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QRS时限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
-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不同QRS时限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同步性。方法:选择LVEF正常的CLBBB患者44例,根据QRS时限分为...
- 李光源马春燕王永金炫佚李阳杨军
- 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 文献传递
-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采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F)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的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同时采用UF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前壁收缩起始时和结束时PWV(BS和ES)。结果 CSF组的BS和ES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而D、IMT及P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SF患者的BS和ES增大,CSF可能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UF技术可准确、敏感检测早期动脉硬化。
- 孟平平李东东朱丹王永王永槐张维辛马春燕杨军
-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冠状血管
- 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总结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LDVT)的诊断治疗经验、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988至2009年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诊治的急性ULDVT患者。以10年为界分为两组,前10年为Ⅰ组、后10年为Ⅱ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结果及预后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本组共28例患者,Ⅰ组9例,Ⅱ组19例。急性ULDVT占同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8.1%。其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4例,平均46.1岁,17例发生于左上肢,11例发生于右上肢。8例(28.6%)为上肢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发生,13例(46.4%)为肿瘤患者。两组病例在原发病以及危险因素方面存在明显差异,Ⅱ组中的由于恶性肿瘤或其他因素导致的ULDVT的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Ⅰ组,并且相对于Ⅰ组患者预后较差。本组病例7例PT值延长,9例HB值升高。本组患者均经彩超检查后确诊,确诊后予以溶栓、抗凝、祛聚治疗,1例为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其余均经外周静脉给药。急性期治疗后改用口服华法林治疗维持6个月。所有患者均病情改善良好,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平均随访2.2年,复发2例,1例肺梗塞,6例死亡。结论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远低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血液高凝状态如肿瘤、静脉置管等为形成诱因。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及时的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效果明显,后续的口服抗凝可预防复发。
- 王少也张健王永李光鑫段志泉辛世杰
- 关键词:上肢静脉血栓
- 炎性腹主动脉瘤与动脉硬化性腹主动脉瘤临床特点及远期疗效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炎性腹主动脉瘤(inflammatory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988-2008年间412例腹主动脉瘤(AAA)病人中择期手术的11例iAAA(2.7%)的临床资料,并选择与11例iAAA病人年龄、性别及术前危险因素等相匹配的33例动脉硬化性腹主动脉瘤(aAAA)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iAAA病人与aAAA病人相比,临床症状明显(100%vs.42.4%,P=0.001)、瘤体直径显著增大[(7.4±0.7)cmvs(.6.3±0.9)cm,P=0.006]、术前的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44.5±9.1)mm/hvs.(11.4±5.4)mm/h,P<0.05]。两组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iAAA病人明显要长于aAAA病人[(308±36)minvs(.224±46)min,P<0.05],但腹主动脉阻断时间两组基本相同[(41.5±6.2)minvs(.41.8±6.2)min,P=0.92]。两组病人5年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结论临床诊治过程中iAAA面临诸多挑战,但iAAA仍可以按aAAA一样处理,其远期治疗结果与aAAA基本相同。
- 王少也张健尹鸣镝王永段志泉辛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