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 作品数:15 被引量:147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B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逐渐下降(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逐渐上升(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 吴卓华林杰刘磊吴宜娟奉俊敏许启锋李少明邵明
-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临床疗效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TMS及电针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假TMS及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20d及30d时分别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0d、20d及30d时治疗组患者Portmann简易评分[分别为(13.17±2.10)分、(14.76±2.06)分和(17.03±2.50)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经治疗20d时对照组患者Portmann简易评分[(13.17±2.13)分]才开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TMS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及面肌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杰吴卓华徐光青李少明许启峰刘磊刘福梅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经颅磁刺激电针
-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州社区前循环脑梗死后构音障碍的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广州社区前循环急性脑梗死后构音障碍的效果。方法收集广州社区前循环急性脑梗死后构音障碍的住院患者136例,分成磁刺激组(101例)及伪刺激组(35例);其中磁刺激组再细分为3个亚组:患侧高频(39例)、健侧低频(32例)及双侧(30例)。评估主要临床预后:入院时与治疗后10 d的弗朗蔡(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评分(mRS)的差值(△Frenchay、△NIHSS、△mRS);其他临床预后:治疗后10 d及90 d的Frenchay、NIHSS、mRS评分及mRS≤2的比例。结果临床预后:磁刺激组△Frenchay、△NIHSS、△mRS均高于伪刺激组(P<0.05);其他临床预后:入院时磁刺激组Frenchay评分高于伪刺激组,mRS≤2的比例低于伪刺激组(均P<0.05);治疗后10、90 d两组患者Frenchay评分及mRS≤2的比率与伪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间比较:高频组△Frenchay高于低频组(P<0.05),高频组和双侧组△NIHSS、△mRS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rTMS能促进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构音障碍的康复;患侧高频刺激的效果优于健侧低频刺激;构音障碍的康复与及神经功能的改善相平行。
- 邓兴东马己才林杰张婷张玉洁莫明树徐评议田作军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构音障碍脑梗死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电生理学研究方法。方法选择56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组(A组)及常规治疗辅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B组),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评分、静息阈值、皮质潜伏期、神经根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B组患者UPDRS评分降低,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此同时静息阈值升高、皮质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帕金森病的措施。
- 吴卓华崔立谦许启锋林杰刘磊吴宜娟谭红愉李少明邵明
- 关键词:帕金森病经颅磁刺激康复电生理学
- IRF4在治疗疟疾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IRF4基因在体外筛选治疗疟疾的药物中的应用;抑制和/或沉默IRF4基因表达的试剂在制备治疗疟疾的药物中的应用;IRF4蛋白的抑制剂和/或中和剂在制备治疗疟疾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通过研究证实了IRF4基...
- 杨权朱意强周露莫棱珊洪灿盛林杰钱满泓添胡腾飞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ICV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危险因素;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性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浆Hcy水平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随AS程度加重,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及Hcy浓度增高(P<0.05);斑块形成组血浆HHcy发生率及Hcy浓度与斑块的性质有关(P<0.05);logistic分析示血浆HHcy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病变程度及斑块的易损性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血浆HHcy为颈动脉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谢彦芳林杰刘磊梁丹丹吴卓华
- 关键词:脑缺血同型半胱氨酸斑块
-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综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期吞咽造影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口腔期与咽腔期吞咽造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综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
- 吴卓华刘磊吴宜娟陈楚霜梁丹丹林杰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失眠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失眠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得分均明显较入组时改善,观察组患者UPDRS得分和PSQ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1,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是一项无创性的物理治疗措施,该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可靠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 吴卓华崔立谦邵明谭红愉吴宜娟许启锋李少明林杰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病失眠临床疗效
- 广州社区前循环伴构音障碍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本地前循环伴构音障碍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广州本地新发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92例,分为构音障碍组(65例)及言语正常组(227例),均接受相同处理。分析其主要临床预后:治疗后10、90及180 d两组能生活自理患者(mRS≤1)的比率及其他预后:治疗后的NIHSS、mRS及构音障碍Frenchay评分。结果构音障碍组患者入院时mRS≤1的比率明显低于言语正常组(χ~2=22. 685,P=0. 000),但在治疗后10、90和180 d的比率均和言语正常组类似(P> 0. 05);但其NIHSS和mRS评分在治疗10及90 d仍高于言语正常组(P <0. 01),直至治疗后180 d才降至与言语正常组相似的水平(P> 0. 05)。另外,构音障碍组患者入院时上肢的NIHSS评分高于下肢(Z=-5. 367,P=0. 000),治疗10d后上、下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在入院及治疗10 d时其Frenchay评分分别与当时的总体和上肢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呈正相关(P <0. 05)。结论伴有构音障碍的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通常比言语正常的患者更重;但由于下肢症状较轻,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仍可取得与言语正常者相似的生活自理能力。
- 马己才刘秦林杰吴卓华沈粤春李少明徐评议田作军
- 关键词:前循环脑梗死构音障碍
- 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和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总结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的策略和建议。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2014年经急诊入院的90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现场追踪登记患者院内各项检查的时间;采用访谈法,以院内急诊救治为核心,对6名脑卒中急救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的因素。结果 903例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669例(74.09%),由出租车/私家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自行入院827例(91.58%),出现救治延迟570例(63.12%)。不同年龄段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5,P=0.023)。就诊至生命体征管理时间、就诊至病史采集时间、就诊至体格检查时间、就诊至心电图检查时间、就诊至获取血样时间、就诊至神经功能评估时间、就诊至完成CT扫描时间、就诊至开始治疗时间分别与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标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院内急诊救治CT检查环节(开始CT检查至获取CT报告)中位用时43 min,占总用时51.19%;体温管理环节中位用时14 min,占总用时16.67%;神经功能评估环节中位用时12 min,占总用时1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3,95%CI(1.011,1.036)〕、入院方式〔OR=0.487,95%CI(0.270,0.879)〕和是否行CT检查〔OR=1.887,95%CI(1.373,2.594)〕是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的影响因素。访谈定性评价显示,目前急诊科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需要大革命式的改进。结论广州地区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现象较严重,应针对院内救治延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规范就诊流程,缩短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时间。
- 吴卓华杨华杰黄翔田作军杨超豪刘磊吴宜娟林杰梁丹丹谭红愉李少明徐评议
- 关键词:卒中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