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勇钢
- 作品数:36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多沙普仑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的调节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多沙普仑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RRDA)的调节作用。方法制作主要包含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大鼠离体脑片标本,并保留舌下神经根的完整。将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Ⅵ组(n=6)。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多沙普仑组(浓度分别为2、5、10μmol/L),Ⅴ组给予丙泊酚(20μmol/L),Ⅵ组给予丙泊酚(20μmol/L)+多沙普仑(5μmol/L),观察给药后l、3、5、l0、l5、30min时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变化,并分析吸气时程(TI)、呼气时程(TE)、呼吸周期(RC)、放电积分幅度(IA)的改变。结果Ⅱ组在给药前后脑片RRDA并无明显改变;Ⅲ、Ⅳ组在给药后1min开始,吸气时程明显延长,放电积分幅度增加;呼气时程于第5min时开始缩短(P<0.05),但呼吸周期仅于第10min时缩短,其余时间点无明显改变;Ⅴ组在第3min时开始出现吸气时程缩短、放电积分幅度下降,并伴有呼气时程及呼吸周期延长(P<0.05),第10min时达最大变化值;Ⅵ组RRDA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5μmol/L多沙普仑可直接兴奋延髓脑片的RRDA,且可完全拮抗丙泊酚对脑片RRDA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主要通过兴奋吸气中枢实现。
- 李国才焦勇钢吴中海方芳程静
- 关键词:多沙普仑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延髓
- 砭石疗法对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辅助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砭石疗法对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将92例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砭石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睡前口服佐匹克隆片7.5 mg;砭石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砭石疗法治疗,每周1次、每次40 min、30 d为1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减少率评估2组患者的失眠改善率,记录治疗前后2组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的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上述各项2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开始前,砭石组与对照组的ISI、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疗程后,砭石组的失眠改善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6.1%(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IS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血清5-HT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砭石组患者的IS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砭石疗法安全、环保,有助于改善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砭石疗法辅助治疗慢性失眠及其伴随症状的机制可能涉及神经递质5-HT。
- 丘婉怡廖国辉陈亚辉焦勇钢
- 关键词:砭石疗法慢性失眠睡眠质量
- 砭石疗法通过调控神经递质改善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失眠症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砭石疗法改善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机制。方法将40例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与砭石组各20例。西药组口服佐匹克隆片(7.5 mg、睡前口服),砭石组给予安慰剂及砭石疗法治疗(每次40 min,每周1次,共4次)。治疗30 d后,分析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血清褪黑素、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治疗30 d后,2组PSQI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与西药组相比,砭石组的PSQI各项因子评分下降更明显(P均<0.05)。治疗30 d后,2组的血清褪黑素、乙酰胆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5);与西药组相比,砭石组的血清褪黑素、乙酰胆碱水平更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更低(P均<0.05)。结论砭石治疗可改善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效果优于佐匹克隆片。砭石治疗改善慢性失眠症状的机制可能涉及多种神经递质。
- 焦勇钢林宋斌丘婉怡张胜明
- 关键词:砭石治疗慢性失眠神经递质
- 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BI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8只家兔的肠系膜微循环进行观察,在肾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60min时分别记录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管袢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兔肾脏缺血前比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min时,兔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缩小(P<0.01),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减慢(P<0.01),管袢数减少(P<0.01);再灌注30min、60min分别与缺血30min比较微循环情况恶化,表现为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口径进一步缩小(P<0.01),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管袢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时存在肠微循环障碍。
- 焦勇钢张耀东李希忠陈予
- 关键词: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
- CT引导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 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CT引导立体定向硬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技术与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为微创穿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
- 焦勇钢刘新通
- 关键词: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脑出血
- 大血管闭塞残端形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式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残端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式选择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03—2022-01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给予机械开通术式分为吸栓组(31例)和支架取栓组(25例);每组依据急性闭塞大血管残端形态分为无残端亚组及有残端亚组;共纳入18项指标。结果56例患者中共41例开通成功,总开通率为73.21%。吸栓组23例成功开通,支架取栓组18例成功开通。吸栓组平均DRT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取栓组(P<0.05);吸栓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取栓组(P<0.05)。吸栓组内无残端亚组开通率明显高于有残端亚组(P<0.05);支架取栓组内无残端亚组开通率高于有残端亚组(P<0.05)。结论对于无残端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血管开通率相当,但直接抽吸技术DRT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相关并发症少;对于有残端的血管闭塞,无论是吸栓或支架取栓效果均欠佳;术前对急性闭塞大血管残端形态评估,对术中机械取栓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影响临床疗效。
- 录海斌郭耀强焦勇钢王晓洁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
- A68930对新生鼠离体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激活多巴胺D1受体对延髓脑片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影响。方法用SPF级新生SD大鼠(0~3d)制备离体延髓脑片标本,随机分成Ⅰ~Ⅳ组(每组n=5),以改良的Kreb's液恒温灌流,稳定记录到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Ⅰ组为对照组,只用Kreb's液灌注;Ⅱ~Ⅳ为实验组,分别给予1、2、5μmol/L的多巴胺D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cis-(±)-1-(aminomethyl)-3,4-dihydro-3-phenyl-1H-2-benzopyran-5,6-diolhydrochlo-ride(A68930)持续灌流10min;观察各组改灌前以及改灌后1、3、5min时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给药后RRDA的呼吸周期(RC)和呼气时间(TE)随时间延长逐渐缩短,放电积分幅度(IA)逐渐增大,5min时RC、TE和IA的变化最明显;在2、5μmol/L组与用药前比较三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2μmol/L组1min时的IA与用药前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2)随用药浓度增大RC、TE逐渐减小,而IA逐渐增大,5μmol/L时RC、TE、IA变化最明显;用2、5μmol/L的A68930灌流后,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巴胺D1受体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节;多巴胺D1受体可能主要是通过缩短呼气时程增加呼吸的频率,通过增强吸气放电幅度来参与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
- 焦勇钢吴敏吴中海
- 关键词:多巴胺D1受体延髓
- 普拉克索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的研究
- 目的 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将57例帕金森患者普拉克索组(对照组)、普拉克索+尼麦角林组(联合治疗组);普拉克索组给予PD给予基础治疗:普...
- 焦勇钢刘新通
- 关键词:帕金森病尼麦角林
-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评价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双侧组、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双侧组每天采用高频rTMS刺激病变侧大脑和健侧的相应区域,连续2周。单侧组在病变侧大脑相应区域进行高频rTMS刺激,而在健侧则采用假性rTMS进行刺激。假刺激组则采用双侧假刺激。对比3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的临床吞咽困难量表(CDS)评分、吞咽困难预后和严重程度(DOSS)评分、误咽误吸评定量表(PAS)评分和视频荧光吞咽困难量表(VDS)评分。结果干预前3组的CDS、PAS和V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干预后3组的CDS、PAS和V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01),且3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双侧组的CDS、PAS和VDS评分显著低于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干预前的DO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3组的DO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 <0.001),双侧组的DOSS评分显著低于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双侧rTMS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临床效果优于单侧刺激。
- 焦勇钢袁明贤戴颖仪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卒中吞咽困难疗效
- 单纯性餐后高血糖与脑卒中预后相关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单纯性高血糖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15年2月以前已公开发表内容涉及单纯性餐后高血糖与脑...
- 刘新通龚琼侯清华焦勇钢
- 关键词:死亡率NIHSS评分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