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7篇玻璃体
  • 5篇血管
  • 4篇新生血管
  • 3篇增殖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疗法
  • 3篇疗效
  • 3篇基因
  • 3篇基因转移
  • 3篇基因转移抑制
  • 3篇玻璃体切除
  • 2篇血管造影
  • 2篇眼底
  • 2篇眼内
  • 2篇眼内炎
  • 2篇抑素
  • 2篇荧光

机构

  • 19篇山东省眼科研...

作者

  • 19篇王伟
  • 12篇董晓光
  • 5篇谢立信
  • 5篇徐海峰
  • 3篇原公强
  • 3篇陈焓
  • 3篇于滨
  • 2篇臧新杰
  • 2篇牛晓光
  • 2篇彭春霞
  • 1篇张明红
  • 1篇孙伟
  • 1篇孙士营
  • 1篇王筱云
  • 1篇杨侠
  • 1篇周增超
  • 1篇阎晓然
  • 1篇刘夫玲
  • 1篇孙旖旎
  • 1篇于文贞

传媒

  • 8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虹膜色素上皮细胞自体移植的研究
2001年
于文贞董晓光王伟
关键词:虹膜色素上皮组织学观察动物实验
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 (ES)基因转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可行性及ES基因转移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分泌型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ES转染COS 7细胞 ,并采用免疫斑点杂交法检测转染细胞及其上清液中ES蛋白的表达 ;以脂质体介导的PCDNA3 ES转染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细胞 )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S蛋白的表达 ;应用噻唑蓝染色法 (MTT)观察脂质体介导的ES基因转移并抑制ECV 30 4细胞增殖的作用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ES基因转染后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的COS 7细胞及其上清液中均有明显的斑点出现 ,而以载体质粒转染的细胞则无斑点出现 ;脂质体介导的ES基因成功转染ECV 30 4细胞 ,转染后 2d ,ES蛋白表达量达到高峰 ;ES基因转移可以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同一观察时间转染与非转染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ES基因转染组G0 /G1细胞比例增加 ,S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 脂质体介导ES基因可成功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并有ES蛋白的分泌表达 ,从而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王伟牛晓光谢立信董晓光
关键词:内皮抑素基因转移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增殖眼部疾病新生血管
全身性白化病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例被引量:1
2005年
陈焓王伟彭春霞杨侠刘哲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白化病全身性先天异常黑色素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结膜囊需氧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结膜囊细菌学分布状态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住我院眼底病科311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199例)388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疾患者,入院当天眼部未做任何处理即常规行结膜囊需氧菌培养,并对阳性者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88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疾患者培养出需氧菌172株,阳性率为44.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约占83.7%。革兰氏阴性杆菌占16.3%。革兰氏阳性球菌中最常见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43.6%和11.6%。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主要是大肠埃希氏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各占4.1%和3.5%。检菌率和性别存在明显相关性,女性高于男性,而和糖尿病病程以及类型无直接的关系。培养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性有所增加;革兰氏阴性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敏感。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点用敏感抗生素眼水,常规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十分必要。
陈焓于滨王伟孙士营孙旖旎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膜囊需氧菌药物敏感性
全泪道硅胶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泪道硅胶引流管,包括:留置管,其特点是:所述留置管为中空的硅胶管,所述留置管的两端各连接一段实心的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的末端为锥状,所述留置管两端的扩张管锥状末端均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插入扩张管并贯穿整...
刘夫玲张明红孙伟王伟
文献传递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观察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对28例34眼经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的继发于渗出型AMD的隐匿型CNV行TTT治疗,并主要以视力、眼底检查、FFA及ICGA改变为指标,评价TTT治疗渗出型AMD的效果。结果 随访3~20个月,平均6.65个月,视力提高19眼,视力稳定13眼,视力下降2眼,视网膜水肿基本消退6眼,水肿明显减轻21眼,水肿无明显变化5眼,2眼水肿加重,出血吸收22眼,8眼出血减少,出血无明显变化者2例,另有2眼发生少量新鲜视网膜深层出血,第1次治疗后复查FFA及ICGA,10眼CNV消失,19眼CNV渗漏减轻,3眼无明显变化,2眼CNV增大。结论 TTT治疗可使大部分AMD患者视力稳定或提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但对其确切疗效的评价,尚需与自然病程及其他治疗方法对比。
徐海峰董晓光王伟
关键词:经瞳孔温热疗法脉络膜新生血管老年性黄斑荧光血管造影
兔眼玻璃体腔植入维甲酸缓释系统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缓释系统玻璃体腔植入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中轴部玻璃体切除联合成纤维细胞注入术构建兔PVR模型。术中 3组兔眼玻璃体腔均分别植入不同含量的atRA缓释系统 :B组缓释系统atRA含量为 42 0 μg ,C组缓释系统atRA含量为 650 μg ,D组缓释系统atRA含量为 1 0 70 μg ;设空白对照两组 :A组不植入atRA缓释系统 ,E组玻璃体腔植入空白atRA缓释系统。植入后共观察 8周 ,每周抽取玻璃体腔液进行atRA含量检测。 8周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8周 ,植入atRA含量 650 μg和 1 0 70 μg缓释系统组 ,兔眼PVR程度低于其他各组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眼内毒性反应。结论 atRA缓释系统玻璃体腔给药方便、安全。atRA抑制PVR能力与玻璃体腔药物浓度相关 ,atRA含量为 650 μg和 1 0 70 μg缓释系统植入玻璃体腔可有效预防术后PVR发生 ,而atRA含量为 42 0
阎晓然董晓光陈楠王伟
关键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效学PVR成纤维细胞
玻璃体腔注射乳酸环丙沙星对视网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方法对视网膜组织的安全性。 方法 2 4只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入0 .1ml不同浓度的乳酸环丙沙星,浓度分别为:2 5 0 0、5 0 0 0、10 0 0 0 μg/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 .1ml。手术后观察眼底表现,分别行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组织学检查和视网膜电图(ERG)视网膜功能检查。 结果 2 5 0、5 0 0 μg组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超微结构大致正常;10 0 0 μg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视网膜内外核层排列不规则,神经节细胞水肿变性或脱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超微结构改变。视网膜功能检查显示,各组ERG的a~b波波幅注药前后无明显差别。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国产乳酸环丙沙星安全、抗菌谱广,5 0 0 μg以下是较为安全的眼内应用剂量。
王伟彭春霞臧新杰徐海峰
关键词:乳酸环丙沙星玻璃体腔注射视网膜组织手术后观察眼底表现视网膜内
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症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症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与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症的 7例 14只眼拍摄彩色眼底图像 ,其中 5例 10只眼进行 FFA检查 ,6例 12只眼进行黄斑部 OCT检查。 结果 检眼镜检查黄斑部有微囊样改变的 8只眼 FFA表现为分布不均的颗粒状透见荧光 ,部分密集呈条状或块状 ,形态与眼底表现的微囊样改变无确定对应性 ;眼底检查 2只眼黄斑部表现为色素紊乱者 ,FFA表现为斑驳状荧光 ;3只眼颞下方劈裂的视网膜 FFA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毛细血管扩张 ,片状无灌注区 ,劈裂起始处可见斑驳状荧光。OCT检查显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增厚 ,层间分离 ,呈大小不等的囊样低反光区。 结论 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症黄斑部视网膜劈裂处有色素上皮的增生与脱失 ,FFA表现为颗粒状透见荧光 ,OCT表现为囊样低反光区。
徐海峰王伟周增超王筱云
关键词:视网膜劈裂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
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病的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临时人工角膜下行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病的远期疗效。方法1994年6月至2001年6月,107例(107只眼)眼前后段复杂病变的患者于我院在临时人工角膜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再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局部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随访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植片及眼底情况。手术治愈标准:(1)植片透明;(2)视网膜复位;(3)眼压正常或经药物控制眼压正常。结果 达到手术治愈标准者78只跟(72.9%),手术后眼球保存者92,只眼(86.0%),术后发生植片免疫排斥者34只眼(31.8%),眼球萎缩13只眼(12.2%),继发性青光眼15只眼(14.0%)。术前存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患眼的视网膜手术治愈率与无PVR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3.90,P<0.05)。结论 临时人工角膜下眼球前后段联合手术是治疗角膜明显混浊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华眼科杂志,2004,40:514-516)
董晓光王伟谢立信
关键词:外科治疗角膜移植玻璃体切除免疫排斥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