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梅
-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或出院90 d内病死者为病死组(36例),其余为存活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blood 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组与存活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AFP、PTA、血钠(serum sodium,Na)、白细胞(leukocyte,WBC)、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Gl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TA和SCr是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19,P=0.006;OR=5.594,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TA和SCr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32、0.828,相应Cut-off值分别为21%(敏感度64%,特异性72%)和128μmol/L(敏感度69%,特异性88%)。结论 PTA和SCr为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TA为保护因素,SCr为危险因素。
- 赵俊梅张璐赵培利李艳静刘坤赵志军王建英陈璀刁青段银环李明慧谢尧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3例的疗效与病毒载量、ALT水平的关系
- 2009年
-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极易慢性化,中医中药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独特.为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三合一"疗法治疗慢乙肝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总结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三合一"疗法疗效与病毒载量、ALT水平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
- 杨丽敏王守云吴立海赵俊梅
- 关键词:疗效病毒载量ALT慢乙肝慢性化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T3(TT3)、总T4(T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反式T3(rT3)、促甲状腺素(TSH)。结果随着慢性肝炎病情的加重,血清中TT3、TT4、FT3、FT4、TSH降低和rT3明显上升。结论甲状腺功能的变化随患者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血清甲状腺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 杨丽敏王守云吴立海赵俊梅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甲状腺功能
- 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73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按病因、发病性质分组,回顾性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PTA等生化指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腹腔感染等合并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上述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1)73例重型肝炎中单独HBV感染占65.75%,酒精性肝病5例(6.85%),药物性肝损伤6例(8.22%),戊型肝炎2例(2.74%),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2.74%),重叠病因7例(9.59%),其他因素3例(4.11%);按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分亚急性12例(16.43%),慢性肝炎基础上11例(15.07%),肝硬化基础上重型肝炎50例(68.49%);无肝性脑病表现占41.10%,有肝性脑病表现占58.90%;(2)重型肝炎死亡率,以酒精性肝病和重叠因素基础上为66.67%,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占50%,HBV相关重型肝炎死亡率为18.75%;73例重型肝炎总体病死率为28.77%,其中肝硬化组死亡率(40%)高于非肝硬化组(4.3%),P=0.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无肝性脑病重型肝炎死亡率3.33%,有肝性脑病组死亡率46.51%,肝性脑病Ⅲ、Ⅳ期死亡率72.73%;(3)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可能与死亡相关的9个因素,分别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肌酐、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重型肝炎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是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率低至18.75%的丰要原因之一.
- 赵俊梅张璐杜庆玮穆彩琴任玉莲胡蕾平申戈庄立伟路遥邱国华孙庆丰吴云忠杨民李明慧谢尧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白蛋白凝血酶原
- 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并发症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6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和腹腔感染等主要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4.91±13.30)岁。存活60例,平均年龄(43.60±11.14)岁,病死36例,平均年龄(47.18±16.3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268)。(2)根据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96例患者中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7例(17.71%),慢性肝炎基础上的慢加急/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7例(17.71%),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肝功能衰竭62例(64.58%)。有肝性脑病表现者60例(62.50%)。(3)所有患者中病死36例,总体病死率为37.50%。单因素分析表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与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显著相关(χ~2=10.41,P=0.001;χ~2=13.70,P<0.001;χ~2=42.84,P<0.001)。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未并发者(51.67%vs 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Ⅲ、Ⅳ期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OR=30.509,95%CI:6.212~149.845;OR=69.161,95%CI:12.216~391.571)。结论Ⅲ、Ⅳ期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 赵俊梅赵培利张璐邱海燕李艳静段银环孙谢文邢剑侠刘坤赵志军陈璀刁青王建英李明慧谢尧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并发症预后
-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脊髓病2例
- 2002年
- 段银环孙谢文李秀霞杨文军赵志军赵俊梅
-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肝性脊髓病病例报告
- “三合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病毒载量、ALT水平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三合一"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与病毒载量、ALT水平的关系。方法:给予"三合一"疗法,包括:内服系列中药(肝饮Ⅰ号、肝饮Ⅱ号)12周,随访12周;中药"扶正拔毒膏"膏剂穴位贴敷;理疗离子导入。结果:应答组治疗前HBVDNA水平显著低于无应答组,治疗前ALT水平及治疗过程中ALT升高程度显著高于无应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三合一"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与病毒载量、ALT水平有密切关系。
- 杨丽敏王守云吴立海赵俊梅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各型肝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刘坤杨亚萍孙谢文段银环赵培利赵俊梅苗亮陈璀刁青王晋生
-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慢性HBV感染者随疾病进展加重,其免疫功能逐步降低,与HBV复制水平密切相关。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的DNT细胞显著升高及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病核苷类药物免疫系统
- “三合一”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 王守云尚金霞王玉华彭勋杨丽敏王靖刘泉杨亚萍王晋生刘坤齐丽韫孙谢文赵志军陈寒冬赵俊梅
- 该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多途径给药、多法联用、内外合治的治疗理念。课题针对慢乙肝治疗现状,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低、副作用大,联合中药(汤剂内服+外用膏剂)及肝病治疗仪,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临床抗病毒疗效,减少副作用,获...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治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 长期抗病毒治疗对Child-Pugh 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Child-Pugh 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B级组(100例)和C级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定量及Child-Pugh评分、生存率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肝功能指标与凝血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两组患者Alb、ALT及PT水平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AST及CHE等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等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HBV DNA定量及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B级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71.28%,显著高于C组的55.64%(P=0.016)。结论:Child-Pugh 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过长期抗病毒治疗,其5年累积生存率均能超过50%,Child-Pugh分级较差组经长期抗病毒治疗后也能够获得多项指标的获益。
- 刘坤赵培利李艳静赵俊梅段银环王守云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CHILD-PUGH分级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