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芃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危险化学品
  • 4篇环境风险
  • 4篇风险源
  • 2篇沿岸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污染
  • 2篇化学品
  • 2篇风险评估
  • 2篇长江口
  • 1篇低氧区
  • 1篇地积累指数
  • 1篇地理成分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遗传算法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溶解氧
  • 1篇入侵

机构

  • 1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上海市环境保...
  • 2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3篇蔡芃
  • 9篇刘志国
  • 8篇徐韧
  • 5篇叶属峰
  • 4篇邓邦平
  • 3篇刘材材
  • 3篇项凌云
  • 2篇余江
  • 2篇秦玉涛
  • 2篇时俊
  • 2篇李华
  • 1篇何彦龙
  • 1篇刘星
  • 1篇刘守海
  • 1篇刘汉奇
  • 1篇王悠
  • 1篇王金辉
  • 1篇刘鹏霞

传媒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上海环境科学
  • 2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氏凯伦藻分布及其引发赤潮的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近年来米氏凯伦藻赤潮引发的赤潮频率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来源及扩散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米氏凯伦藻的生物学特征、发现历史和引发赤潮、与环境条件关系等多各角度,阐述了米氏凯伦藻的分布和发生规律。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为我国海域外来藻种,其源头为日本,传播路径可能以传播压舱水的形式由日本或由日本经由欧美传入我国。该藻种引发的有毒赤潮事件20世纪60年代起在日本最早出现,而我国于1998年才首次出现,随后呈由南向北的扩散趋势,目前浙江和福建海域是米氏凯伦藻赤潮的主要发生区域。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可能与光照、温度和富营养化等有关。
刘志国王金辉蔡芃王悠秦玉涛刘守海
关键词:入侵种米氏凯伦藻赤潮
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与决策技术集成及示范研究
2016年
当前,从国家层面上面临两大应用需求:急需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承载力业务化监测、评估与决策、管理调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配合国家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制度在海洋领域的实施与应用。因此,开展以生态安全与管理调控为核心的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示范研究,对于促进承载力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与融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可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以及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008--2011年,“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与决策技术集成及示范研究”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并取得了可取成绩。文从研究框架、研究成果及应用示范三个方面简略地介绍该项目。
刘汉奇蔡芃叶属峰
关键词:海岸带
上海市海岛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2013年
上海市海岛共有种子植物314种,隶属于206属69科,其科包含6种分布型,属包含15种分布型。通过对上海市海岛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地理成分多样;广布性成分比例高、呈现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滨海植物区系丰富。
刘志国徐韧李华邓邦平蔡芃
关键词:种子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区系特征
沿岸化学品风险源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在对沿海化学品风险源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风险源、控制机制和风险受体的化学品风险源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3级风险管理体系,并以上海市沿海四区一县为例开展实例研究。本研究提出的沿海化学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分级方法科学可行,能够为沿海化学品风险源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刘志国徐韧蔡芃邓邦平何彦龙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风险评估
上海海域化学品环境风险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上海海域化学品风险源、化学品环境事件等环境安全形式的分析,总结剖析了当前上海海域化学品环境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业规划、应急体系构建、管理制度、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上海海域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刘志国徐韧李华蔡芃刘星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风险源上海海域
长江口外低氧区特征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通过对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长江口30°20′N-32°30′N,122°15′E-124°20′E范围海域开展的7次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长江口海域低氧现象的年际、季节变化及其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该海域夏季存在长江口和浙江南部两处低氧区域,低氧现象主要发生在20~50 m水层;低氧海域与非低氧海域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长江口海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分布状况与低氧区的存在与否未能发现相关关系。低氧区是底栖生物生物量的高值区,多毛类是其中最多的底栖生物种类,对低氧环境的耐受程度较高。
刘志国徐韧刘材材秦玉涛蔡芃
关键词:长江口溶解氧低氧区
夏季黄海南部和东海近海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5年
根据2013年夏季黄海南部和东海近海(23.5°N^35.0°N,117.5°E^125.5°E)的浮游生物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浮游动物的群落分布格局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全海域浮游动物种类共有7门16类252种(不含58种浮游幼体)。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该海域的浮游动物分为6个群落,不同群落关键种生态特征差异明显。群落Ⅰ的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群落Ⅱ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和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等;群落Ⅲ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和肥胖箭虫;群落Ⅳ的优势种为锥形宽水蚤、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和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等;群落Ⅴ的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群落Ⅵ的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强壮箭虫(S.crassa)和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黄海南部和东海近海的浮游动物分布格局与水团势力范围呈现较高的契合性,不同水团温盐等要素差异,是影响浮游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邓邦平徐韧刘材材蔡芃叶属峰
关键词:黄海南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海洋健康指数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被引量:4
2013年
为保障从海洋获得可持续的收益,需要一个全面和定量的评估和监测人类—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及可持续性的综合指标。海洋健康指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全面评估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文章介绍了海洋健康指数的概念、评估方法及全球评估结果,并针对中国的海洋环境现状,对其在中国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刘志国叶属峰邓邦平蔡芃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
上海市沿岸化学品风险源环境风险分级方法研究
2015年
为优化应急监测力量,提高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需建立科学、高效的沿海化学品风险源管理,而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是进行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对上海市沿海化学品风险源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风险源,控制机制和风险受体的化学品风险源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沿海4区1县为例开展实例研究,以期为沿海化学品风险源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刘志国徐韧余江田华蔡芃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风险评估
上海水域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统计分析及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1985—201 3年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资料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水域近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环节和原因。研究发现:(1)上海市水域化学品突发环境事故频次呈现先快速上升后下降的整体趋势,2001—2009年为事故高发阶段。其中溢油和化学品污染事故是突发事故的主要类型。(2)从空间分布看,上海市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主要发生在河道和港口码头;浦东新区和宝山区的事故次数较多。(3)运输、生产,废弃处置和装卸环节是事故高发环节;水上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偷排化学品和废水、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等安全事故及违法行为。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宏观措施。
刘志国徐韧余江蔡芃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风险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