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结发

作品数:29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9篇哲学宗教
  • 5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主义
  • 4篇政治
  • 4篇社会
  • 4篇公共理性
  • 3篇社会主义
  • 3篇民主
  • 3篇公民
  • 3篇共同富裕
  • 2篇意识形态
  • 2篇制度化
  • 2篇制度绩效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共富
  • 2篇合法性
  • 2篇法性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基础
  • 1篇道德权利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新论

机构

  • 17篇湖州职业技术...
  • 9篇复旦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作者

  • 29篇王结发
  • 2篇邱仁富
  • 1篇张合营

传媒

  • 4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兰州学刊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行政与法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理论导刊
  • 1篇长白学刊
  • 1篇思想政治课教...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生态经济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理论界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唯实
  • 1篇学术论坛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湖州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临威胁的渤海湾:污染现状及其治理被引量:2
2013年
长久以来,渤海湾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而享誉四方。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环渤海经济圈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高潮。
王结发
关键词:污染现状环渤海经济圈自然风光中国经济
生产条件再分配:绿色共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4年
生产条件分配的不均衡是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就在于,绿色发展能够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层面矫正生产条件分配的不均衡,推动生产条件的再分配,从而发挥出调节“三大差距”的功能:一是推动“不可分拨”生态资源的公共产权由虚向实转变,促进对其使用的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摊对称化,使每个人都能享有这类资源的平等财产权并可以凭借这一权利获得相应收入;二是依据每个地方的生态服务容量来确定经济活动强度,以此推动地区之间与城乡之间生产条件分配的均衡化;三是为农业、农村塑造竞争新优势,通过提高农业平均利润率,提升农村生态优势,赋能农业、农村发展,解决农业、农村边缘化问题,吸引生产条件回流。
王结发
关键词:共同富裕收入分配
公共理性:社会和谐的一个维度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公共领域不断拓展,公共领域的拓展意味着良好的社会秩序越来越倚重于制度的刚性约束。政府作为社会制度制定的主体,在民主政治下,它所掌握的权力是一项公民集体性自治的权力,虽然依靠强制和意识形态仍然是发挥制度作用...
王结发
关键词:公共理性社会构建公民责任
不平等的社会机制——查尔斯·蒂利的不平等理论
2015年
查尔斯·蒂利基于类型差异对有价值资源分配的影响,发展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解释"理论。这一理论包括四种主要机制,即"剥削、机会积累、仿效和适应""剥削和机会积累"建立起不平等的边界,"仿效和适应"使不平等关系嵌入日常事务之中并使之变得稳定;类型关系所确立的边界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组织作用,它塑造着能力和关系的不同积累,使得类型差异成为有价值资源分配的依据,从而导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以及不同类型成员之间的不平等。
王结发
信仰多元化与社会共同理想被引量:2
2009年
信仰由于具有"自我性",它本身就具有多元化和变化的特征,把信仰多元化看成是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的根源,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理想的现实根据在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由于规律本身是普遍性的,并且可以在具有不同信仰的人们间实现共享。因此,只要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被具有不同信仰的人们把握和理解,就能建立和构筑社会共同理想。目前我国遭遇的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主要是因为社会行动策略产生的负面社会暗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化过程中双重阻力所导致的。
王结发
关键词:信仰
思政课教学中的能动参与者培育——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把学生从“存在”变为“能在”。互动仪式链理论揭示了“相互关注焦点”“情感连带”以及“有节奏的合作”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将学生培养成能动参与者的有效路径: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形成“相互关注焦点”,奠定培养能动参与者的基础;推动课堂生态的变革,建立“情感连带”,增强课堂情感能量、增进课堂团结,激发学生参与的内生动力;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双向交流互动,形成“有节奏的合作”,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王结发
制度认同与政治合法性被引量:12
2014年
在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一切关系都以非人格化的制度为中介,作为政治权力具体表征的各项法律和政策能否获得社会认同,就成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判准。制度认同不是盲目的,也不是被迫的,而是建基于认知性期待与规范性期待统一之上的实践证成过程。一切影响和制约人们对制度的认知性期待形成、制度实施效果的因素以及影响每个人规范性期待形成的公民素质,都会对制度认同的形成产生影响,并规定着制度认同建构的可能路径。
王结发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
发展的伦理、伦理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学分析
2008年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发展什么?发展为了谁?怎样发展?"这样三个关于发展的核心命题,充分体现出了发展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目标的统一。"发展什么?发展为了谁?"是发展的价值,体现"发展的伦理"所指;而"怎样发展?"是追求发展价值过程的伦理要求。二者反映着人类对发展价值的追求以及对这种追求行为的道德约束相统一的伦理意识。
王结发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论制度认同建构中意识形态的价值与限度被引量:1
2018年
制度认同的形成,是人们对制度规范的认知性期待与规范性期待实现统一基础之上的实践证成过程。意识形态对于制度认同建构的意义在于:意识形态可以实现对制度信息的定向性控制,左右人们对制度的认知和理解;意识形态通过发挥"占有他人意志"的功能,改变或置换社会大众原有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形塑人们对制度的规范性期待。意识形态为制度认同奠定着思想基础,但由于制度认同不只是一个理论理性的问题,还是个实践理性的问题,制度认同最终能否形成,还取决于人们对制度的认知性期待和规范性期待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能否得到证成,这构成了意识形态作用的限度。制度认同的形成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而且还需制度本身合正确性与正当性以及加强对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以为制度认同的建构提供必要的"经验原则"。
王结发
关键词:意识形态制度绩效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实践路径被引量:6
2021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绿色发展回答了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如何实现统一、农业如何保持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农村如何摆脱对城市的依附三个关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的关键性问题,阐明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是生产力布局优化、“两山”转化以及消费绿色转型,科学回答了乡村振兴的“如何可能”的问题,阐明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王结发
关键词: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