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肖生平

肖生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儿童
  • 6篇细胞
  • 4篇患儿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镜
  • 3篇气管
  • 3篇气管镜
  • 3篇粒细胞
  • 2篇血流
  • 2篇婴儿
  • 2篇贫血
  • 2篇细胞减少
  • 2篇小儿
  • 2篇粒细胞减少
  • 2篇粒细胞缺乏
  • 2篇难治
  • 2篇呼吸道感染
  • 2篇肺炎
  • 2篇白细胞
  • 1篇单核

机构

  • 17篇中山市博爱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肖生平
  • 8篇孔宪玲
  • 7篇刘玉玲
  • 5篇黄晓红
  • 4篇王桂兰
  • 4篇付四毛
  • 3篇刘翔腾
  • 3篇黄娟
  • 3篇李小琳
  • 2篇米贤军
  • 2篇王冰洁
  • 2篇龙晓玲
  • 2篇谭南
  • 2篇邓坤仪
  • 2篇陈燕辉
  • 1篇林国模
  • 1篇张莉
  • 1篇欧阳知明
  • 1篇梁桂明
  • 1篇谢广清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些紫癜(ITP)的临床特点,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ITP患儿90例,按照入院顺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激素治疗,B组采用丙球蛋白治疗,C组采用丙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发病≤6个月34例(37.8%),6个月至1岁25例(27.8%),1~2岁18例(20.0%),2~3岁13例(14.4%)。A组总有效率73.3%,明显低于B组(90.0%)、C组(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 d后三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多(P〈0.01);5 d后,B、C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1,P〈0.05)。B、C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ITP具有以下特点:(1)发病因素复杂多样;(2)起病急,缓解快;(3)发病与病毒感染、预防接种等可能有关;(4)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糖皮质激素和丙球蛋白联合应用治疗ITP可明显缩短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效果良好。
孔宪玲肖生平
关键词:婴儿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联合检测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3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体类型的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192例)和病毒感染组(151例),另选取同期院内78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WBC、CRP和SA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在鉴别诊断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WBC、CRP及SAA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病毒感染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WBC、CRP及SAA单项指标对判断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具有一定应用价值(AUC>0.7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WBC、CRP及SAA单项检测判断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均具有一定价值,WBC、CRP及SAA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最高。结论血清WBC、CRP及SAA联合检测可优势互补,对判断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陈燕辉陈晓媚李丽莲袁春雷肖生平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儿童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分析在本院确诊为儿童ALL的51例患儿及45例正常健康体检患儿的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R)对这两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T双相异常,但无统计学意义,APTT、TT延长,D-D/R增高,Fib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L患儿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作为判断病情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肖生平刘玉玲黄晓红张莉孔宪玲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
持续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技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小儿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患儿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2例以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抗感染、对症支持、稳定内环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CRRT治疗,动态观察患儿CRRT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和48 h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尿量)及血气分析、血乳酸等内环境指标变化;以及白细胞介素(IL)-1、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12例痊愈出院,治愈率52.2%。观察组18例好转痊愈出院,治愈率81.8%;观察组经CRRT治疗后显示平均动脉压、尿量等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多巴胺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乳酸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IL-6、IL-8以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采用CRRT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马力忠付四毛周涛李立浩梁桂明肖生平
关键词:持续血液净化小儿脓毒症血流动力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住院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87例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居前5位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MP,20例)、巨细胞病毒(CMV,13例)、单纯疱疹病毒(HSV,11例)、衣原体(CP,11例)和细小病毒B19(Hpv-B19,9例)。各种病原学所致的临床表现大体相同,但各临床症状发生率有所不同。MP感染以发热及肝、脾、淋巴结大为主,且大部分合并呼吸道并发症(包括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CMV感染也以发热、肝脾大为主,但以肝大更明显;风疹病毒感染其他症状明显,但未出现皮疹。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多样,以MP感染最常见,其次为CMV。临床诊断应尽量查明病因,为合理抗感染治疗或去除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肖生平付四毛刘玉玲王桂兰黄晓红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儿童病原学
缺铁性贫血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患儿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影响。方法检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是否有统计学差异,Hb值与免疫指标行相关分析。结果 IDA患儿的体液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Hb值与免疫指标(CD4+、CD8+)呈线性相关。结论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加大。
孔宪玲肖生平黄晓红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免疫功能小儿
婴儿过敏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治及相关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临床表现以胃肠道表现为主的食物过敏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市博爱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胃肠炎的3例患儿,总结其临床表现,胃镜下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2例患儿以进食后哭闹,呕吐,并呕吐咖啡样液体为主要表现,1例以腹泻为主要表现,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3例患儿胃镜检查显示胃粘膜糜烂,充血,损害。经过更换特殊奶粉喂养后,3例患儿病情均明显改善,无再呕吐,腹泻,贫血纠正。结论食物过敏可导致患儿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胃肠炎表现,同时可出现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充血,糜烂,损害。食物过敏性胃肠炎无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食物激发试验,回避试验,避免过敏原为最好的治疗方法。
龙晓玲肖生平谢广清熊勇张泉山付四毛
关键词:食物过敏胃肠炎诊治
支气管镜介入术联合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在儿童难治性肺病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术联合快速现场评价(rapid on-site evaluation, ROSE)技术应用到儿童难治性肺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儿科诊断难治性肺病的184例患儿纳入研究,对照组86例,用支气管镜介入术获取标本,进行常规检验,指导诊疗;试验组98例用支气管镜介入术联合ROSE诊疗,采集两组一般情况、确诊情况、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确诊时间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P=0.004)。两组抗生素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66),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P=0.002)。两组住院时间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P=0.04),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02)。结论 支气管镜介入术联合ROSE应用到疑难肺病中,可缩短确诊时间,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无法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肖生平王桂兰刘翔腾黄娟邓坤仪谭南米贤军
循证医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指导实习同学应用循证医学对病人进行规范的诊疗。方法:带教老师利用循证医学指导实习同学对病人客观,实事求是的采集病史、分析病情及检验结果,合理地、规范进行诊疗。结果:带教老师在带教的同时也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文献查...
肖生平欧阳知明龙晓玲刘玉玲
关键词:循证医学儿科教学
升白细胞治疗方案对急疹并发粒细胞缺乏症患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升白细胞治疗方案对急疹并发粒细胞缺乏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疹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治疗。在病程的第2、4、6、8、14天对2组患儿外周血标本的血细胞分类和计数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2组患儿在各观察时点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病程第2、4、8、14天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程第6天,观察组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于病程第4天显著下降(P<0.05),并于病程第6天开始上升且均显著高于病程第2天或第4天水平(P<0.05),在病程第14天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且在病程第6、8天,观察组患儿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G-CSF升白细胞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急疹患儿外周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患儿并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概率,有利于患儿安全、平稳地度过病程的关键时期。
孔宪玲林国模肖生平
关键词:幼儿急疹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