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新武

作品数:56 被引量:422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中毒
  • 14篇食物
  • 14篇食物中毒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0篇食品
  • 9篇甲型
  • 8篇流感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6篇病毒
  • 5篇源性疾病
  • 5篇食品添加剂
  • 5篇食源性疾病
  • 5篇流感病毒
  • 5篇流感病毒A型
  • 4篇电感耦合
  • 4篇电感耦合等离...
  • 4篇疫情
  • 4篇质谱

机构

  • 52篇广州市疾病预...
  • 3篇暨南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市越秀区...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茂名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广州市天河区...
  • 1篇广州市白云区...

作者

  • 55篇毛新武
  • 18篇景钦隆
  • 17篇刘建平
  • 17篇何洁仪
  • 15篇刘于飞
  • 12篇杨智聪
  • 12篇王鸣
  • 11篇李海麟
  • 10篇李迎月
  • 10篇袁俊
  • 7篇谢朝军
  • 7篇成莉莉
  • 6篇林晓华
  • 6篇沈纪川
  • 6篇彭志丽
  • 6篇陈坤才
  • 5篇谭铭雄
  • 4篇黄聪
  • 4篇侯建荣
  • 4篇蔡文锋

传媒

  • 7篇热带医学杂志
  • 6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食品卫生...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食品添加...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广东化工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在确定食源性疾病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收集2000-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的背景资料和相关风险评估资料,应用经验判断、头脑风暴法、Delph i专家咨询法和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因素指标、可能性指标、严重程度指标和风险等级指标。结果初步建立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6个一级风险因素指标,以及致病原的具体种类、高危食品、暴露人群特征、气候和地理、广州地区饮食文化与卫生保健能力、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等29个风险因素二级指标;并确定5个可能性指标、5个严重程度指标、4个风险等级指标。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指导评估2010年亚运会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景钦隆毛新武刘于飞刘建平
关键词: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HACCP在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本文对复合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危害分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制订了监测方法、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记录。探讨了在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HACCP卫生安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产品卫生安全的可行性。
毛新武
关键词:复合食品添加剂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广州大学城一起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调查大学城一起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PSS11.0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206例病人(来自3所大学)均出现腹泻、发热、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流行病学曲线显示有两个发病高峰,班级及宿舍分布没有明显聚集性,也无明显年龄倾向性。门诊病例比较研究显示4月13日发病人数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病例对照显示某校第二食堂是引起本事件的暴发场所,白切鸡等熟食品是高危食品。食品、工用具、病人、厨工肛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大学城某校第二食堂广泛污染了肠炎沙门菌而引起。
成莉莉何洁仪杨智聪毛新武景钦隆林晓华李迎月刘建平
关键词:食物中毒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
一宗起源于列车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传播链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一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传播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病例访谈、应急监测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搜索发现和追踪续发病例以及分析感染因素。结果本起暴发流行事件由1例乘坐列车的学生引发,在后续追踪调查中发现,共有19例与该学生有关的患者,平均二代续发率为4.8%。研究显示网吧密切接触是危险因素(RR=10.42,95%CI:1.18~91.76);医护过程中、无防护地清理患者污染的房间和与患者同宿舍的罹患率较高,分别为50%、25%和14.3%;不支持社区其他传播方式。结论密切接触如共同居住、防护不当的医护过程,或共处较密闭空间如交通工具、网吧等比较适合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可能存在污染的环境或物品间接传播病毒的现象;需加强学校校医等基层医疗人员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杨智聪刘于飞袁俊张力毛新武狄飚吴莉萍周勇冯慧玲王鸣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疾病传播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鉴别潲水油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湿法消解和温水浸提处理样品市售合格食用油和不同来源潲水油样品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样品金属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油Na、Al等金属元素含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水浸提法处理潲水油样品后用ICP-MS法检测Na、Al等金属元素含量,可满足不同来源潲水油样品和样品快速检测需求。
毛新武尹平河侯建荣
关键词:潲水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广州市水产品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水产品卫生状况,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餐饮单位、超级市场和肉菜综合市场随机采集鲜活鱼、虾蟹、贝壳、冰鲜产品等水产品样品进行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甲醛、肝吸虫、致病菌等项目的检测。结果:鲜活虾蟹、鱼、贝壳类产品土霉素、四环素残留超标率较高,土霉素残留超标率虾蟹类为72.2%,贝壳类42.1%,鲜活鱼为18.9%;四环素残留超标率虾蟹类为33.3%,贝壳类5.3%,鲜活鱼为16.2%;虾蟹类产品检出禁止使用的氯霉素。重金属污染以镉为主,铅、砷合格率100%;水产品甲醛含量合格率为69.5%,最高含量达852 mg/kg。结论:广州市水产品抗生素残留、甲醛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危及食品卫生安全,需加强监督管理。鲜活水产品肝吸虫、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生食水产品危险度高。
毛新武李迎月林晓华刘建平
关键词:水产品抗生素重金属甲醛肝吸虫副溶血性弧菌
广东已知毒蘑菇种类被引量:24
2005年
广东毒蘑菇种类有112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1科1属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18科41属。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鹅膏属(Amanita),有20种,占17.8%;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有10种,占8.9%;第3是丝盖伞属(Inocybe),有8种,占7.1%。致命鹅膏(Amanitaexitialis)、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和粗柄白鬼伞(Leucocoprinuscepaestipe)等是近几年在广州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其中致命鹅膏的中毒死亡率最高。
邓旺秋李泰辉宋斌何洁仪毛新武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粉底液中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粉底类化妆品前处理方法以及用ICP-MS对消化液中砷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分别经HNO3-H2SO4湿式消解和HNO3-HF微波消解后定容到一定体积,然后直接用ICP-MS进行分析,用混和内标校正基体干扰和漂移。结果:使用HNO3-H2SO4湿式消解进行前处理获得的结果偏低,HNO3-HF微波消解法获得结果精密度均优于3%,回收率介于95%~100%。结论:对于粉底类化妆品使用HNO3-H2SO4湿式消解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样品彻底消化,而HNO3-HF微波消解法可以快速的对样品进行彻底消化并且ICP-MS的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侯建荣彭荣飞黄聪李铁钢毛新武
关键词:ICP-MS粉底液
广州市2000~2005年蘑菇中毒调查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揭示2000~2005年广州市蘑菇中毒发生的规律,为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0~2005年蘑菇中毒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发生蘑菇中毒和致人死亡最多的月份为3月,引起中毒的毒蘑菇主要为致命白毒伞和铅绿褶菇,致人死亡事故均由致命白毒伞引起,外来务工人员是发生中毒事故的主要人群。结论预防干预工作应提高时效性,加强宣教工作的针对性。
毛新武李迎月何洁仪景钦隆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
2004-2007年广州市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报道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报道的现况,为卫生部门科学制定媒体沟通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4-2007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史档案中的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将相关信息填写到开发出的调查表上,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通过输入不同关键字查询3次,确定媒体报道情况,并将媒体报道相关信息填写到调查表上。结果2004-2007年,公共卫生报告事件呈逐年递减趋势,但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20.1%的公共卫生事件被媒体报道。85.7%的报道与事实相符,14.3%的报道与事实不相符。媒体信息47.4%来自暴料人,由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仅占7.1%。暴料人提供的信息经媒体报道后,11.1%与事实不相符。媒体报道的内容中均未向公众提供可寻求帮助的机构或咨询电话,仅8.9%的报道向公众提供了即时可用的应对方法,14.3%告知公众事件处置的难度。此外,25.0%的报道使用了专业术语。结论媒体报道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趋势,卫生部门应学习媒体相关知识,建立与媒体沟通的机制,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及时引导舆论,使媒体在公共卫生中发挥更好的传播作用。
郝爱华李海麟袁俊蔡文峰景钦隆沈纪川秦鹏哲蔡衍珊刘建平毛新武刘于飞王鸣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媒体报道沟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