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3篇心肌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介入
  • 6篇介入治疗
  • 5篇山莨菪
  • 5篇山莨菪碱
  • 5篇莨菪
  • 5篇莨菪碱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动脉内
  • 4篇血管
  • 4篇再灌注
  • 4篇冠状动脉内
  • 4篇灌注
  • 3篇动脉介入

机构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肿瘤研...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20篇郝国桢
  • 16篇傅向华
  • 14篇吴伟力
  • 14篇李世强
  • 14篇谷新顺
  • 13篇姜云发
  • 11篇刘君
  • 9篇李亮
  • 7篇马宁
  • 7篇范卫泽
  • 6篇苗青
  • 4篇刘晓堃
  • 4篇薛玲
  • 3篇刘丽华
  • 2篇王占启
  • 2篇田英平
  • 2篇蔚永运
  • 2篇屈长强
  • 2篇王士杰
  • 1篇贾春华

传媒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临床荟萃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8
2003年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傅向华马宁刘君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姜云发屈长强李亮郝国桢刘晓堃王占启田英平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冠脉内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再流的逆转作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逆转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NR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52例;男204例,女48例。发生NRP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山莨菪碱联合替罗非班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冠脉内有创压、心率、PCWP、LVEDP、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内有创压、心率、LVEDP及PCWP无明显影响,而联合用药组冠脉内有创压、平均冠脉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LVEDP及PCWP降低但较替罗非班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改善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明显(均P<0.001)。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均无死亡、再次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可显著逆转AMI后NRP,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范卫泽傅向华姜云发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刘君郝国桢薛玲李亮
关键词:替罗非班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
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正>目的:探讨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TRU)的可行性。方法:40例(男性3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9.3±9.1岁)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困难的不稳定性心肌缺血的PCI患...
傅向华马宁刘君吴伟力苗青王燕李世强谷新顺郭靖涛姜云发李亮郝国桢张斌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心电图判定的存活心肌与梗死前心绞痛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应用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SPECT)结合(ERNA)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UCG)的心功能变化综合评价冠脉内心电图(IC-ECG)判定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存活心肌与...
吴伟力傅向华马宁谷新顺李世强李亮刘君苗青姜云发郝国桢
文献传递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 Ⅱ~Ⅲ级患者的预后评价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3 0天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KillipⅠ级组 91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3 8例 ;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 77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44例。分别比较第 1个月、第 2~ 12个月患者死亡率。结果 :在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中 ,接受PCI治疗患者第 1个月、第 2~ 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明显下降 ( 6 8%vs.18 2 %、9 1%vs.12 1%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心功能KillipⅠ级组中 ,接受PCI治疗患者第 1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下降 ( 2 6%vs .5 7%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第 2~ 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1个月内行PCI治疗能减少死亡率 。
刘晓堃郝国桢刘君傅向华张强李世强谷新顺吴伟力尚小明姜玉如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独立于侧支循环的心脏保护作用
<正>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产生的缺血预适应(IP)独立于冠脉侧枝循环或协同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4例发病6小时内接受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按有无梗死前48小时内心绞痛随机分成有梗死前48小时内心...
吴伟力傅向华马宁谷新顺李世强李亮刘君苗青姜云发郝国桢
文献传递
前列腺素E_1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刘晓坤郝国桢苗青傅向华
关键词:前列地尔心肌疾病心室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逆转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52例,发生无再流47例,随机分为A组(替罗非班组)和B组(盐酸山莨菪碱联合替罗非班组),观察冠状动脉内SBP、DBP、MBP、H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计帧数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冠状动脉内用药后SBP、DBP、MBP、HR、LVEDP及PCWP无明显变化,而B组用药后冠状动脉内SBP、DBP、MBP、HR明显升高(P<0.05或P<0.01),LVEDP及PCWP降低,但与用药前及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明显改善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计帧数,B组效果更明显,均P<0.01。2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均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可显著逆转AMI后无再流,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范卫泽傅向华谷新顺姜云发吴伟力李世强刘君郝国桢薛玲李亮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替罗非班山莨菪碱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判定存活心肌的价值
2003年
目的 应用99mTc MIBI心肌断层显像 (SPECT)评价冠状动脉内心电图 (IC ECG)判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5 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 (LAD)达到TIMI3级血流后IC ECG自PTCA导引导丝尾端引出作为参照基线 ,在进一步球囊扩张时IC ECGST段再次抬高大于 0 2mV时认为具有判定梗死相关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意义。测定并比较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心室梗死相关区域节段性缩短率 (LVSS)与射血分数 (LVEF) ,梗死区域存活心肌通过恢复早期静息与硝酸甘油介入两次99mTc MIBISPECT量化判定。结果  41例病人 (A组 )行直接PTCA时IC ECGST段明显抬高 ,15例 (B组 )未出现相应变化 ,A组LVSS、LVEF在恢复期均显著大于B组 ,两次99mTc MIBISPECT显示 ,硝酸甘油介入后显像A组梗死缺损区面积明显减少 ,核素放射性计数百分比亦明显增加 ,B组则无明显改变 ,说明A组梗死区域有较多存活心肌 ,与IC ECTST段抬高意义一致。结论 直接PTCA过程中可通过球囊扩张时IC ECGST段抬高变化初步判定梗死相关区域的心肌活性。
吴伟力傅向华马宁谷新顺李世强李亮刘君姜云发郝国桢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心肌梗塞心肌活性PICA心肌缺血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正>目的: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期间,208例(男性159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5...
傅向华马宁刘君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姜云发屈长强李亮郝国桢刘晓堃王占启田英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