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晋青

作品数:301 被引量:2,37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0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3篇动脉
  • 187篇冠状
  • 185篇冠状动脉
  • 124篇介入
  • 103篇介入治疗
  • 91篇冠状动脉介入
  • 80篇动脉介入治疗
  • 78篇冠状动脉介入...
  • 75篇预后
  • 75篇经皮冠状动脉...
  • 67篇心病
  • 66篇冠心病
  • 64篇经皮冠状动脉...
  • 50篇病变
  • 44篇洗脱支架
  • 43篇心肌
  • 41篇远期
  • 40篇血管
  • 40篇药物洗脱
  • 37篇动脉疾病

机构

  • 13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7篇中国医学科学...
  • 5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国家心血管病...
  • 3篇武汉亚洲心脏...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吉林省德惠市...
  • 2篇石河子市人民...
  • 2篇太原铁路中心...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301篇袁晋青
  • 188篇杨跃进
  • 181篇高润霖
  • 172篇乔树宾
  • 153篇陈珏
  • 147篇徐波
  • 103篇陈纪林
  • 86篇高展
  • 84篇吴永健
  • 71篇许晶晶
  • 69篇唐晓芳
  • 68篇宋莹
  • 65篇刘海波
  • 63篇王欢欢
  • 62篇赵雪燕
  • 59篇姚民
  • 58篇秦学文
  • 53篇宋雷
  • 51篇蒋萍
  • 46篇张茵

传媒

  • 86篇中国循环杂志
  • 48篇中华心血管病...
  • 4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8篇心血管病学进...
  • 1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1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中国实用内科...
  • 5篇南昌大学学报...
  • 4篇中华老年多器...
  • 4篇中国心脏大会...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8篇2022
  • 14篇2021
  • 17篇2020
  • 25篇2019
  • 22篇2018
  • 23篇2017
  • 16篇2016
  • 16篇2015
  • 18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16篇2004
3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再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莹许晶晶唐晓芳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张茵宋雷许连军赵雪燕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临床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BS)和进口紫杉醇洗脱支架(PES)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连续接受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或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28例冠心病患者。排除支架置入失败、位置不理想者。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等规范药物治疗。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228例患者(198名男性,30名女性)314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40.1%,平均术前参考血管直径2.80±0.47mm。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25.90±14.54mm。228例患者中118例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100例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两组在患者基本条件方面,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患者年龄大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紫杉醇洗脱支架组有更多的2型糖尿患者;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病变更多偏心性病变,其他没有差别。6个月后随访结果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再狭窄率明显低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3%比21.9%,P<0.001)。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明显低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3.8%比13.1%,P<0.001)。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晚期腔径丢失明显小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0.18±0.41mm比0.58±0.69mm,P<0.001)。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涂层支架用于临床实践有良好的疗效。
乔树宾侯青徐波陈珏刘海波杨跃进吴永健袁晋青吴元戴军尤士杰张沛高展马卫华窦克非邱洪慕朝伟陈纪林高润霖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合并贫血患者中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与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比较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01至2013-12连续入选10 724例在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贫血定义为介入术前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20 g/L。最终纳入965例贫血患者,201例纳入BP-DES组,764例纳入DP-DES组;同时还对两组患者各201例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安全性终点为术后2年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复合终点构成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效性终点为靶病变重建和靶血管重建。结果:(1)BP-DES组术后2年MACE(5.0%vs 2.0%,P=0.02)、靶血管重建(6.5%vs 3.0%,P=0.02)和靶病变重建(6.0%vs 1.8%,P<0.01)的发生率均高于DP-DES组。(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间MACE的发生率不再有显著差异(P=0.30);BP-DES组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仍高于DP-DES组(P=0.04),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有高于DP-DES组的趋势,统计学意义处于临界水平(P=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入BP-DES是靶病变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1,95%CI:1.24~6.38,P=0.01),但不是靶血管重建(P=0.12)或MACE(P=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BP-DES与第二代DP-DES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BP-DES的靶病变重建风险更高。
姜琳宋莹许晶晶唐晓芳王欢欢蒋萍高立建宋雷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冠心病贫血预后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点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操作技术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进行的1294例择期PCI并置入支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资料、介入治疗特点以及靶病变的位置、类型、长度等特征。结果糖尿病患者占20.8%,糖尿病组肥胖、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既往PCI患者的比例均较非糖尿病组高。糖尿病组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高危险型病变显著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平均治疗病变数及置入支架平均数均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为1.63±0.82处比1.51±0.77处,1.66±0.84个比1.51±0.81个,P均<0.05)。糖尿病组术前狭窄程度、预扩张球囊平均长度、最大直径、最大充盈压力以及最长充盈时间均值都显著大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91.00%±6.62%比89.81%±6.64%,17.07±6.31mm比16.07±7.28mm,2.30±1.11mm比2.12±0.94mm,996±444kPa(即9.86±4.40atm)比914±480kPa(即9.05±4.75atm),20.94±14.69s比18.26±14.65s,P均<0.05],而所置入支架平均直径则较小(3.15±0.47mm比3.23±0.43mm,P<0.05),但其他技术特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的PC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受累范围广,高危险型病变显著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在有选择的病例,PCI仍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李崇剑高润霖杨跃进陈纪林徐波乔树宾秦学文袁晋青吴永健刘海波姚民陈珏戴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血管成形术
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2
2010年
氯吡格雷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近来氯吡格雷抵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指那些接受了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仍然发生不良的心血管事件。氯吡格雷抵抗可能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P2Y12受体、CYP3A及CYP2C的基因多态性,药物吸收及活性代谢物清除的个体差异、血小板高反应性等。目前对其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就影响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唐晓芳袁晋青
关键词: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
PARIS出血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支架术后患者院内出血的预测价值--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估支架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停药模式(PARIS)出血评分对我国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并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107家医院连续入选了27 594例AMI患者,其中14 625例在住院期间成功置入DES并接受DAPT,分别采用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3型和5型及BARC 2型、3型和5型做为出血的终点事件,评价我国置入DES术后接受DAPT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和PARIS出血评分对这两种出血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患者的PARIS评分明显高于无出血患者(P<0.001)。按照PARIS评分的危险分层,以BARC 3型和5型为出血终点时,共有77例(0.53%)患者出现出血事件,高危、中危、低危患者之间的PA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中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38倍(P=0.006);出血高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4.78倍(P<0.001)。以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终点,共有223例(1.52%)出现出血事件。出血中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1.64倍(P=0.002);出血高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23倍(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ARIS出血评分对以BARC 3型和5型或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事件终点均有预测价值。对以BARC 3型和5型为终点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672]高于以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事件终点的预测价值(AUC:0.596;z=2.079,P=0.038),即PARIS出血评分对严重出血的预测价值更优。结论:PARIS出血评分对置入DES并接受DAPT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具有预测价值,并可用于危险分层。PARIS出血评分对严重出血作为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更优。
赵雪燕杨进刚范肖雪张峻吴元王杨许海燕高晓津窦克非唐熠达乔树宾苏淑红杨红梅张旭霞袁晋青李卫杨跃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药物支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索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临床影响因素,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识别出可能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全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血栓弹力图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MA_(ADP)),将入选患者分为药物抵抗组(MA_(ADP)>47 mm)与非药物抵抗组(MA_(ADP)≤47 mm)。利用临床基线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51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有781例(31.10%)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治疗下的药物抵抗。通过单因素分析及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肾功能异常(OR=3.08,95%CI:1.28~7.36)、女性(OR=2.86,95%CI:2.26~3.61)、合并糖尿病(OR=1.61,95%CI:1.33~1.95)、血小板增多(OR=1.55,95%CI:1.07~2.25)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OR=1.25,95%CI:1.02~1.54)等5个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的临床因素。结论肾功能异常、女性、合并糖尿病、血小板增多、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予以重点关注,从而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姚懿唐晓芳宋莹姜琳乔树宾袁晋青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影响因素血栓弹力图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用药基因型检测指南解读被引量:58
2015年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心血管疾病中广泛用于抗血小板的药物。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的主要心血管预后,但仍有5%~15%的患者在1年内会出现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在内的临床终点事件。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除了患者的依从性、冠心病危险因素(肥胖、糖尿病、吸烟)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外,基因变异也扮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直接参与这些药物处置、代谢、转运的基因变异。
钟诗龙韩雅玲陈纪言袁晋青孙艺红王效增李毅
关键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用药基因型检测
束支传导阻滞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束支传导阻滞(BBB)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ACS患者6 429例。根据出院诊断中是否包含BBB,将患者分为BBB组(n=159)和非束支传导阻滞(NBBB)组(n=6 270),分析比较两组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并评估BBB与行PCI的ACS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BBB组患者年龄较NBBB组更高[(62.97±11.37)岁vs(58.26±10.36)岁],体重指数更低[(25.31±3.02)kg/m2 vs(25.89±3.20)kg/m^2],肾小球滤过率[(86.89±16.15)ml/min vs(91.05±15.53)ml/mi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9.27±9.86)%vs(62.37±7.36)%]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其余基线指标以及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年随访时,BBB组的心原性死亡(2.5%vs 0.7%)和支架内血栓形成(3.1%vs 0.8%)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BBB组(P均<0.05),其余MAC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经倾向性评分调整后,2年随访时两组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B组中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NBBB患者在所有MACCE发生率上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提示,合并BBB与PCI后ACS患者临床结局无明显关联。结论:对于行PCI的ACS患者,BBB并不是远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贾斯达姚懿何晨唐晓芳宋莹许晶晶蒋萍王欢欢姜琳赵雪燕高展杨跃进乔树宾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束支传导阻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关出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和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较传统抗凝药物(例如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更有效且安全。由于它们特殊的作用机制和特异性拮抗药物的匮乏,给临床医师在处理相关出血情况时造成了困难。本文将针对NOACs相关出血风险、监测及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处理等作一综述。
徐娜袁晋青
关键词:出血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