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晓序
- 作品数:34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论约束条件与中国式渐进改革道路的选择被引量:1
- 2003年
- 尽管改革是人类有意识的自觉的制度选择过程 ,但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改革路径 ,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基于这样的认识 ,文章从约束条件入手 ,探讨了中国摒弃“休克疗法”、选择渐进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一个侧面揭示出 ,为什么中国式渐进改革偏离了西方正统经济学开出的“处方” ,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赛晓序董文芳
-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经济改革
- FDI对胶东半岛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依据1984~2005年胶东半岛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GDP时间序列数据,对FDI与胶东半岛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即FDI对胶东半岛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FDI产生的供给效应对胶东半岛的GDP的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胶东半岛的GDP增长也对FDI的流入产生极大的吸引作用。
- 赛晓序张木亮
- 关键词:FDI胶东半岛经济增长
- 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的差异之透析被引量:6
- 2003年
-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有两条改革路径可供选择 :一是激进改革 ,二是渐进改革。对于不同改革路径之间的差异 ,人们往往只是从改革速度快慢的角度去理解。事实上 ,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的差别不仅是广泛的 ,而且是深刻的 ,从改革的方式、方法 ,到改革的性质、目标 ,都各不相同。全方位地透视和对比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 ,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问题、改革的“速率”问题、改革的局部和整体问题、改革中的“破”与“立”问题、改革的过渡性制度安排问题、改革中的双轨制问题、改革中的试验与设计问题、改革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改革的性质和目标问题等九个方面。
- 赛晓序
- 关键词:激进改革
- 关于“寻租”现象的思考被引量:4
- 2003年
- 赛晓序
- 关键词:寻租活动寻租性腐败布坎南寻租问题微观经济主体
- 体制转型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探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农民收入过低的直接后果是农村的巨大消费市场无法启动,造成内需不足,经济发展缺乏活力。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有历史方面的、政策方面的,也有制度方面的。
- 秦玉霞赛晓序姜纪红
- 关键词:社会转型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
- 对中国式渐进改革前景的思考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以客观现实为背景 ,从是否需要坚持渐进式改革和能否坚持渐进式改革两方面入手 ,探讨了中国式渐进式改革的处境和出路。
- 赛晓序
- 关键词: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社会保障制度
- 前苏联发展科技的经验教训
- 1999年
- 90年代初,曾盛极一时的前苏联分崩离析。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停滞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而经济上的危机又与科技进步缓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认真总结、汲取前苏联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正确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 赛晓序董文芳艾玉
- 关键词:计划经济体制科技成果转化
-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关系辨析
- 1999年
-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对立是由于它们分别属于不同性质的经济;而两者的统一则表现为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因此,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 赛晓序
- 关键词:公有制非公有制对立
- 谈“科教兴澳”
- 1999年
- 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总方针,我国顺利解决了澳门问题。澳门将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处于世纪之交的这一历史转折,对于澳门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能否抓住历史机遇,顺应世界知识经济之大潮,加快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不仅关系到澳门能否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而且事关澳门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 赛晓序曹玉梅
- 关键词:经济发展教育改革
- 论中国式渐进改革的特点及优势被引量:3
- 2004年
- 尽管在定义和解释中国改革方式问题上,渐进式改革得到了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但对其特点则说法不一。中国式渐进改革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1)从旧体制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寻找改革的突破口;(2)先试验、后推广,由点到面逐步展开;(3)阶段性改革目标和过渡性制度安排相统一;(4)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5)体制外先行,双轨过渡。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特点本身又构成中国式渐进改革的优势。
- 赛晓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