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龙
- 作品数:71 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喜福会》中的变异及其缘由被引量:1
- 2012年
- 华裔作家谭恩美《喜福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中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如风水、五行等,这些中国元素也是西方读者关注的"充满神话性的原始色彩元素"。那么,书中描述的中国文化究竟是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结合中国经典古籍,探求这些传统文化的最初本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喜福会》中的变异,然后从历史主义研究、接受理论、文化研究等多个视角出发,寻找出文化变异的根由。
- 林瑞韬石云龙
- 关键词:《喜福会》中国传统文化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死亡之思
- 2014年
-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频繁使用死亡元素进行文本架构,表达对于死亡议题的思考与探索。根据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弗洛伊德的生死本能假说及宗教伦理死亡观的理论,分析文本中的死亡主题,可以得出结论:死亡是建构自身存在价值、构建生命内在动力、追求生存本质意义的重要前提和深层动因。
- 张燕石云龙
- 关键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继承、整合与超越——解读《仪典》中独特的文化语境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以美国著名印第安裔作家莱丝莉.马蒙.西尔科(Leslie Marmon Silko)的代表作《仪典》为研究对象,拟从文本表现形式、材料选择以及表达主题3个方面探析作品中独特的文化语境,即:西方经典文学传统与印第安族裔话语特征结合的历史语境,以及从中折射出的作者独特的历史、族群和文化观。同时探讨这种崭新的创作诉求对于当代印第安人生存发展的启示。
- 陈洁石云龙
- 关键词:文化语境
- 论《洛丽塔》中的“审美狂喜”观
- 2015年
- 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提出"审美狂喜"美学思想,运用非理性的主人公形象、非理性题材以及非理性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审美狂喜"观,揭示"审美狂喜"观的非理性本质,表达作者对以理性主义和道德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学的反叛,以及对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审美方式的批判,指出"审美狂喜"能够帮助把握永恒之美、实现审美超越,提出"审美狂喜"对于创作美学与接受美学的重要启示。
- 王菲菲石云龙
- 关键词:《洛丽塔》纳博科夫审美狂喜
- 人性在“颠覆”和“抑制”中突显——《京华烟云》的新历史主义解读被引量:3
- 2006年
- 新历史主义较多关注权力的争斗和人性的善恶,其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论述文学社会功能的时候提出了“颠覆”和“抑制”两个概念。“颠覆”主要是指对当时社会主流统治意识的反叛,而“抑制”则指对颠覆力量的抑制,对当时主流统治意识的维护。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斗争消解过程中,人性得以充分展现。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出发,通过实例,展示小说《京华烟云》中“颠覆”和“抑制”两种力量的碰撞,进而对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及其变幻莫测进行深入剖析。
- 秦楠石云龙
- 关键词:《京华烟云》颠覆人性文学评论
- 试论后殖民语境下库切小说《福》中的话语权被引量:4
- 2012年
- 库切在对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后现代改写小说《福》中,选取女性叙述视角,竭力为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寻找话语权力。研究发现,原本处于权力边缘的女性和黑人男性地位得到提升,白人男性权威受到质疑,库切通过作品中人物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揭露了被殖民者的反抗与成长,并流露出去殖民化的写作主张。
- 高敬石云龙
- 关键词:《福》话语权后殖民语境
- 康拉德丛林小说创作简论被引量:2
- 1998年
-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20世纪波兰裔英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一位英国语言的大师",一生创作发表过13部长篇小说,28篇短篇小说及散文。其作品以深厚的意蕴、奇异的背景、深刻的心理透视、鲜活的人物塑造、独特的布局、印象主义手法及优美的文体著称于世,为读者掩卷之余提供了广阔的想象驰骋空间。康拉德的许多作品背景是浩淼无际。
- 石云龙
- 关键词: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创作丛林现代主义小说殖民文化
- 《白牙》中查蒂·史密斯的家庭伦理观研究
- 2016年
- 查蒂·史密斯在《白牙》中着重展现阿吉、萨马德以及夏尔芬三组家庭的生活面貌。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手足关系的呈现表达了史密斯倡导婚姻完整、反对家长专制并主张手足团结互爱的家庭伦理观。
- 肖书阳石云龙
- 关键词:《白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 《夜色温柔》:空间形式的解读被引量:8
- 2006年
- “空间形式”理论一经美国教授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便受到理论界持久关注。该理论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以独特的叙述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技巧显示出现代主义小说淡化故事情节、注重立体思维的新范式,体现了构建空间结构的趋向,对文学创作有启发意义。
- 姜礼福石云龙
- 关键词:夜色温柔意识流
- 《聚会》中的创伤书写
- 2014年
- 2007年曼布克奖得主安妮·恩莱特在其最富盛名的小说《聚会》中植入家庭关系、爱尔兰的沉重历史等主题,将爱尔兰历史的再现、对在海格迪家族中生活点滴记忆的修复以及主人公本人现实生活中难以忘却的伤疤和婚姻破碎等各种创伤因素融入作品之中,并在小说主题和人物构造中融入创伤的气息,赋予原本平淡的主题以新意的同时,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以安妮·恩莱特的文本《聚会》分析为基础,以文化创伤理论为指导,试图从进一步揭示《聚会》中的各创伤因素出发,深层剖析隐藏于《聚会》文字背后坚强有力却又让人不安的情感来由。
- 高鑫石云龙
- 关键词:创伤历史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