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腾
- 作品数:44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LMNB1基因串联重复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LD)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例ADLD病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基因检测等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为59岁男性,成年起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束受累症状(双下肢无力,双上肢腱反射活跃,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小脑功能失调(行走不稳,双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头颅MRI平扫示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及小脑中脚对称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父亲(已故)及哥哥有类似病史。遗传学检测提示LMNB1基因串联重复变异。ADLD临床上极为罕见,其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仍需与成年起病的遗传性脑白质病如成年型亚历山大病、成人葡聚糖小体病、合并脑干和脊髓受累及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遗传性弥漫性脑白质病伴轴索球样变等相鉴别。结论 LMNB1基因串联重复变异是目前已知的ADLD致病机制,遗传学检测是ADLD确诊的金标准。
- 陈帅宇蒋腾练慧文陈霓红张中华陆敏张颖冬
- 关键词:脑白质营养不良
- 脑内TREM2上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正>目的探讨脑内过表达TREM2对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神经病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过表达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阴...
- 郁金泰蒋腾谭兰
- 文献传递
-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探讨
-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26例90d预后良好(mRS 0-2),22例90d...
- 黄石周峰蒋腾施洪超周俊山张颖冬
- 文献传递
- 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调修药物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疾病调修(disease-modifying)药物作为一类新药,能够在症状尚未出现的疾病起始阶段及时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机制,阻止或延缓AD病程的发生发展,近几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AD疾病调修药物当前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蒋腾郁金泰刘秋燕谭兰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TAU蛋白质类神经保护药
- 酰胺质子转移MRI技术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预测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前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MRI检查,根据预后1个月随访的调制等级分数(mRS)分为两组,将mRS<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良好组(44例);mRS≥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不良组(27例)。分析数据获得不对称磁化转移比(MTRasym)图像的APT,并计算出缺血区和对侧正常组织APT成像信号的差值(△APTw)。对比分析两组△APTw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PTw与NIHSS及m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患者图像的△APTw与NIHSS以及mR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659、0.522,P<0.001),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之间的△APTw、NIHSS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36、13.92,P<0.05)。APT预测脑卒中预后的AUC为0.8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95.5%,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87.5%。结论:APT成像技术在预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情况具有可行性。
- 赵傲武新英付彤王培炎蒋腾林海于慧华袁健闵刘林栋
- TREML2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2型类髓系细胞触发受体基因(TREML2)是新发现的TREM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其与AD的关联逐渐得到了学界的关注。TREML2基因变异与AD易感风险及AD相关内表型密切相关;其编码的免疫受体TREML2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及功能参与AD病理进程。文中从遗传、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对TREML2在AD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期待能为后续AD的遗传及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靶点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 王诗铫黄志航戚警文罗子健张颖冬鄂艳蒋腾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小胶质细胞遗传学
- 脑内靶向敲低TREM2表达对P301S-tau转基因小鼠神经病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脑内靶向敲低小胶质细胞TREM2表达对P301S-tau转基因小鼠神经病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月龄P301S-tau转基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TREM2敲低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
- 蒋腾郁金泰谭兰张颖冬
- 文献传递
- 帕金森病的血压特点与管理被引量:4
- 2016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同时,PD也可引起许多非运动性症状,如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血压调节障碍、嗜睡等.这些非运动症状影响抗PD治疗,有时甚至比运动症状表现更为突出.PD合并高血压的突出非运动症状表现为血压调节障碍,包括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仰卧位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和餐后低血压.PD患者出现血压调节障碍与年龄、疾病本身以及抗PD和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有关.选择PD合并高血压治疗药物时,应尽量避免SH的发生,避免加重OH和餐后低血压.
- 陆杰吴亮蒋腾陈道文刘卫国张颖冬
-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药物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性疾病非运动症状餐后低血压
- 阿齐沙坦在制备帕金森病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阿齐沙坦在制备帕金森病防治药物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医药技术领域。通过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试验,首次发现口服阿齐沙坦能显著抑制脑内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并明显改善帕金森病典型的行为学症状,因此,阿齐沙坦可以防治帕...
- 蒋腾张颖冬高擎吴亮时建铨
-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对比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13例接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35例接受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比两组再灌注率、预后良好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脑疝形成、卒中相关肺炎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疗效、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成功再灌注率(92.3%VS.85.7%)、完全再灌注率(76.9%VS.65.7%)、预后良好率(mRS0~2分)(61.5%VS.51.4%)、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4%VS.17.1%)、脑疝形成率(7.7%VS.11.4%)、卒中相关肺炎率(69.2%VS.65.7%)、死亡率(30.8%VS.34.3%)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较于直接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能明显减少取栓次数[单纯血管内治疗:2(1,3);桥接治疗:1.5(1,2),P<0.05]。结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桥接治疗在再通率及安全性方面并不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但可以显著减少取栓次数,从而降低潜在颅内出血等风险并减少不良预后。
- 黄石周峰蒋腾施洪超周俊山张颖冬
-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