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病理
  • 2篇症状
  • 2篇随访
  • 2篇随访分析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临床随访
  • 2篇临床随访分析
  • 2篇临床症状
  • 2篇内镜
  • 2篇非特异性
  • 1篇电图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 1篇原性
  • 1篇增殖物激活受...
  • 1篇诊治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机构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陈晶
  • 7篇李国熊
  • 6篇李丽
  • 5篇吴蓉
  • 4篇周刚
  • 2篇杨文君
  • 1篇吴建良
  • 1篇付金龙
  • 1篇叶月芳

传媒

  • 3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食管胃黏膜异位的诊治
2012年
食管是消化道中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HGM)最易发生的部位,尸检发现食管HGM检出率高达70%,但国内报道不足1%。食管HGM多无症状,极少数发展为食管腺癌,内镜检查极易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陈晶李国熊
关键词:胃黏膜食管
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的临床随访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我院6年来发现的175例回肠末端溃疡病例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随访观察85例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患者。结果 85例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度胃肠道症状,包括慢性腹泻和/或腹部疼痛/不适;溃疡多表现为多发、表浅和小(3-6 mm),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无论用药与否未发现患者症状加重,χ^2分析显示用和不用药物对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症状疗效无影响(P〉0.05);随访42例发现腹痛、腹泻、饮酒是影响非特异性小肠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2例腹痛腹泻症状持续患者最后诊断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结论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大多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反应,病因不明,预后良好,临床可随访观察,腹痛、腹泻、饮酒是影响非特异性小肠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
吴蓉李国熊周刚李丽陈晶张胜娇
关键词:临床症状预后内镜病理
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的临床随访分析
目的 分析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研究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6年来发现的175例回肠末端溃疡病例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随访观察85例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患者,直至201...
吴蓉李国熊周刚李丽陈晶张胜娇
关键词:临床症状预后内镜病理
青蒿琥酯对非酒精性脂肪炎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青蒿琥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正常组每天予以标准饲料喂养,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治疗8周后,提取肝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SREBP-1c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光镜观察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在模型组中不仅PPARγ蛋白表达(1.67±1.01)明显减少,而且SREBP-1c蛋白表达(3.27±1.03)明显增多(均P<0.01);青蒿琥酯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PARγ蛋白表达增多,SREBP-1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青蒿琥酯高剂量组PPARγ为(3.21±1.02),SREBP-1c为(1.32±0.77),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各剂量组能提高SOD和GSH-Px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结论青蒿琥酯治疗大鼠NASH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和下调SREBP-1c的表达有关。
陈晶李丽叶月芳
关键词:青蒿琥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1例误诊长达16年成人腹型癫痫报道兼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避免成人腹型癫痫的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误诊长达16年成人腹型癫痫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成人腹型癫痫罕见,误诊长达16年鲜见报道,应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论周密的临床思维、详尽的综合分析及腹痛发作时脑电图检查是减少该病误诊的关键,一旦诊断明确,应规范地进行抗癫痫治疗。
陈晶李国熊付金龙
关键词:成人腹型癫痫误诊脑电图
显微镜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探讨可能影响显微镜结肠炎(MC)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4月该院门诊以水样腹泻为主诉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结肠镜检查,多点取肠黏膜活检,行组织病理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患者的病史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水样腹泻患者中诊断为MC 3例(3/102,2.94%),其中胶原性结肠炎(CC)3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4~36岁,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C)0例。结肠镜下肠黏膜基本正常或仅表现为轻度的充血水肿;病理组织学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上皮下胶原带增厚。近期服用降糖药、质子泵抑制剂(PPIs)、面食等因素可能与MC发病关系密切。结论 MC是慢性水样腹泻的重要原因,临床症状及结肠镜表现均无特异性,慢性腹泻患者应尽早行结肠镜下多点活检明确诊断,其发病可能与使用某些药物(如降糖药、PPIs)和某些食物(面筋)有关。
吴蓉李国熊杨文君李丽陈晶周刚方家恒
关键词:胶原性结肠炎面筋
消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01月-2015年0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32例,男性90例,女性42例,年龄23-90岁,平均年龄55.1&#177...
吴蓉李国熊李丽周刚吴建良陈晶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幽门螺旋杆菌
2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均经病理证实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发生在直肠最多,占50.0%(13/26);Syn和CgA阳性率分别为92.31%和76.92%,Ki-67的表达阳性率为34.62%,Syn与Cg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100%;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有无转移、分期显著相关(P<0.01);肿瘤病理分类、分级及远处转移均与生存相关(P<0.01)。结论直肠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确诊依靠病理,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分类、分级、转移情况等有关。Syn与CgA联用诊断的敏感性较高,Ki-67是有效的判断预后的指标。
吴蓉李国熊杨文君李丽陈晶
关键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