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业祥 作品数:18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文学 语言文字 更多>>
论《约伯记》《、诗篇》、《耶利米哀歌》的“身体性” 2005年 希伯来圣经中的三篇重要作品《约伯记》、《诗篇》和《耶利米哀歌》在文学表达上具有一个共同特性:身体性。身体性在其中具有各种存在形态,它可以看成是对上帝神性的深切体验。而身体性对于文学、美学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邱业祥关键词:《约伯记》 《诗篇》 身体性 身体感觉 审丑 文学的嬗变与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次经、伪经叙事文学研究 希伯来圣经正典形成之后,一些相关的犹太文学被排除在外,形成一批典外文献,学界一般称之为次经与伪经。由于其非正典性以及其它因素,次经、伪经并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将次经、伪经文学视作一个整体,试图从文学、历史、文化的角度,... 邱业祥关键词:叙事文学 叙事艺术 文学评价 文学嬗变 文献传递 《论语》、《道德经》中的“无己”与基督的“虚己” 被引量:2 2012年 理雅各( James Legge)①试图对儒家思想进行补足和修正,同时也认为基督教应该欣赏甚或吸收其优秀成分。②当然,关于前者,理雅各在其《中国经典》( Chinese Classics) 及其它诸多译著、论著中着墨颇多; 后者则少有直接论及,但是不可谓无,例如他试图通过彰显孟子之"性善论"来纠基督教"原罪论"之偏。③不过。 邱业祥关键词:JAMES DAO CHRIST HUMILITY KENOSIS 性善与原罪的连通——评理雅各的《孟子·导言》 理雅各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伟大翻译者。他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直到1897年生命的终结,翻译完成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儒家经典,以及《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等道家经典,并且也... 邱业祥文献传递 《普罗塔戈拉》中的苏格拉底与家奴 2011年 《普罗塔戈拉》开头处,柏拉图特别写到了"家奴"。此处并非多余,而是大有深意。柏拉图通过这个"家奴"将所谓的"朋友"和"家奴"所代表的俗众与苏格拉底代表的哲学之间的裂缝很刺眼地揭示出来。而苏格拉底显然明知这个裂缝的存在,但仍要孤独而执著地作为一根刺,插入俗众的灵魂之中。这或许就是柏拉图认识到的哲学的宿命。 邱业祥关键词:苏格拉底 家奴 哲学 温州教会的形成 许多学者为了探究中国基督教的未来,已经考察了温州教会的发展历史,但其起源尚无人追究。本文即意在探究温州教会历史起源,关注第一代传教士(1866—1911)的事工,以及温州基督徒如何努力建立一个"自治"、"自养"、"自传"... 芮拉结 邱业祥文献传递 经文辩读与理雅各对“God”和“上帝”互译的经学及神学基础 2016年 理雅各将'God'与'上帝'进行互译及其提出的儒教一神论,是他在儒家古代经典和基督教经典之间进行'经文辩读'的成果之一:对儒家经典文献的注疏、训解与阐释,对基督教圣经的解经、释经以及在两者之间的互读、互释,构成了这一互译的经学基础;同时,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开放的背后,又是基于上帝的普遍启示以及相对于上帝之绝对性、超越性的人之有限性的基督教神学基础。这两者恰恰呼应了经文辩读的根本祈愿,因为'经文辩读'所要做的,即在意识到作为自我的有限性,意识到自我永不可能是中心和占有绝对性之后,将自我的根本经典面向他者打开。 邱业祥关键词:GOD 上帝 经学 圣经批评与后殖民主义研究:走向后殖民主义视角 被引量:2 2008年 后殖民主义视角是圣经批评中最为有效、最具启发性、最有解放意义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三个不同的维度:对古代文本的分析,对现代解读的分析,对读者的分析。在对三者的分析中,其中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和权力的问题都会浮现出来。因而后殖民主义视角的圣经研究也是"解放"和"去殖民化"的过程。 费南多 F.斯果维亚 邱业祥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圣经批评 《吉尔伽美什》洪水故事观照下的圣经洪水故事 被引量:3 2014年 底本理论认为《创世记》6—8章是对先前存在的J底本和P底本的重新编修,这一观点缺乏原始材料支撑,而且会产生很多问题。既然我们仅仅拥有最终正典化的圣经文本,那么对《创世记》6—8章之形成的最简单理解是,假定一位单独的作者写下了这一单独的文本。当将圣经洪水故事视为统一的整体时,就会发现它与史诗《吉尔伽美什》第1 1块泥板一一对应,且顺序相同。不仅如此,至少有六条论据可以论证《创世记》6—8章的作者直接借用了史诗《吉尔伽美什》中的洪水故事,只是又添加了一些材料以表现以色列独特的神学观念,例如-神论、道德与宗教的紧密相连和约的观念等。 加里·A·伦茨伯格 邱业祥关键词:《吉尔伽美什》 隐匿的对话:丁韪良《喻道传》中的《孝子觅父》与中国古代文本 2021年 丁韪良《喻道传》中的《孝子觅父》尽管是一篇纯正的基督教喻道文学,却具有一种充分的中国处境化色彩。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它既与传扬孝道的《二十四孝》形成隐秘的对话——这种对话是批判中的肯定,又与明清文学和故事中的寻亲情节模式构成互文本性的呼应,最后又通过文末的评点“企真子曰”来实现基督教化的转换,将原本用以彰显和训导儒家父系家庭组织中的礼法伦理的中国式寻父故事类推、类比为寻求和爱上帝之心,并在肉身和灵魂二分的基础上将父子血缘亲情和五伦之孝转向超越性的人神之爱。 邱业祥关键词:《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