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玲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冠心病
  • 3篇冠心病患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反应蛋白
  • 3篇白介素
  • 3篇病患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配体
  • 2篇外周血单核细...
  • 2篇冠状动脉疾病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佛山市南海区...

作者

  • 7篇江玲
  • 6篇缪绯
  • 5篇刘映峰
  • 2篇张培东
  • 2篇吴宏超
  • 2篇陈君
  • 2篇庄丛明
  • 1篇李公信
  • 1篇魏亚非
  • 1篇刘芃
  • 1篇陶丹萍
  • 1篇刘福林
  • 1篇魏向龙
  • 1篇李功辉
  • 1篇孙茂本
  • 1篇武凯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5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CD273/PD-L2)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方法将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及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273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以ACS组为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刘映峰江玲张培东魏向龙吴宏超缪绯
关键词:单核细胞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PD-L2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及辛伐他汀的调节作用
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尤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首要的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CHD的主要病理基础。...
江玲
关键词: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高敏C-反应蛋白辛伐他汀
文献传递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运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治疗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合并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为反搏组,另一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7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房室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浆脑钠肽含量,并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反搏组左房、左室内径较前缩小,LVEF较前增加,脑钠肽前体较前减少,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李公信江玲刘芃缪绯张培东刘映峰
关键词:心肌缺血增强型体外反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前体
溶血磷脂酸、hs-CRP在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根据ACC/AHA指南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循环酶法检测LPA、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MI组、UAP组LP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均<0.01);AMI组、U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1);LPA的表达水平与hs-CRP、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9、0.802,P均<0.01)。结论 LPA、hs-CRP在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江玲吴宏超吴沛锵李功辉陶丹萍刘福林缪绯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高胆固醇血症C反应蛋白质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实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n=2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1)和正常对照组(n=18),三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集三组人群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及RT-PCR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PD-L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组和ACS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但SA组与A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上调,其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陈君魏亚非缪绯武凯刘映峰孙茂本江玲
关键词:冠心病T淋巴细胞PD-L1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白介素6与胱抑素C在早期预测对比剂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的变化在早期预测对比剂肾病(CI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PCI的老年ACS患者共190例,患者均采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根据传统的方法定义CIN,测定术前、术后12 h、24 h、48 h的血清肌酐(Cr)值。190例患者中,发生CIN的患者20例为CIN组,在同期未发生CIN的患者(共170例)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非CIN组。留取术前、术后2 h、8 h、24 h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值,ELISA法检测IL-6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CIN组中,术后2 h的IL-6水平开始升高,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24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术后8h、24 h的IL-6水平较非CIN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中,术后2 h、8 h的CysC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的CysC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非CIN组比较,术后24 h患者的Cys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中,血清IL-6及CysC水平与造影术后的Cr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老年ACS患者PCI术后,IL-6于术后8 h、CysC于术后24 h即明显升高,时间更早于血清Cr上升,可联合作为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预测指标。
庄丛明刘映峰江玲缪绯
关键词:白介素6胱抑素C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剂肾病
冠心病患者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的表达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PD-L2)的表达以及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30),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30),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30),对照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ELISA检测IL-6。结果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患者PD-L2蛋白表达、hs-CRP、IL-6水平依次升高;AMI组、UAP组、SAP组PD-L2表达及hs-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D-L2表达与hs-CRP、IL-6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01;r=0.511,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促炎因子hs-CRP、IL-6的分泌,从而提示共刺激分子PD-L2不仅参与冠心病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而且该作用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有关。
江玲刘映峰吴沛锵庄丛明陈君缪绯
关键词:冠心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