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慧峰
- 作品数:38 被引量:28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市200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0年广州市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报告44例乙脑确诊病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44例病例发生在除南沙区和萝岗区外的10个县。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68.18%,其次是5月。81.82%的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79.55%的病例无免疫史。结论广州市自2004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脑发病率处于低水平,控制效果显著。今后仍需提高流动儿童和农村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防蚊灭蚊工作。
- 谭慧峰王大虎梁建华许建雄陈健袁俊傅传喜云雪霞张春焕
- 关键词:乙脑流行病学流动人口
- 广州市预防接种门诊人员素质及培训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市预防接种门诊从业人员的素质 ,探讨经过岗位培训后取得的成绩与其自身素质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 3~ 2 0 0 4年广州市预防接种门诊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班的学籍资料数据库进行分析 ,对不同区、县级市和不同学历、职称、年龄、工作时间人员的培训后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广州市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 36 7岁 ,中专及以下学历占 70 7% (80 2 /1134) ,医师及以下职称占 85 1% (96 5 /1134) ,非医学专业学历人员占 2 0 2 % (2 2 9/1134) ,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平均为 10 5年。培训后 ,学员成绩平均分为 6 0 9分 ,不同学历、职称、年龄、工作时间的学员培训成绩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1) ,学员成绩随学历、职称的升高而升高 ,年龄为 2 5~ 34岁、工作时间为 2~ 4年的学员成绩最高。结论 广州市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较低 ,基层免疫预防工作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 袁俊梁建华王大虎谭慧峰冯小娥李志群许阳李小芸
- 关键词:门诊医疗接种教育
- 广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对麻疹疫情状况影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情况,分析其对麻疹疫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广州市部分区、县级市抽取的8个年龄组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年龄组及历年间抗体水平的差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疫情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9年检测731人,麻疹抗体阳性688人,抗体阳性率为94.12%,具有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的人数为575人,抗体有效保护率为78.66%;2010年检测710人,麻疹抗体阳性662人,抗体阳性率为93.24%,具有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的人数为504人,抗体有效保护率为70.99%;两年间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有效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各个年龄组两两间抗体阳性率及有效保护率差异,小于1岁组及15岁以上成人组抗体水平及抗体有效保护率较低,均低于80%,按年龄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近年广州市麻疹疫情特点也是以小月龄儿童及成人病例为主,最高达到全年病例的40%及60%以上,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相符。结论抗体水平低的人群是麻疹发病的危险人群,低年龄组及成人麻疹抗体水平较低麻疹高发,是广州市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
- 云雪霞谭慧峰许建雄
- 关键词:麻疹抗体疫情
- 广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方法对广州市13个区(市)的26个居委(村)1~4岁流动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相关情况调查.结果231名流动儿童的建证率为99.6%,建卡率为91.3%.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为79.7%,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5.3%,百白破加强免疫接种率为86.8%;五种疫苗超期接种占不合格接种总人数的71.8%.对相关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分娩情况和免疫卡有无对接种合格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院内分娩者OR为3.41,有免疫卡者OR为4.23).结论广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合格率较低,应加强该人群尤其是院外分娩者及未建卡儿童的计划免疫的规范接种工作.
- 梁建华傅传喜王大虎冯小娥谭慧峰李志群袁俊许阳李小芸
- 关键词:儿童保健服务免疫规划接种
- 广州市2004年狂犬疫苗免疫原性及副反应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所使用的几种狂犬疫苗免疫原性及副反应情况,特别是及时阳转率,判断能否给暴露后全程免疫者进行及时保护以及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暴露后全程免疫者首剂后14和45 d的抗体阳转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 d及时阳转率为75.76%(100/132),45 d阳转率为99.24%,疫苗种类、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按16岁以下年龄组和16岁及以上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03,P=0.048)。884针次副反应观察中,低反应率2.04%(18/884),中反应0.23%(2/884),未见强反应;全身反应0.57%(5/884),局部反应15.72%(139/884)。结论全程免疫后15 d,抗体阳转率达到约100%,但第3针(首剂14 d)时,及时阳转率仅为70%左右,由于狂犬病最短潜伏期为5 d,使得暴露后即使全程免疫也仍存在发病的可能。广州市这几种狂犬疫苗副反应率较低。
- 袁俊梁建华王大虎张玮李志群谭慧峰冯小娥傅传喜许阳
- 关键词:狂犬疫苗阳转率副反应
- 广州市2006~2012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5
- 2014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12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水痘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2年水痘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6-2012年共报告水痘110 7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4.10/10万。冬春季高发,3-6月、12月-次年1月为高发月份;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儿童高发,发病率为556.90/10万;职业以学生为主。中小学和托幼机构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结论广州市水痘发病率高,疾病负担严重。建议将水痘纳入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
- 吴德平许建雄傅传喜蔡衍珊谭慧峰张春焕
-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特征
- 广州市部分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地区本地及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在广州市流动人口较多的两个区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集中检测脊髓灰质炎和麻疹抗体滴度。结果共调查281名儿童,建证率为84.0%。流动儿童的建证率低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基础5种疫苗的接种率低于本地儿童。除脊髓灰质炎(脊灰)Ⅱ型抗体本地和流动儿童的滴度没有差异外,其他均是本地儿童的抗体滴度高于流动儿童。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父亲职业和月生活费用对5种疫苗的接种率有影响。结论广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形势严峻,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应对。
- 傅传喜王大虎梁建华谭慧峰雷仁宇林永杰吴莉萍李曦然
- 关键词:计划免疫流动儿童儿童保健服务影响因素
- 广州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扩免)以来免疫规划工作现况,分析2011年广州市0~6岁学龄前儿童实施扩免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及2011年广东省免疫规划基础资料年报表(包括接种率数据和冷链设备数据等)及疫苗相关传染病疫情数据,对广州市所辖12个区(县)扩免实施前、后的疫苗使用数量、冷链设备配置情况、接种率、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不良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免后(2011年)共接种6057075人次,比扩免前(2007年)增加1729224人次,增加了39.96%(1729224/4327851)。扩免后,全市共有疫苗运输车10辆、冷藏车7辆、普通和低温冷库33座、普通和低温冰箱1031台、冷藏运输箱802个、冰排13455个,冷链设备总数量较扩免前增加了11.42%(1572/13766)。相关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99.18%~99.69%),与扩免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率扩免前为7.43/10万(394/5304015),扩免后为5.98/10万(444/742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扩免后,除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发病率升高外,结核病、乙肝、麻疹、乙脑、新生儿破伤风、甲肝、流脑发病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流脑均无病例报告。结论广州市开展扩免工作以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扩大免疫相关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 李志群许建雄蔡衍珊陈健谭慧峰张春焕
-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 广州市2007年与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比较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分析2008年与2007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比较两年间流行特征的异同,为2008年后半年麻疹的控制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疫情监测系统数据》中麻疹的个案资料,抽取广州市2007年3~9月的2809例麻疹病例,及2008年1~5月的1003例病例,对其免疫史情况、发病年龄构成、户籍性质分布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年间麻疹病例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上半年,相比2007年8月龄~14岁麻疹免疫目标人群发病所占比例下降(P<0.05),未到初免年龄(8月龄)病例中6~8月龄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两年中免疫空白病例仍然是发病的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仍然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结论麻疹免疫目标人群的麻疹控制较2007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非目标人群(8月龄~14岁以外人群)、免疫空白人群及流动人口是麻疹控制的重点。
- 云雪霞许建雄梁建华谭慧峰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 2001-2006年广州市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1-2006年麻疹血清学监测的状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广州市2001-2006年疑似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06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4498例,阳性率为63.67%。发病年龄以少儿和青年为主,大多数病例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结论应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MV接种率,加强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才能有效消除麻疹。
- 张伟狄飚吴新伟梁健华傅传喜谭慧峰谢华萍
-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