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筱刚

作品数:59 被引量:39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球菌
  • 7篇耐药
  • 7篇抗菌
  • 7篇肺炎
  • 6篇活性
  • 6篇肺癌
  • 5篇内酰胺酶
  • 5篇耐药性
  • 4篇内酰胺
  • 4篇下呼吸道
  • 4篇肠球菌
  • 3篇药物
  • 3篇医院内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镜
  • 3篇社区获得性
  • 3篇社区获得性肺...
  • 3篇嗜肺
  • 3篇嗜肺军团菌

机构

  • 40篇中山大学附属...
  • 17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州海员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8篇毕筱刚
  • 43篇张扣兴
  • 35篇张天托
  • 29篇唐英春
  • 24篇周凤丽
  • 13篇饶宪
  • 12篇朱家馨
  • 11篇吴本权
  • 6篇谈淑卿
  • 5篇张永标
  • 5篇冼盈
  • 4篇谢丹
  • 3篇刘小云
  • 3篇朱翔
  • 3篇符永玫
  • 3篇黄静
  • 3篇王颖
  • 3篇娄探奇
  • 3篇周宇麒
  • 3篇陆坚

传媒

  • 6篇新医学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4
  • 12篇2003
  • 4篇2002
  • 8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部绿脓杆菌感染治疗分析
1994年
我院近年来肺部感染患者共89例,以痰定量培养法或间接萤光抗体染色法对菌落数超过10~7者确定病原菌为绿脓杆菌。其中11例为带菌者,余78例均有肺部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和肺癌。检测了患者痰分离的绿脓杆菌的β—内酰胺酶,对五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绿脓杆菌分型。78例采用氧哌嚎青霉素或合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其中28例用药后一周内体温不退,症状毫无减轻。
唐英春毕筱刚张天托郭纪全
关键词:肺部感染患者内酰胺酶最小抑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药物浪费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评价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及开放试验 ,以头孢噻肟为对照 ,完成病例 71例。其中试验组 36例 ,左氧氟沙星 0 .3g,每日 1~ 2次静滴。对照组 35例 ,头孢噻肟 2 g,每日 2次静滴。疗程均为 7~ 14d。结果 :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 ,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 80 .6 % ,91.7% ,89.7% ,头孢噻肟组分别为5 7.1% ,88.6 % ,75 %。两组比较痊愈率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率分别为 8.3%和 8.6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张天托吴本权周凤丽毕筱刚饶宪张扣兴谈淑卿唐英春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呼吸系统感染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及其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AM)产生细胞因子的情况及其细胞因子的细胞杀伤活性,同时观察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和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LPS)对AM活性的影响。方法:经肺泡灌洗获AM,分离,γ-INF和/或LPS刺激培养,分别检测AM产生NO、IL-1和TNF-α的量以及其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肺癌患者的部分AM,即使未经刺激,亦分泌细胞因子并具有细胞杀伤活性;经γ-INF和LPS刺激后,两者均使AM分泌细胞因子增多和增强其细胞杀伤活性,且联合刺激较单独刺激对AM的作用影响大。结论:肺癌患者临近肿瘤组织的部分AM活性增强;γ-INF和LPS能刺激AM产生细胞因子并提高其细胞杀伤活性,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周凤丽毕筱刚张天托张扣兴唐英春
关键词:肺肿瘤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细胞杀伤活性
20例院内感染SARS患者中西医结合诊治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总结院内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特点。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2— 5月收治的 2 0例患 SARS医护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人员均有与 SARS患者接触史 ,潜伏期 2~ 7d,首发症状为发热 ,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部分出现呼吸加速 ,外周血白细胞不高 ;X线胸片改变以斑片状肺部浸润影多见 ;综合治疗措施疗效较好 ,严格的隔离措施能有效防止 SARS的继续传播。结论 :医护人员感染 SARS诊断相对容易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 ;
娄探奇刘迅毕筱刚张扣兴谢奇峰
关键词: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和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8:1)的体外抗菌活性和影响抗菌活性的因素。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8: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销以8:1配比,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哌酮扩大,对产酶菌株,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的抗菌活性相似。杀菌活性的结果显示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以8:1配比合用对所测产酶菌的MBC90的值是MIC90值的4—8倍,提示头孢哌酮销与他唑巴坦钠以8:1配比合用对产酶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MIC值随细菌接种量的增高而增高;对G杆菌的MIC值随pH值升高而下降,对金葡菌、表葡菌的MIC值随PH值升高而上升;MIC值随血清蛋白浓度的提高而增高。结论:他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B-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头孢哌酮钠/他唑巴钠(8:1)有较强的抗菌和杀菌活性。细菌所处的条件不同会影响其抗菌活性。
张扣兴唐英春毕筱刚朱家馨饶宪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Β-内酰胺酶体外抗菌活性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集簇发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分析一起医院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 )集簇发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 ,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2 2例医院获得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院外感染的非典患者引起 2 2例院内感染 ,潜伏期为 1~ 11d。全部患者 (10 0 % )均有高热、头痛、咳嗽和气促 ,10例 (40 % )有严重呼吸困难 ,12例 (48% )关节、肌肉剧痛 ,4例 (16 % )有少量湿音。全部患者 (10 0 % )血白细胞总数无升高 ,血培养、衣原体抗体均为阴性。 3例 (12 % )X线胸片呈双肺间质性改变 ;2 2例 (88% )呈斑片状浸润影。结论 部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接触的医护人员为高危人群。严格的防护措施和综合治疗甚为必要。
毕筱刚周凤丽张扣兴张天托饶宪娄探奇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获得性感染高危人群医护人员
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肺隐球菌病2例被引量:2
2007年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正常人吸人所致肺部局限性感染,一般症状少,不少能够自愈.若因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抗癌药治疗等),吸人真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且多侵人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无明显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易被误诊为肺部肿瘤。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对近半年来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2例分析报告如下。
吴本权张天托饶宪毕筱刚周凤丽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症状新生隐球菌感染深部真菌病胸痛晚期恶性肿瘤
CD4^(+)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ATP)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诊治脓毒症患者55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6例,记录2组血乳酸、总胆红素、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等临床资料;确诊24 h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亚群百分比,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ATP水平。比较2组患者28 d病死率。绘制ROC曲线,评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ATP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根据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最佳截断值(133.60μg/L),脓毒症休克ATP≤133.60μg/L者14例,其中8例(生存4例,死亡4例)于确诊1周时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分别比较生存者、死亡者确诊24 h与确诊1周时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乳酸[2.08(1.43,4.26)mmol/L]、总胆红素[26.56(11.93,101.14)μmol/L]、肌酐[207.50(98.75,257.75)μmol/L]水平及SOFA评分[11.00(8.00,14.75)分]均高于脓毒症组[1.50(1.09,1.88)mmol/L、16.00(8.20,23.48)μmol/L、103.00(78.00,164.00)μmol/L、7.00(4.00,11.00)分](P<0.05),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99.68(45.95,357.29)μg/L]、血小板计数[63.50(28.50,102.75)×10^(9)/L]均低于脓毒症组[236.90(137.20,414.70)μg/L、170.00(121.00,212.00)×10^(9)/L](Z=-2.158,P=0.031;Z=-3.642,P<0.001),年龄[(53.46±14.35)岁]小于脓毒症组[(64.07±16.33)岁](t=2.545,P=0.01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亚群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ATP水平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ATP以133.60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689(95%CI:0.543~0.802,P=0.029),灵敏度为77.14%,特异度为65.10%。脓毒症休克组28 d病死率(57.69%)高于脓毒症组(20.69%)(χ^(2)=7.952,P=0.005)。脓毒症休克ATP�
冼盈张扣兴毕筱刚郑常龙谢丹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CD4+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
医院内感染肠球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被引量:21
2000年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特别是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VRE)和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 (HL GR)肠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6月间自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 415株肠球菌 ,分别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和 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  415株肠球菌中 ,β-内酰胺酶的产酶株占 5 .1% ,VRE和 HL GR肠球菌分别占 1.9%和 41.2 %。对常用的 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万古霉素最低为 1.9% ,其次为氨苄西林 /舒巴坦耐药率 12 .0 % ,氨苄西林 14.7%、亚胺培南 14.7%、哌拉西林18.6 % ;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 5 0 %。尿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HL GR株耐药率明显高于低耐株 ,VRE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显示耐药。结论 肠球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以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 ,对其它常用的抗菌药物显示有很强的耐药性。
张扣兴唐英春张天托饶宪毕筱刚
关键词:肠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医院内感染
静脉使用海洛因致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海洛因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对17 例静脉使用海洛因继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肺部感染和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痰培养阳性率88% ,分离出5 种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65% ,分离出3 种病原菌,尿培养等分离出病原菌6 株。经敏感抗生素治疗,15 例临床痊愈。结论:吸毒极易继发多脏器多病原菌感染,应及时、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毕筱刚唐英春张扣兴吴本权周宇祺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肺疾病继发感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