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幼萍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参数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2篇大血小板
  • 2篇大血小板比率
  • 2篇血小板参数检...
  • 2篇血小板分布宽...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脓毒症患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毒素血症
  • 1篇心搏
  • 1篇心搏骤停
  • 1篇血必净
  • 1篇血必净注射液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东莞市太平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林幼萍
  • 4篇陈怿
  • 4篇江东新
  • 3篇苏磊
  • 3篇陈玉兰
  • 2篇冯茹
  • 1篇童华生
  • 1篇赖江明
  • 1篇潘志国
  • 1篇桂见军
  • 1篇农凤秋
  • 1篇蔡潮深
  • 1篇刘锦芬
  • 1篇钟柳媚
  • 1篇伍伟光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对临床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计数(P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动态观察40例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PC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将各参数MPV、PDW、P-LCR与APACHEⅡ评分、P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V、PDW和P-LCR值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系数分别为0.455,0.468,0.535,P<0.01);MPV、PDW和P-LCR值与PC之间呈负相关(Pearson系数分别为-0.533,-0.550,-0.638,P<0.01);PC于观察的第4 d降至最低值,第7 d开始恢复(P<0.05),而MPV、PDW和P-LCR在观察的第4 d升至最高值,但在第6 d开始下降(P<0.05),MPV、PDW和P-LCR变化均早于PC的变化。结论:动态监测MPV、PDW、P-LCR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C恢复具有良好的预判价值,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情观察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林幼萍陈怿陈玉兰冯茹
关键词:脓毒症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减少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分析——一个基于医院人群的横截面研究
2012年
目的评估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Apo-aⅠ)比值是否比其他任一单个的血脂变量或脂质比值变量预测性较强,以探讨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采集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年龄≥40岁的833名住院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脂蛋白(a)、其它脂质-脂蛋白变量、超敏CRP、空腹血糖以及颈动脉B超检测资料。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出现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颈动脉斑块组及颈动脉无斑块组。两组之间的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筛选出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斑块组的年龄、超敏CR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B、Apo-a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TC/HDL-C比值、Apo-B/Apo-aⅠ比值的中位数,要高于无斑块组,而HDL-C、Apo-aⅠ的中位数要低于无斑块组;斑块组的男性人数要明显多于无斑块组;两组之间空腹血糖水平没有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1.745,95%CI:1.262~2.415)、年龄(岁)(OR=1.085,95%CI:1.068~1.101)、Apo-B/Apo-aⅠ比值(OR=9.860,95%CI:4.550~21.364)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男性、年龄、Apo-B/Apo-aⅠ比值是颈动脉出现斑块的独立危险因子。Apo-B/Apo-aⅠ预测颈动脉出现斑块要优于其他任一的脂质或脂质比值变量。
桂见军农凤秋江东新伍伟光林幼萍蔡潮深刘锦芬钟柳媚
关键词: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研究背景: 脓毒症(sepsis)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发生率...
林幼萍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炎症反应血小板计数
CD1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判断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患者早期CDl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HLA—DRCDl4+%)的变化规律,并探讨HLA—DRCD14+%与严重创伤的预后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2—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住院的严重创伤患者(AIS—ISS评分≥16分)共79例,生存组(n=54)和死亡组(n=25),分析两组患者伤后年龄、性别构成、AIS—ISS评分、APACHEII评分、GCS评分、致伤因素、受伤部位、血清降钙素原(PCT)和HLA—DRCDl4+%、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例数和免疫调理等方面的差别,观察并分析患者伤后第3、7天的APACHEII评分和HLA—DRCDl4+%的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及回归分析评估HLA—DRCDl4+%对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预判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情况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APACHEII和HLA—DRCDl4’%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HLA—DRCDl4+%在第3天开始出现下降(P〈0.05),而死亡组APACHEII在第7天才高于存活组(P〈0.05)。以第3天HLA—DRCDl4+%值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死亡预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94。多因素回归分析严重创伤患者第3天HLA—DRCDl4+%值是预判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HLA—DRCDl4+%是预判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受伤后第3天HLA—DRCDl4+%水平是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陈怿林幼萍江东新苏磊
关键词:严重创伤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回顾性分为死亡组(23例)和存活组(71例),入院当天检测血常规,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0分,12例)、B组(10~19分,39例)和C组(≥20分,43例),分析3组间血小板计数及病死率。结果:生存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死亡组,而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均P<0.01)。APACHEⅡ评分越高,血小板计数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分析表明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血小板减少及其减少程度可作为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早期预警指标,血小板相关参数MPV、PDW、P-LCR的变化可能间接反应骨髓代偿增生能力,对脓毒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的恢复存在一定的预示作用。
林幼萍冯茹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减少
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通过减轻小肠损伤缓解重症中暑大鼠全身炎症反应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对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减轻小肠损伤方面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重症中暑模型组和血必净预处理组(血必净组),每组12只。将大鼠置于人工气候舱内〔温度(40±2)℃,湿度(65±5)%〕制备经典中暑模型,热应激时间为60 min;假手术组大鼠置于25℃室温下观察。于实验开始时及热应激后取股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脂多糖(LPS)浓度。实验结束后开腹获取小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小肠损伤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小肠组织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热应激后,模型组大鼠血中TNF-α、IL-1β、IL-6和LPS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NF-α(μg/L):443.00±110.10比98.36±44.61,IL-1β(μg/L):436.37±163.64比64.24±16.15,IL-6(μg/L):342.70±92.42比54.40±13.22,LPS(μg/L):0.68±0.22比0.09±0.02,均P<0.01〕;而血必净组上述各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NF-α(μg/L):340.45±68.57比443.00±110.10,IL-1β(μg/L):191.33±82.78比436.37±163.64, IL-6(μg/L):192.21±37.89比342.70±92.42,LPS(μg/L):0.43±0.17比0.68±0.22,均P<0.01〕。模型组小肠可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肠黏膜坏死、出血等病理改变;血必净组病理改变减轻,且损伤病理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分:2.10±1.15比3.20±0.67,P<0.01)。模型组小肠组织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而血必净组各指标则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iNOS(校正A值
陈怿童华生潘志国陈玉兰林幼萍江东新苏磊
关键词:中暑血必净注射液内毒素血症炎症反应肠损伤
降钙素原浓度监测在心脏停搏后综合征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价值和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心脏停搏后综合征(PCAS)患者早期降钙素原(PCT)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PCT水平对PCAS患者救治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3例PCA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心肺复苏(CPR)后当天的PCT水平分为类脓毒症组(PCT≥10μL,46例)和非类脓毒症组(PCT〈10μg/L,27例),比较两组入院7d感染发生率。以入院7d内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56例),比较两组入院当天的PCT水平。以28d预后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23例),比较两者间PCT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H)评分,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当天类脓毒症组感染发生率与非类脓毒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11/46)比22.2%(6/27),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L:16.80(7.85,38.80)比9.30(1.48,31.15),P〉0.05];死亡组PCT明显高于存活组[μL:33.20(32.00,46.00)比5.12(0.50,16.35),P〈0.01],死亡组和存活组随时间延长开始升高,并于入院1d时达峰值[58.30(47.26,76.40)和8.75(1.22,30.87)],然后缓慢下降,但死亡组较存活组下降缓慢,5d起降到正常水平,6d时死亡组PCT仍明显高于存活组[1.20(1.02,6.40)比0.46(0.05,1.20),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447,P〈0.01)。结论早期动态监测PCT水平对指导判断PCA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但PCAS患者早期PCT浓度升高与感染相关性差,不能单纯根据PCT来判断PCAS患者早期发生感染。
林幼萍陈怿陈玉兰赖江明苏磊江东新
关键词:心搏骤停降钙素原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