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燕

作品数:60 被引量:312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哮喘
  • 25篇儿童
  • 17篇患儿
  • 16篇细胞
  • 14篇支气管
  • 14篇气管
  • 13篇支气管哮喘
  • 13篇哮喘患儿
  • 11篇免疫
  • 10篇过敏
  • 10篇鼻炎
  • 10篇尘螨
  • 9篇气道
  • 9篇变应性
  • 9篇变应性鼻炎
  • 8篇病毒
  • 7篇特异
  • 7篇特异性
  • 7篇免疫治疗
  • 6篇气道高反应

机构

  • 5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济南市儿童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60篇王燕
  • 40篇向莉
  • 32篇李珍
  • 30篇任亦欣
  • 28篇刘永革
  • 26篇苗青
  • 17篇侯晓玲
  • 17篇关辉
  • 16篇许巍
  • 16篇朱康
  • 15篇刘晓颖
  • 12篇谢正德
  • 11篇王亚如
  • 10篇王群
  • 7篇闫静
  • 7篇刘亚谊
  • 7篇申昆玲
  • 7篇王静
  • 7篇张辉
  • 6篇高琦

传媒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免疫...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8
  • 13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综合征119例人巨细胞病毒检测的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CMV)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综合征的关系,以及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诊断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综合征住院患儿119例。男71例,女48例;年龄1~7个月,平均2个月。分别在入院时采集急性期和出院时采集恢复期血清进行抗人CMV-IgM抗体和人CMV DNA检测。血清中抗人CMV-IgM抗体检测应用间接ELISA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血清中人CMVDNA拷贝数。结果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综合征患儿119例中,人CMV感染63例,阳性率为52.9%(63/119例)。CMV感染阳性病例中,血清学方法共诊断52例,其中单份急性期血清抗人CMV-IgM抗体检测阳性47例;双份血清抗人CMV-IgM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5例;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诊断CMV感染11例(血清抗人CMV-IgM抗体检测阴性,血清CMVDNA检测阳性),占CMV感染病例的17.5%(11/63例)。119例患儿中,27例入院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MVDNA阳性,其中16例患儿同时抗人CMV-IgM抗体检测阳性、11例血清抗人CMV-IgM抗体检测阴性;出院时15例患儿检测CMVDNA均为阴性。CMVDNA阳性患儿血清中CMVDNA平均拷贝数为1.96×106(6.15×105~8.76×106)拷贝/L。结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CMV感染较为常见,病毒感染诊断的确立要充分考虑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各自的局限性,二者可互为补充。
王燕闫慧敏张辉么远胡燕闫静谢正德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婴儿
哮喘儿童吸入变应原sIgE在1年内的变化趋势
朱康高琦侯晓玲王亚如皇惠杰王燕向莉
快速C-反应蛋白对儿科浆膜腔积液性质判断的应用价值
<正>目的探讨微量快速C-反应蛋白(CRP)在临床儿科浆膜腔积液性质判断及病变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本院88例胸腹腔积液标本,分别采用 Beckman-CX7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测...
周颖张美和王燕
文献传递
麻疹的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单份血清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在麻疹的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05年1~6月间门诊诊断的疑似麻疹病例共705例,男390例,女315例,其中<8 m o 298例,8 m o^3 y 210例,3~6 y 115例,>6 y 8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 e linked imm unosorben t assay,EL ISA)检测血清中的抗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对抗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阴性的标本,同时检测抗风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705例疑似麻疹病人中,抗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547例(阳性率77.6%,547/705),其中<8 m o248例(45.4%,248/547),8 m o^3 y143例(26.1%,143/547),3~6 y 93例(17.0%,93/547),>6 y 63例(11.5%,63/547);麻疹-IgM阴性共158例,占总病例数的22.4%(158/705)。该158例麻疹可疑病例中,45.6%(72/158)的病例通过检测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IgM而确诊。结论6 y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8 m o以下婴儿患病率最高,提示母传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单份血清在麻疹实验室确诊中存在缺陷,对于麻疹IgM阴性的临床麻疹疑似病例,不能除外麻疹,应查恢复期血清以明确诊断;另外临床麻疹疑似病例需要与风疹、肠道病毒感染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其它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刘亚谊闫静王燕张辉买颖刘春艳谢正德
关键词:麻疹抗体检测
规范治疗管理对哮喘患儿的控制效果和肺功能转归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 分析两年规范治疗管理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儿的控制率、肺功能转归分布,初步探讨影响哮喘控制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儿童院过敏反应科按GINA指南(2014版)规范治疗管理≥两年的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病史资料,分别在其规范治疗管理达一年、两年时进行年度哮喘控制效果及肺功能评价,并根据患儿对控制治疗的反应性分为稳定组及难控制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哮喘病程、合并鼻炎、变应原致敏状态及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分布差异.结果 共入选149例患儿,初诊时使用2级、3级和≥4级控制治疗比例分别为20.2%、67.1%、12.7%.治疗管理一年、两年时哮喘控制率分别为81.8%和83.2%.治疗管理一年时肺功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管理前(P<0.05),治疗管理两年时仅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 pred)和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 pred)显著高于治疗管理前(P<0.05).稳定组及难控制组性别、年龄、哮喘病程、合并鼻炎、变应原致敏及初始控制治疗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规范治疗管理一年期分组,控制稳定组PEF% pred显著高于难控制组(97.3±14.3比93.1±15.1,P<0.05);以规范治疗管理两年期分组,控制稳定组变应原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难控制组(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难控制组(81.0±9.47比77.4±8.95,P<0.05).结论 长期规范治疗管理会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的控制水平及肺功能.多重变应原致敏和肺通气指标PEF% pred及FEV1/FVC偏低有助于提示难控制哮喘的存在.
侯晓玲刘晓颖皇惠杰苗青李珍刘永革任亦欣王燕向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
2003年北京地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株的基因型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003年流行的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方法采集2003年北京地区暴发和散发麻疹临床病例咽喉拭子,使用WHO推荐的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与麻疹病毒基因库中参考株进行比较,参考株包括H1a基因型9株,H1b基因型2株,H1c基因型7株,H2基因型1株,A基因型3株。结果从北京的7个行政区县的麻疹患者的咽喉拭子中共分离到8株麻疹病毒,经对分离株的核蛋白(N)碳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与国内基因库中的22个参考株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比较,该8株麻疹病毒均为H1a基因型。该8株病毒与H1a参考株Chin9322、H1b参考株Chin9475和H1c参考株Chin9427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0.011,0.026—0.031和0.015—0.022;而与H1a参考株中的Anhui01-1,Anhui02-2的平均遗传距离最近,为0.000—0.009。结论2003年北京地区流行的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为H1a基因型,与北京往年的本土流行株存在明显核苷酸差异,H基因型的H1b、H1c以及H2基因型在北京地区可能已经消失。
谢正德姬奕昕王艳张燕刘亚谊张辉刘春艳王燕闫静买颖申昆玲许文波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型
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免疫应答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皮下免疫治疗何舌下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免疫应答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尘螨致敏哮喘患儿86例,分为舌下免疫治疗组(SLIT组,n=29)、皮下免疫治疗组(SCIT组,n=13)、结束皮下免疫治疗足疗程组(结束SCIT组,n=14)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30)。体外水平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螨蛋白浸液刺激后CD4+T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Treg%)的变化;比较SCIT组和SLIT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体液免疫学指标和临床疗效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未给予抗原刺激时,SCIT组患儿CD4+T细胞中Treg%显著高于SLIT组、对照组;给予抗原刺激后的4组CD4+T细胞中Treg%均显著性降低。在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SCIT组患儿其血清s Ig E和s Ig G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LIT组患儿仅血清s Ig 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 Ig G4水平未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不同免疫治疗途径在引发哮喘患儿内在免疫学应答反应上存在时间差异性,其中SCIT免疫治疗患儿免疫应答反应出现的时间更早。
苗青王静许巍关辉王群刘晓颖皇惠杰任亦欣王燕刘永革李珍向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调节性T细胞皮下免疫治疗舌下免疫治疗
不同途径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早期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经不同途径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早期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尘螨致敏的学龄期哮喘患儿78例,分为皮下免疫治疗组(SCIT组,37例)、舌下免疫治疗组(SLIT组,41例),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监测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sIgE-d1)、粉尘螨特异性IgE(sIgE-d2)、屋尘螨特异性IgG4(sIgG4-d1)、粉尘螨特异性IgG4(sIgG4-d2)及总IgE(T-IgE)水平变化。结果SCIT组于治疗6个月时sIgG4-d1及sIgG4-d2水平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0.38(0.08~2.07) KUA/L比1.79(0.25~7.92)KUA/L,0.34(0.15~1.83)KUA/L比1.81(0.16~4.68)KUA/L,P均〈0.05];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6个月时sIgG4-d2持续升高[1.81(0.16~4.68)KUA/L比2.47(0.32~5.72)KUA/L,P〈0.05],同时sIgE-d1、T-IgE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前各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SLIT组于治疗6个月时sIgE-d1、sIgE-d2、T-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9.90(1.35~179.50)KUA/L比27.00(0.46~259.50)KUA/L,68.00(1.19~231.60)KUA/L比41.50(0.53~262.80)KUA/L,337.00(5.21~1521.00)KUA/L比209.00(4.95~1374.00)KUA/L,P均〈0.05],sIgG4-d1及sIgG4-d2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6个月时各免疫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前sIgE-d1、sIgE-d2、T-IgE水平显著降低[50.10(1.35~179.50)KUA/L比27.30(0.37~205.50)KUA/L,59.50(1.19~231.60)KUA/L比31.40(0.45~200.70)KUA/L,337.00(5.21~1521.00)KUA/L比117.00(3.50~1076.00)KUA/L,P均〈0.05],sIgG4-d1、sIgG4-d2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不同方式的免疫治疗可能通过不同的免疫机制达到治疗效果,SLIT可能不一定通过IgG4的升高达到治疗效果,其潜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皇惠杰刘晓颖王静王群李珍任亦欣王燕刘永革向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
不同致敏模式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过敏原致敏模式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变应原致敏哮喘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差异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入组374例在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确诊的哮喘患儿,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确定患儿致敏模式,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Tregs(CD4^+CD25^+FOXP3^+)、Th1(CD4^+IFN-γ^+T)、Th2(CD4^+IL-4^+T)以及Th17细胞亚群(CD4^+IL-17A^+T),横断面比较上述免疫学指标在不同致敏模式哮喘患儿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根据SPT检出阳性过敏原数量,将哮喘患儿分为未致敏哮喘组、单一致敏哮喘组及多重致敏哮喘三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未致敏哮喘组、单一致敏哮喘组以及多重致敏哮喘三组哮喘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Tregs/Th17比值等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三组患儿进行两两比较发现,Tregs、Th17细胞以及Tregs/Th17比值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PT阳性检出过敏原种类,将入组哮喘患儿致敏谱主要分为尘螨组、霉菌组、动物皮屑组、花粉组及其他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尘螨组、霉菌组、动物皮屑组、花粉组以及其他组过敏原致敏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Tregs/Th17比值等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地,行两两比较发现,五组患儿的外周血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以及Tregs/Th17比值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致敏模式的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状态存在差异,因此应注意不同致敏模式的哮喘患儿免疫应答�
苗青刘永革王燕李珍任亦欣关辉皇惠杰许巍向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北京儿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腺病毒抗体检测分析被引量:30
2007年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腺病毒(ADV)感染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儿童医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临床诊断为肺炎或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每例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DV-IgM抗体。如果任意一种其他病毒抗体阳性(包括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则不做ADV检测。结果738例其他病原检测阴性的下呼吸道住院患儿中,ADV-IgM阳性87例,阳性率11.8%。ADV下呼吸道感染占同期病例的8.3%(87/1046)。其中<1岁的患儿32例(6.2%);1~6岁42例(29.8%);>6岁13例(16.9%)。ADV感染全年散发,冬春季节相对较多。结论ADV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6月龄至3岁的儿童为易感人群。
张辉刘春艳王燕谢正德
关键词: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儿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