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志祥
- 作品数:258 被引量:33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政法学院城市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科研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寂灭为乐”——论佛教的美本质观
- 佛教否认一切现实之美及其审美感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但并不一概否定美本质的存在。这个美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佛道,就是"毕竟空"之后达到的"寂灭"境界。一、"无乐之乐"的"法喜禅悦""美"这个词,它在语义上通常是怎么使用的?笔...
- 祁志祥
- 文献传递
- “美”的原始语义考察:美是“愉快的对象”或“客观化的愉快”被引量:8
- 2013年
- 解构主义美学造成了"美"的失语,其实,"美"在人们日常的审美实践中是有统一语义的。在原始的审美经验中,"美"常常被人用来指称令人感到愉快的事物或对象。尽管美的事物从客观方面看十分不同,但都能从主体的愉快感方面找到统一性,这就叫"五味舛而并甘,众色乖而皆丽"。于是,"美"的涵义就从"愉快的事物"转化成"愉快的情感"。"美"就成了表示"愉快"的"情感语言"。因为美是事物中的愉快性质,所以,美离不开感受快乐的审美主体而存在。
- 祁志祥
- 金圣叹的戏曲批评
- 2010年
- 金圣叹是一位戏曲评点大家,他的《西厢记》评点所取得的成就,代表着中国古代戏曲批评的最高水平。这集中表现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在思想上,他一反鄙薄戏曲的传统成见,将《西厢记》与《离骚》、《史记》并列,甚至与儒家经典并列,认为《西厢》可取代"四书"作童蒙课本,言儿女之情的《西厢记》不是"淫书",而是"妙文",从根本上提高了戏曲及其代表作《西厢记》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金圣叹又从艺术层面深入分析了《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创作方法以及创作与审美的主体性与共鸣性,并上升到一般的戏曲原理高度,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 祁志祥
- 关键词:审美
- 周代:“神”的祛魅与“人”的觉醒——论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个启蒙时期被引量:16
- 2017年
- 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这种启蒙,集中表现为对上古神本概念的祛魅与对人自身作用、地位、本性的觉醒。具体表现为周代以"天"代"帝",作为至上神,进而由"人"定"天",由民意决定天意,走向重人轻天,同时并不唯天是从,而是从对"天"的迷信走向怀疑,更相信人力、道德在决定个人命运和国家事务中的作用。于是,道德地位在周代极大提升,以"孝"和"德"为代表的道德概念在周代极大丰富,德治文明凸显为周代的显著特征。
- 祁志祥
- 关键词:周代启蒙
-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
- 2012年
- 小说的艺术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毛宗岗肯定《三国演义》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奇才"。小说情节的审美魅力,既在于犯而能避,"同树异枝"、"同花异果",又在于变化莫测,"星移斗转"、"雨覆风翻"。尽管《三国演义》"叙帝王之事真而可考",但并不排斥它在描述其他人物、事件时存在艺术虚构。在历史小说艺术真实的问题上,毛宗岗坚持"虚实相生之法",分析《三国》写人叙事,"文之变者出人意外,未尝不在人意中"。毛宗岗还通过与《史记》《西游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诸"才子之书"的比较,肯定《三国演义》为古代"第一才子书",表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 祁志祥
- 关键词:虚实相生
- 论悲剧与喜剧--美的范畴研究系列之四
- 作为两个重要的美的范畴,"悲剧"与"喜剧"最初出现在艺术领域,后来也泛指现实美范畴.作为有价值的乐感对象,"悲剧"之美表现的是人生有价值东西的毁灭,无论伦理的原因还是自然的原因,其导致的好人遭受的不幸都构成悲剧,因此,悲...
- 祁志祥
- 关键词:戏剧美学悲剧喜剧艺术风格
- “美的原因”再思考被引量:2
- 2016年
- 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美的原因最终必须到乐感里去寻找。使客观事物成为"乐感对象"或"美"的根源是"适性"。对象适性为美,分主体的适性与客体的适性。主体的适性之美指对象因适合主体之性而被主体感受为美,包括客体适合主体物种本性、习俗个性或功用目的,客体与主体同构共感,人化自然走向物我合一,主客体双向交流达到心物冥合等诸种表现形态。客体的适性之美指客观对象适合自身的物种本性而被主体视为美。它只为洞悉人与万物相互依赖、相反相成关系的人类而存在。承认客体的适性之美,要求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审美传统,走向物物有美、美美与共的生态美学,同时让主张物种天性自然伸张的自然美学、生命美学汇入生态美学大潮。
- 祁志祥
- 夏商时期的鬼神崇拜及其神本思想被引量:1
- 2021年
- 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这个启蒙是以周代的人本思想取代夏商蒙昧的神本思想为标志的。夏代继承并沿袭了上古神话的神灵崇拜思想;商代诞生了甲骨卜辞,鬼神崇拜得到充分发展,集中体现为祖先神崇拜、上帝崇拜和自然神崇拜,其中自然神崇拜又表现为天神地祇崇拜和动物神灵崇拜。本文依据殷商卜辞和后世文献的研究成果,集中考辨、阐释了夏商时期的鬼神崇拜及其神本思想,以期为人们完整把握这个时期的思想特征提供参考。
- 祁志祥
- 关键词:夏商时期鬼神崇拜神本
- 聚焦人性、高扬主体、解禁情感——刘再复新时期文艺美学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 2018年
- 刘再复是新时期中国文艺美学发展的重要历史坐标。他将从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之后直至"文革"一直中断的"人的文学"口号重新提出,结合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惨痛教训,对文学的人性深度和情感特性作了深入挖掘,标志着对五四"人的文学"及其审美自律的回归与提升。刘再复新时期的文艺美学主张主要集中在:一、关于人与文学关系的思考;二、强调人的主体性,反对"物本主义"与"神本主义";三、强调人物性格的二重性、完整性,反对人物单一的阶级性;四、关于文艺的审美特性——情感特性的剖析。总结和重温刘再复新时期的文艺美学主张,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 祁志祥
- 关键词:情感性
- 实践美学元范畴的反思
- 2013年
- 实践美学的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的"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二位一体的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的,所以,人的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的吗?如何准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赖以立足的元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 祁志祥
- 关键词:社会性意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