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露湘

作品数:32 被引量:34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SFC—云南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雨林
  • 7篇热带季节雨林
  • 7篇季节雨林
  • 6篇亚热带
  • 6篇植物
  • 6篇群落
  • 6篇阔叶
  • 6篇阔叶林
  • 6篇常绿
  • 6篇常绿阔叶
  • 6篇常绿阔叶林
  • 5篇树种
  • 5篇功能性状
  • 4篇热带森林
  • 4篇物种
  • 4篇雷达
  • 4篇激光
  • 4篇激光雷达
  • 3篇亚热带常绿阔...
  • 3篇遥感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云南西双版纳
  • 9篇云南大学
  • 3篇海南大学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大理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云南哀牢山无...

作者

  • 32篇林露湘
  • 12篇曹敏
  • 11篇邓云
  • 5篇张志明
  • 4篇邓晓保
  • 3篇温韩东
  • 3篇陈辉
  • 3篇陈辉
  • 3篇王彬
  • 2篇李巧明
  • 2篇胡跃华
  • 2篇鲁志云
  • 2篇赵蓉
  • 2篇杨洁
  • 1篇于贵瑞
  • 1篇刘敏
  • 1篇唐勇
  • 1篇张扬建
  • 1篇付先惠
  • 1篇张一平

传媒

  • 7篇生物多样性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中国科学数据...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兽类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43
2019年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其观测数据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以及碳源/汇和水分利用的时空分布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首批观测站点的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数据,包括森林、草地和农田在内的8个典型生态系统,并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以为分析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知识和数据基础。
张雷明罗艺伟刘敏刘敏苏文苏文何洪林朱治林孙晓敏周国逸周国逸赵新全韩士杰欧阳竹张宪洲张一平刘琪璟闫俊华闫俊华张德强李英年王安志吴家兵李发东赵风华石培礼张扬建何永涛林露湘宋清海王辉民刘允芬
关键词:气象要素陆地生态系统
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密度对森林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冠层结构为森林生态学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相比于固定翼有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获取森林群落样地高密度点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局部低密度点云数据,影响了冠层结构参数提取的准确性。使用4块森林动态样地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利用航带分解方法分析各样地低密度样方成因;采用点云抽稀模拟算法计算并拟合偏差曲线,对比不同样地、参数和取样尺度间的点云密度对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根据偏差曲线计算各条件下保证参数提取准确性的最低点云密度。结果发现:1)低密度区域主要受地形或(和)近地面遥感设计规划的影响。地形复杂的测区(西双版纳和古田山样地),遥感规划难度大,整体难以获取高密度点云(在30点/m^(2)左右),容易在沟谷和高海拔处出现低密度样方。平坦测区(长白山两块样地)虽可获取高密度点云(均超过150点/m^(2)),但欠佳的遥感规划设计导致长白山1测区北部出现1hm^(2)低密度区域。2)冠层参数提取准确性随点云密度减少而迅速降低,呈负指数幂函数关系。这一变化趋势在不同参数和尺度间差异较大,但在各样地间无显著差异。3)根据偏差曲线拟合结果,点云密度达到16点/m^(2)可以实现5—20 m取样尺度下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度达95%。综上,为更好的将近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应注重外业遥感作业方案的合理性,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在源头把控数据质量;如果数据存在低密度点云的情况,应适当放宽取样尺度并慎重提取对点云密度较为敏感的冠层结构参数。
王舶鉴蔺菲房帅王宁宁胡天宇任海保米湘成林露湘原作强原作强王绪高
关键词:激光雷达
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缟灵猫被引量:2
2019年
缟灵猫(Chrotogale owstoni),又名横斑灵猫、长颌带狸,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灵猫科(Viverridae)动物之一,IUCN红色名录评估这一物种为濒危(Endangered)(Timmins et al.2016)。
Supparat Tongkok袁盛东Mark Jun M.Alcantara邓晓保郭贤明和雪莲林露湘
关键词:灵猫科IUCN动物物种
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遥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分析被引量:40
2020年
森林植被高度与树木分布格局是植物群落重要结构特征,也是计算森林生物量分布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森林群落调查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难以进行较大尺度的群落结构测量,而一般的遥感影像也难以获得精确的地形信息及垂直结构。近年来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快速发展,能够较好的进行植被三维特征的提取并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检测模拟。且随着无人机低空摄影技术的发展催生的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更增加了激光雷达的灵活性以及获取较大范围植被冠层信息的能力。而受限于激光的穿透性以及不同植被类型郁闭度的影响,该技术的应用多局限于在针叶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研究,而在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中应用较少。为探究现有无人机激光雷达设备及垂直结构提取分析技术应用于常绿阔叶林的可行性,利用无人机载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块面积1hm^2的样地进行基于数字表面模型以及数字地表高程模型做差得到树冠高度模型测量的植被冠层高度、基于局部最大值法进行单木位置提取并使用Clark-Evans最近邻体分析方法进行样地内高大乔木分布格局的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植被高度提取精度平均大于95%,与地表实测的植被高度值拟合度较高,相关系数R^2介于0.833-0.927之间;3个样地冠层高度平均值分别为18.79、19.08、17.03 m,标准差分别为8.10、7.34、7.17 m。单木探测百分比平均86.3%,用户精度以及生产者精度平均分别为75.69%和65.15%。实测得出三个样地全部高大乔木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而激光雷达测量结果显示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实验显示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很好地提取植被冠层高度信息并能够较好地获取树木位置,但对于树木空间分布格局判定的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未来研究应从
解宇阳王彬姚扬杨琅高媛张志明林露湘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19年
林窗作为森林群落中一种重要的干扰方式,对林下物种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林窗空间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对于探讨林窗对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群落动态,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随机选取3块大小为1 ha的热带雨林为研究样地,采用轻小型六旋翼无人机搭载Sony ILCE-A7r可见光传感器,分别获取各个样地的高清数字影像,结合数字表面高程模型以及各个样地的地形数据用以确定各样区的林窗分布格局,并进一步提取出各林窗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地面样方基础调查数据,对各样地各林窗下植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统计,旨在分析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林窗下植物多样性对各林窗空间格局特征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林窗呈大而分散的空间分布,林窗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如林窗形状复杂性指数、林窗面积都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面积小的林窗下,较之林窗形状复杂性因子,林窗面积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更显著;在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相对于面积因子,林窗形状复杂性指数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更显著,各样地林窗皆趋于向各自所处样地顶极群落发展。
李强王彬邓云林露湘达佤扎喜张志明
关键词:林窗植物多样性景观指数
沿纬度梯度的3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监测
2023年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张兰和雪莲Supparat Tongkok袁盛东刘峰Anuttara NathalangWarren YBrockelman闫兴富林露湘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热带森林
木果柯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及其与遗传·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2023年
依托哀牢山按公里网格布设的20个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 hm^(2)动态样地,选取样地内所有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10 cm的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个体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6个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枝条木质密度),利用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解析遗传变异、环境距离、个体发育阶段差异对木果柯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木果柯的功能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种内变异,叶面积变异最大,其次是比叶面积和叶片厚度,木质密度、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异较小;对种内变异程度最大的叶面积来说,个体发育阶段差异的正效应最强,其次是遗传变异,环境距离的正效应最弱;遗传变异对叶绿素含量种内变异的正效应在所有性状中最强,而环境距离对比叶面积的正效应在所有性状中最强。
潘霞姚志良杨欣田佳玉林露湘李巧明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外生菌根真菌对热带森林群落幼苗多样性维持的影响
菌根共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理论预测,植物与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改变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物种共存,但实证研究有限,特别是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树种占优势的热带森...
张悦孙振华林露湘马克平陈磊郭良栋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物种共存热带森林物种多样性
轻小型无人机航摄技术辅助的热带森林样地测量精度问题探讨被引量:4
2018年
准确的样地坐标位置是无人机航摄数据与地面调查数据融合使用的必要前提,但是在森林样地的具体实践中,会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样地位置的测量精度,这有可能影响后期的数据融合过程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研究者们需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比西双版纳地区10个热带森林样地及周围区域无人机航摄过程中的地面控制点测量精度、Photoscan摄影测量软件所得点云解算精度和照片曝光点重投影精度,发现:(1)即使使用性能相对较好的实时差分(real time kinematic,RTK)式GNSS系统进行定位,在林内也很难获得很好的定位精度,林窗处的地面控制点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别为0.167±0.158 m和0.297±0.170 m,林下样地顶点桩处分别为0.392±0.368 m和0.657±0.412 m;(2)软件的全局解算精度主要受控制点地面测量精度和控制点数量的影响;(3)若仅依托普通的单站式GPS对无人机位置进行定位,则照片曝光点的重投影坐标位置可能存在较大误差(RMSE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别为18.434±5.252 m和34.042±6.920 m);(4)估测地形与实测地形间的高差标准差与林冠平均高度正相关(r=0.713,P<0.05),估测地形模型在20 ha样地尺度下的验证结果优于1ha样地。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建议:(1)在对热带森林进行无人机航摄的过程中,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分布相对均匀的地面控制点对测量误差进行控制;(2)摄影测量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以相对简单的前端设备建立数字表面模型,但该方法可能很难在森林样地中建立准确的数字地形模型。在使用无人机获取数据之前,研究者应预先考虑到适合自己的恰当方法以应对以上的精度控制问题。
邓云王彬王彬李强张志明邓晓保曹敏
关键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普达措国家公园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空间及驱动机制
2023年
解析群落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获得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鸟类物种多样性,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设置8条总长17km的鸟类调查样线,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片区24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进行辅助调查。为了重点研究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多样性格局及其驱动机制,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对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内高原湖泊、高山草甸、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4种生境共30个样点进行了越冬期鸟类群落的调查。利用15个鸟类功能性状计算群落功能丰富度(FRic)和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MNND),并构建零模型,探讨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作用对越冬期鸟类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在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共记录13目42科114种鸟类,与该区域前期野外记录相比新增了74个野外记录鸟种。该片区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物种组成差异明显,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物种组成相似,但未完全重合。在该区域高原湖泊和高山草甸越冬的16种鸟类显著扩大了越冬期鸟类群落的功能空间,但同时显著减小了功能空间中物种的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4种生境鸟类群落功能空间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增大,但零模型分析发现功能空间的观察值总体上小于期望值;功能空间中物种间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随物种丰富度增加变得更近,限制性零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其观察值整体趋势上大于期望值。综上,本研究更新了对普达措国家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的认知,可为该区域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最新数据支持。越冬鸟的迁入使片区越冬期鸟类群落在功能结构上更紧凑、更稳定;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过滤限制了该区域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空间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大,同时极限相似性对物种在功能空间中的分布起着重要�
张兰和正华邓云杜杰次旦闫兴富和雪莲林露湘
关键词:功能性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