有较好应用前景。免疫毒素作为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已在白血病临床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对免疫毒素的发展、作用机制及其在抗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黄晓东郑勇斌宋丹肖旷杨超杨玉杰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毒素免疫治疗实体瘤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表达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胸腺组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取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表面染色及破膜胞内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reg,同时取对应患者切除的胸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TSLP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其差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23例先心病患者CD4+CD25+Foxp3+Treg/CD4+T细胞比率为(5.73±0.56)%,胸腺Hassall小体TSLP表达水平为(18.87±3.06)个,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线性相关性。结论:人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水平与胸腺组织TSLP的表达密切相关,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依赖于更高水平TSLP的表达。
- 王云甫孙延鹏孙强杨超卢祖能
- 关键词:胸腺组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调节性T细胞免疫耐受
- LOXP-DsRed-LOXP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 2017年
- 目的构建荷载LOXP-Ds Red-LOXP系统的细胞,并探索该系统在体内外检测Cre酶活性中的应用。方法构建稳转株MCA38^(LOXP-Ds Red-LOXP)并体外验证检测Cre酶效能。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两组(n=10),分别在结直肠黏膜下移植MCA38^(Cre-Luciferase)与MCA38^(Luciferase)细胞株,两周后取灌肠液作用于MCA38^(LOXP-Ds Red-LOXP),验证该系统体内检测Cre酶效能。APC^(LOXP/LOXP)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使用可表达Cre酶及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慢病毒颗粒(CL组)与仅表达Luciferase的慢病毒颗粒(L组)行小鼠结直肠黏膜下注射,感染后第3天及第3周末取灌肠液检测Cre酶活性及表达情况,同时行小鼠活体成像检测Luciferase表达情况,验证该系统在判断Cre酶活性与预测基因修饰成功率中的应用。结果 Cre重组酶作用于MCA38^(LOXP-Ds Red-LOXP48) h后,红色荧光明显减弱。裸鼠灌肠液作用于MCA38^(LOXP-Ds Red-LOXP)细胞株48 h后,MCA38^(Cre-Luciferase)组红色荧光明显减弱。CL组模型鼠病毒注射后第3天检出16只小鼠荧光素酶及灌肠液Cre酶阳性,第3周末8只小鼠荧光素酶及灌肠液Cre酶阳性。L组模型鼠病毒注射后第3天检出17只小鼠荧光素酶阳性而灌肠液Cre酶均阴性,第3周末检出8只小鼠荧光素酶阳性,灌肠液Cre酶均阴性。结论成功构建Cre酶检出系统MCA38^(LOXP-Ds Red-LOXP),实现了体内、外无创性检测Cre酶活性及表达情况,并以此评价APC^(LOXP/LOXP)小鼠结直肠黏膜基底干细胞病毒感染效率及基因修饰情况。
- 宋丹郑勇斌童仕伦肖旷杨超孙伟秦凯迪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可调控活性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及其体外功能验证
- 2021年
- 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调控活性的小分子门控嵌合抗原受体T(smgCAR-T)细胞系统并在体外验证其抗肿瘤和可调节活性。方法采用基因全长合成和磷酸钙转染法构建smgCAR-T及其阳性(CAR+-T)和阴性(CAR--T)对照细胞。同时构建表达VEGFR2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MCA38VEGFR2+)。验证并筛选构建成功的细胞后再体外验证CAR-T细胞靶向结合能力。在不同的效靶比下检测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γ的浓度来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分泌功能,用乳酸脱氢酶浓度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证实CAR-T细胞和靶细胞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CAR+-T细胞+MCA38VEGFR2+组具有最强的靶细胞杀伤能力。在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组中,随着C16-(S)-3-甲基吲哚雷帕霉素(Rapalog)滴度升高靶细胞杀伤率逐渐升高;当Rapalog为40 nmol/L时杀伤率达到最大值,为(66.25±13.20)%。分别向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细胞组(A和B组)加入40 nmol/L的Rapalog后,在24 h时可观察到两组杀伤率出现同步升高[(44.25±6.24)%比(49.25±5.56)%,t=1.19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置换培养基后,再次添加了Rapalog的A组中观察到靶细胞杀伤率升高明显;而未再次添加Rapalog的B组中靶细胞杀伤率升高缓慢;此时,A和B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0±3.16)%比(56.50±6.61)%,t=8.873,P<0.01]。结论构建的smgCAR-T细胞在体外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其活性受小分子化合物Rapalog的可逆调控。
- 杨超郑勇斌童仕伦何小波曹峰瑜黄朔阳黎华丽程煌荣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结直肠癌
- SMAD同源物4抑癌基因在小鼠散发性结直肠癌模型中的作用
- 2020年
- 目的构建Apc^loxP/loxP+SMAD同源物4(Smad4)^loxP/loxP双转基因小鼠模拟人散发性结直肠癌,观察Smad4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Apctm1Tyj/J小鼠、Smad4tm2.1Cxd/J小鼠与C57BL/6J小鼠(均购自美国杰克逊实验室)杂交和回交转换遗传背景形成杂合子小鼠C57BL/6-ApcloxP/-/J(记为ApcloxP/-)、C57BL/6-Smad4loxP/-(记为Smad4loxP/-),将ApcloxP/-和Smad4loxP/-小鼠杂交建系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出Apc^loxP/loxP+Smad4loxP/loxP小鼠。通过小鼠结肠镜分别向Apc^loxP/loxP+Smad4loxP/loxP小鼠和C57BL/6J小鼠(各12只)结直肠黏膜下注射前期构建好慢病毒LentivirusCre-IRES-Luciferase,腹腔注射荧光素酶D(D-luciferase)后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下成像并通过结肠镜动态观察成瘤情况。最后对小鼠瘤灶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培育出Apc^loxP/loxP+Smad4loxP/loxP双转基因小鼠22只。在LentivirusCre-IRES-Luciferase诱导下发生突变并形成散发性结直肠肿瘤病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可通过IVIS系统及小鼠结肠镜动态观察其情况,至12周末成瘤率33%(4/12),C57BL/6J小鼠未观察到瘤变。两组体重分别为(22.58±1.21)、(21.36±1.01)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05);日龄分别为(63±1)、(6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1,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Apc^loxP/loxP+Smad4loxP/loxP双转基因小鼠结肠组织在LentivirusCre-IRES-Luciferase诱导下发生癌变,成功模拟人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证实Smad4抑癌基因的条件性敲除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 黎华丽程煌荣杨超黄朔阳郑勇斌
- 关键词:结直肠癌APC基因
- 基于神经层面指引的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基于神经层面指引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NP0+LTME)对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其中NP0+LTME组114例,腹腔镜下TME联合盆自主神经保留术(LTME+PANP)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肿瘤相关指标,并随访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7)min和(15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5,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3)ml和(1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术后3个月,NPO+LTME组排尿功能障碍率低于LTME+PA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9,P<0.05),但术后6、12个月时,两组排尿功能障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4,P>0.05;2=1.275,P>0.05)。术后3、6、12个月时NPO+LTME组的男性勃起功能均优于LTME+PA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917,P<0.05;Z=4.947,P<0.05;Z=4.081,P<0.05);射精功能障碍率均低于LTME+PA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64,P<0.05;Z=4.948,P<0.05=4.434,P<0.05);术后3、6、12个月时,女性性功能均优于LTME+PA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32,P<0.05;Z=2.364,P<0.05;Z=2.076,P<0.05)。结论NPO+LTME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同时对患者性功能和早期排尿功能保护具有一定优势。
- 杨超黄朔阳郑勇斌童仕伦何小波曹峰瑜杨玉杰程煌荣
- 关键词:直肠肿瘤排尿障碍
- 发育解剖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短期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比较接受发育解剖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和全结肠系膜切除患者的短期疗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系膜完整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乳糜漏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育解剖应用于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在功能保护上具有一定优势。
- 杨超曹峰瑜何小波李凯宋丹童仕伦郑勇斌
-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短期疗效乳糜漏全系膜切除术发育解剖术中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