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晓燕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主题

  • 7篇配合物
  • 5篇发光
  • 3篇荧光
  • 3篇高氯酸
  • 2篇荧光增强
  • 2篇荧光增强效应
  • 2篇四元配合物
  • 2篇配体
  • 2篇羧酸
  • 2篇羧酸配合物
  • 2篇酰基
  • 2篇稀土
  • 2篇甲酸
  • 2篇甲酰基
  • 2篇苯甲酸
  • 2篇苯甲酰
  • 2篇苯甲酰基
  • 2篇
  • 2篇DY
  • 1篇第二配体

机构

  • 8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8篇石晓燕
  • 7篇李文先
  • 4篇郭磊
  • 4篇孙雪莲
  • 4篇孙晓军
  • 3篇耿刚强
  • 3篇张瑞平
  • 2篇秦彩花
  • 2篇柴文娟
  • 1篇任铁
  • 1篇赵磊

传媒

  • 3篇稀土
  • 2篇发光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铕与三种不同结构羧酸配合物的低温固相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低温固相反应与通常意义的固态反应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反应温度为室温或近室温,因而具有便于操作和控制的优点。此外,与液相反应相比,固相反应具有高选择性、高产率,且合成时可避免溶剂及体系的酸碱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避免大量使...
李文先张瑞平郭磊石晓燕
关键词:铕配合物发光性能羧酸配体
文献传递
铕与三种不同结构羧酸配合物的低温固相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共轭体系大小不同、配位基团与共轭体系的距离不同的三种羧酸:1-萘甲酸、苯甲酸、苯乙酸和氯化稀土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三种羧酸铕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L1)3,Eu(L2)3.1.5H2O,Eu(L3)3.1.5H2O(L1=C10H7COO-,L2=C6H5COO-,L3=C6H5CH2COO-)。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的IR谱、1HNMR谱及配体的磷光光谱和铕配合物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磷光发射光谱数据计算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值。三个配合物的荧光发射主峰5D0→7F2强度按萘甲酸铕>苯甲酸铕>苯乙酸铕的顺序变化,由此可见配体的结构不同对铕离子的发光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文先张瑞平郭磊石晓燕
关键词:发光
Tm^(3+)在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配合物体系中对Dy^(3+)的荧光增强效应(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合成了六种高氯酸掺杂稀土(Dy3+,Tm3+)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组成为(Dyx,Tmy)L5(ClO4)3.3H2O(x∶y=1.000∶0.000,0.995∶0.005,0.990∶0.010,0.950∶0.050,0.900∶0.100,0.800∶0.200;L=C6H5COCH2SOCH2COC6H5)。并详细讨论了六种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从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图可以看出,Tm3+对Dy3+的荧光有增强效应。这可能是因为在惰性稀土离子Tm3+与活性稀土离子Dy3+之间有能量的传递。而且当Dy3+与Tm3+的量比为0.950∶0.050时,掺杂配合物表现出最佳的发光性质。另外,Tm3+对577.4nm处4F9/2→6H13/2峰的荧光敏化作用的程度高于对487nm处4F9/2→6H15/2峰的荧光敏化作用。4F9/2→6H15/2峰的荧光强度增强了212%,而4F9/2→6H13/2峰的荧光强度增强了264%。所以,Dy3+离子的两个特征峰的发射强度比趋近于1,为1.078,使得配合物在紫外灯下发白色荧光。有可能成为一类发白色荧光的发光材料。
李文先石晓燕孙晓军孙雪莲柴文娟任铁赵磊
在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体系中高氯酸铥对高氯酸镝的荧光增强效应被引量:1
2007年
合成了九种不同摩尔比的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高氯酸镝、铥异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滴定确定其组成为(DyxTmy)L5(ClO4)3.2H2O(x∶y=1.000∶0.000,0.999∶0.001,0.995∶0.005,0.990∶0.010,0.900∶0.100,0.800∶0.200,0.700∶0.300,0.600∶0.400,0.500∶0.500,L=C6H5SOCH2COC6H5)。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上的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羰基氧不参与配位,三个ClO4-均在外界不参与配位。荧光光谱表明:当Tm3+的掺入量在0.001~0.300 mol之间时,对Dy3+的荧光有极强的敏化作用,且当Tm3+的掺入量为0.010 mol时,敏化强度最大,可使Dy3+荧光强度增加246%。
郭磊李文先石晓燕
关键词:荧光增强效应
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重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Tb^(3+)、Dy^(3+)光致发光被引量:1
2009年
合成并表征了高氯酸稀土与二苯基亚砜、苯甲酸的六种四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四元配合物组成为[REL5L′(ClO4)](ClO4)(RE=Tb,Dy,Ho,Er,Tm,Yb;L=C6H5SOC6H5,L′=C6H5COO-)。IR、1HNMR表明,第一配体二苯基亚砜通过一个亚砜基氧原子、第二配体苯甲酸脱质子以阴离子形式通过一个羧基氧原子单齿与稀土离子配位。摩尔电导率表明配合物为1∶1型,两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其中一个在内界,一个在外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Tb3+、Dy3+四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分别比二苯基亚砜与高氯酸稀土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提高226%和422%。磷光光谱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提高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激发态能级的匹配程度。铽配合物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在g=1.9920处出现一个单峰,表明该配合物具有成单电子,是顺磁性物质。
李文先秦彩花石晓燕耿刚强孙晓军孙雪莲柴文娟
关键词:苯甲酸
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四种不同的第二配体及高氯酸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荧光性质的研究及发光机理的探讨
以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L=C6H5COCH2SOCH2COC6H5)为第一配体,分别以邻菲哕啉、苯甲酸、水杨酸、联吡啶为第二配体(L')与高氯酸稀土合成了四个系列十六种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及热...
石晓燕
关键词:稀土三元配合物发光机理
文献传递
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轻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英文)被引量:9
2008年
合成并表征了高氯酸稀土与二苯基亚砜、苯甲酸的四种四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四元配合物组成为[REL5L′(ClO4)] (ClO4) (RE= La,Pr,Nd,Eu;L=C6H5SOC6H5,L′=C6H5COO-)。在红外光谱中,第一配体二苯基亚砜的νS O的特征吸收峰出现在1 037cm-1处,而各稀土配合物的νS O向低波数移动到984 ~989 cm-1,红移50 cm-1左右,表明稀土离子与亚砜基团的氧原子之间发生配位作用。第二配体苯甲酸钠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as(COO -)出现在1 550 cm-1,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s(COO -)出现在1 416 cm-1处,羧基伸缩振动吸收频率差Δn[νas(COO -)-νs(COO -)]值为134cm-1;在所有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νas(COO -)向高波数方向发生了位移,而νs(COO -)向低波数方向发生了位移,并且Δn值均大于钠盐的Δn值,由此可以认为配合物中羧基是通过单齿方式与稀土离子配位。测定了配合物在丙酮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根据配合物在常见有机溶剂中的摩尔电导率与正负离子的关系结合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中高氯酸根离子的四条特征吸收带,表明配合物为1:1型电解质,两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其中一个在外界,一个进入内界与稀土离子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四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比二苯基亚砜高氯酸稀土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提高469%。磷光光谱表明苯甲酸三重态能级的下限和二苯亚砜三重态能级的上限重叠,导致三重态能级范围扩大,由此可见第二配体的加入提高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Eu3 +离子5D0能级的匹配程度。同时在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中还可以看到铕离子的电偶极跃迁强度大于磁偶极跃迁,表明稀土离子不处于晶体场的对称中心。在四元配合物中,由于第二配体的加入,往往会降低配合物的对称性,从而增强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本文合成的稀土配合物具有�
石晓燕李文先秦彩花郭磊孙晓军孙雪莲耿刚强
关键词:苯甲酸发光
低温固相反应合成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了4种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RE(L)3.4H2O[RE=La,Nd,Eu,Tb;L=C6H5CH(OH)COO-],并通过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中配体通过羧基以羧基氧负离子和醇羟基同时参与稀土离子(Ⅲ)配位,两分子水也参与稀土的配位。铕(Ⅲ)、铽(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的磷光光谱表明,配体对铕(Ⅲ)、铽(Ⅲ)的荧光具有一定的敏化作用。
李文先石晓燕张瑞平孙晓军孙雪莲耿刚强
关键词:稀土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