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骏

作品数:21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栓塞
  • 11篇肝动脉
  • 10篇介入
  • 8篇细胞
  • 8篇化疗
  • 8篇肝细胞
  • 7篇动脉
  • 7篇鼠肝
  • 7篇介入治疗
  • 7篇肝癌
  • 7篇大鼠肝
  • 6篇动脉化疗
  • 6篇栓塞术
  • 6篇细胞癌
  • 6篇肝动脉化疗
  • 5篇动脉化疗栓塞
  • 5篇化疗栓塞
  • 4篇肿瘤
  • 4篇介入性
  • 4篇肝动脉化疗栓...

机构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法兰克福大学
  • 1篇武汉市普爱医...
  • 1篇德国蒂宾根大...

作者

  • 20篇钱骏
  • 14篇冯敢生
  • 5篇郑传胜
  • 5篇夏风
  • 4篇梁惠民
  • 4篇王勇
  • 3篇钱坤
  • 3篇尹君
  • 3篇吴汉平
  • 2篇黎维勇
  • 2篇尹军
  • 2篇邓宪波
  • 2篇王伟
  • 1篇彭俊红
  • 1篇倪岚
  • 1篇孔祥泉
  • 1篇陈葆竑
  • 1篇周利华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诊断
  • 1篇第十届中国介...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芨在介入治疗大鼠肝细胞癌实验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被公认为治疗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1].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肝细胞癌大鼠模型,在此模型上考察以白芨微粒作肝动脉栓塞剂并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免疫反应调节剂相比介入治疗大鼠肝细胞癌的疗效.
钱骏郑传胜吴汉平黎维勇Vossoughi DaryuschElsie OppermannThomas Vogl冯敢生
关键词:白芨大鼠肝细胞介入治疗成药肝动脉栓塞
白芨应用于大鼠实验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比较白芨和免疫反应调节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介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ACI大鼠肝细胞癌实验中的疗效。方法在70只♂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Hepatom3924A肝癌瘤块(2mm3),移植术后13d进行磁共振(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第14天时,经腹部切开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至肝动脉而采取以下介入治疗方案(A)丝裂霉素+碘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n=10);(B)丝裂霉素+碘油+链球菌提取物(OK432)+IL2(n=10);(C)丝裂霉素+碘油+烟曲霉素(TNP470)(n=10);(D)丝裂霉素+碘油+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n=10);(E)丝裂霉素+碘油+白芨(n=10);(F)丝裂霉素+碘油+白芨+肝动脉结扎(n=10);(G)丝裂霉素+碘油(对照组,n=10)。13d后再次进行MRI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V2变化,比较肝肿瘤体积生长率V2/V1。结果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前肿瘤体积之比(V2/V1)分别为A组7.30、B组6.53、C组4.01、D组7.78、E组6.28、F组1.53、G组9.14。与对照组相比,采取B、C、E、F组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抑制肝肿瘤的生长(P<0.05),而采取A、D组的治疗方案在肿瘤生长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F组的疗效最佳且未见肝内肿瘤转移。结论白芨作为肝动脉栓塞剂并结合化疗药和肝动脉结扎?
钱骏郑传胜吴汉平Daryusch VossoughiElsie OppermannVogl Thomas冯敢生
关键词:肝细胞白芨介入治疗
不典型部位(肝、脾、胃壁、纵隔)胰腺假性囊肿的CT诊断
1994年
本文阐述了应用CT分析研究非典型部位胰假性囊肿的发病率、形态学及病因。
钱骏
关键词:胰腺囊肿形态学
肝动脉阻断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的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肝肿瘤行肝动脉栓塞术后肿瘤组织缺氧产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材料与方法24只Wistar大白鼠肝左叶种植Walker-256肿瘤后随机分为两组,肿瘤植入后第8d行肝动脉结扎和单纯开腹手术。术后第1、3、7、12d各处死3只大鼠,取出肝肿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平均光密度;SPSS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动脉结扎术后第1、3d,肝动脉结扎组的HIF-1α及VEGF表达显著高于剖腹对照组(P<0.05)。术后第7、12d,HIF-1α与VEGF表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结扎组中,HIF-1α与VEGF表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0,P<0.05)。结论肝动脉阻断后缺氧微环境刺激肿瘤细胞通过HIF-1通路产生适应性改变。
王勇冯敢生钱骏尹军夏风
关键词:肝动脉阻断缺氧诱导因子
经肝动脉灌注GRGDSP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大鼠肝肿瘤的机制
2006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GRGDSP(Gly-Arg-Gly-Asp-Ser-Pro)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鼠肝肿瘤生长与转移的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0只制作为肝癌模型,随机分为:A组(n=10),即TACE+GRGDSP组;B组(n=10),即TACE组及C组(n=10),即生理盐水组.介入术前及术后12d分别MRI检查计算肿瘤体积生长率V2/V1.术后行病理学检查计算肝肿瘤坏死率及转移情况,并采取免疫组化检测、吸光度分析von-Willebrandfactor(Ⅷ因子)和Ki6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存活26只大鼠,V2/V1值及Ki67阳性表达吸光度值(A,B,C组分别为4.4±0.7,7.0±1.1,13.0±1.7;0.21±0.05,0.30±0.06,0.38±0.04)比较:总体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112.97,P<0.01;F=25.81,P<0.01),A组低于B,C二组(P<0.05),B组亦低于C组(P<0.05);肝内转移灶数及Ⅷ因子阳性表达吸光度值(A,B,C组分别为4.89±1.25,6.63±1.60,7.22±1.92;0.18±0.02,0.22±0.02,0.23±0.02)比较,总体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5.04,P<0.05;F=15.62,P<0.01),均为A组低于B,C组(P<0.05),而B,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坏死率(A,B,C组分别为60.33±4.68%,55.80±5.23%,32.56±4.84%)比较,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F=76.15,P<0.01),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高于C组(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GRGDSP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鼠肝肿瘤具有显著抑制移植性肝肿瘤生长和肝内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有GRGDSP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增生.
尹君梁惠民钱骏夏风王勇邓宪波王伟冯敢生
关键词: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被引量:50
2003年
钱骏冯敢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治疗性栓塞免疫功能肝功能
同种移植大鼠肝细胞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磁共振表现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采取同种移植技术 ,在ACI大鼠建立 1种理想的、适合于介入治疗和MRI观察的肝细胞癌模型。方法 在 1只雄性ACI大鼠背部皮下注射MorrisHepatoma 392 4A肝癌细胞。 13d后从生长的肿瘤中切取 1mm3 瘤块移植到另外的雄性ACI大鼠左肝包膜下 (共 12只 ) ,移植术后 14d利用MRI观察肿瘤体积及其特征 ,并取肿瘤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移植术后 14d时 ,MR检查见所有ACI大鼠肝内均长出孤立性结节状肿瘤 ,不伴有转移和腹水 ,肿瘤平均体积为 (0 .0 90±0 .0 0 8)cm3 。在所有被移植大鼠中 ,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 ,在T2 WI上呈高信号。病理切片检查示肿瘤内无明显坏死和出血 ,其周围血管丰富。结论 该种建立肝细胞癌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便 ,易于重复 ,移植成功率高 ,肿瘤生长速度适宜 ,无转移和腹水 ,MR检查效果良好 ,尤其适于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
钱骏冯敢生Truebenbach JochenPereira PhilippeHuppert PeterClaussen Claus
关键词: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介入性放射学
ACI大鼠肝细胞癌模型的免疫化疗栓塞术研究
2005年
目的:评价生物反应调节剂(BRM)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ACI大鼠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在30只雄性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 Hepatom 3924A肝癌瘤块(2 mm3),移植术后13天行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第14天时,经腹部切开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而采取以下3种介入治疗方案:①A组,0.1 mg丝裂霉素、0.1 ml碘油、7.5μg TNFα和5×103IU IL-2(n=10);②B组,0.1 mg丝裂霉素、0.1 ml碘油、0.05 mg链球菌提取物(OK-432)和5×103IU IL-2(n=10);③C组(对照组),0.1 mg丝裂霉素、0.1 ml碘油(n=10);13天后再次行MRI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V2变化。比较肝肿瘤体积生长率V2/V1。结果:肿瘤治疗前和治疗后体积分别为A组0.0377 cm3和0.2752 cm3;B组0.0344 cm3和0.2233 cm3;C组0.0380 cm3和0.3398 cm3。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前肿瘤体积之比(V2/V1)分别为A组7.31、B组6.53、C组9.14。与对照组相比,采取A组的治疗方案能抑制肝肿瘤体积的生长(P=0.042),采取B组的治疗方案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04)。结论:采取免疫化疗栓塞术能有效抑制ACI大鼠肝细胞癌的生长。
陈葆竑钱骏梁惠民Vossoughi DaryuschOppermann ElsieVogl Thomas冯敢生
肝血管瘤合并动静脉瘘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合并动静脉瘘(AVF)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性表现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合并AVF的26例CHL的完整DSA及经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PLE-TAE)治疗的资料。改进造影技术采集DSA图像,采取超选择插管行PLE-TAE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瘘口及少量无水酒精闭塞瘘口后再行PLE-TAE等处理方法。结果:CHL合并的AVF的DSA的特征性表现为瘘口较为局限,多位于瘤周近供血动脉处;以周围型动-门静脉瘘(APVF)为多见;分流量多较小;AVF供血动脉无浸润破坏现象。对瘘口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后,AVF中碘油沉积静脉数较TAE前DSA显著减少(P<0.01),邻近肝组织亦未见明显碘油异常沉积。结论:CHL中AVF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有特征性DSA表现。通过适当处理可以显著减少或避免PLE异常沉积及其可能造成的肝脏和肺脏纤维化。
尹君梁惠民冯敢生郑传胜钱骏
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CI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在介入治疗实验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评价在ACI大鼠肝细胞癌模型进行多种介入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该模型在介入治疗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5 8只雄性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Hepatoma 3 92 4A肝癌瘤块( 1mm3) ,移植术后 13d行MR检查 ,测量肿瘤体积 (V1) ,第 14天时 ,经腹部切开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而采取以下介入治疗方案 :(A)丝裂霉素 4只 ;(B)降解淀粉 4只 ;(C)碘油 5只 ;(D)肝动脉结扎 4只 ;(E)丝裂霉素 +降解淀粉 4只 ;(F)丝裂霉素 +动脉结扎 5只 ;(G)丝裂霉素 +碘油 5只 ;(H)降解淀粉 +动脉结扎 4只 ;(I)碘油 +动脉结扎 4只 ;(J)丝裂霉素 +聚丙交酯复合乙交酯 (poly lactid co glycolid ,Plcg)微球 4只 ;(K)丝裂霉素 +碘油 +动脉结扎 4只 ;(L)丝裂霉素 +降解淀粉 +动脉结扎4只 ;(M) 0 9%生理盐水 (对照组 ,7只 )。 13d后再次行磁共振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 (V2 )变化 ,并对各组间V2 /V1的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移植率为 10 0 %。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前肿瘤体积之比 (V2 /V1)分别为A组 4 5 0 ,B组 12 73 ,C组 15 84,D组 10 17,E组 90 2 0 ,F组 7 16,G组 4 0 8,H组 3 45 ,I组 9 99,J组 2 86,K组 3 76,L组 7 71,M组 2 7 12。与对照组相比 ,采取A、G、H、J和K组方法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 χ2 值分别为 5
钱骏Truebenbach JochenEul ThomasGraepler FlorianPereira PhilippeHuppert Peter冯敢生Claussen Claus
关键词:肝细胞癌统计学移植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