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煜 作品数:427 被引量:1,690 H指数:18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单采血浆后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病理学特点 2018年 目的观察单采血浆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点,了解自身抗体阳性CHC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992年1月-1995年12月甘肃省定西县医院和定西传染病专科医院的120例单采血浆后感染HCV的患者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地区健康人群11例作为对照组。对CHC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将自身抗体阳性组(n=44)与阴性组(n=76)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单采血浆后CHC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6.7%(44/120),主要的自身抗体为抗核抗体,占21.7%。自身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肝小叶内点灶状坏死炎症评分(2.11±0.88 vs 1.64±0.88,t=2.349,P=0.021)及汇管区内部细胆管反应评分(1.86±0.71 vs 1.13±0.66,t=4.217,P<0.001)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组肝小叶间胆管损伤比例较阴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4%vs 55.3%,χ~2=12.129,P=0.001);而2组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采血浆后CHC患者常见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阳性者部分肝脏病理损伤较重。 伍慧丽 郑素军 王泰龄 闫惠平 任峰 李俊峰 陈煜 刘梅 刘霜 段钟平关键词:血浆 自身抗体 基线HBV血清标志物联合评分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的CHB前瞻性随访队列中83例HBe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线血清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HBeAg转换预测评分,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病毒学标志物联合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不同组别累积转换率的计算使用Kaplan-Meier分析,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3例HBeAg阳性患者中位随访108个月,其中44.58%(37/83)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换组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6.23(1.99~9.28)log 10 IU/mL vs 7.69(2.05~8.96)log 10 IU/mL,Z=-2.345,P=0.019]和HBV RNA[4.81(1.40~7.53)log 10拷贝/mL vs 6.22(2.00~8.49)log 10拷贝/mL,Z=-1.702,P=0.010]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换组;HBsAg和HBcrAg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基于以上血清标志物构建Cox回归方程,计算联合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评分中位数为0.95(范围0.37~3.45)。在总体患者中,联合评分与HBsAg、HBV DNA、HBV RNA和HBcrA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787、-0.990和-0.819(P值均<0.001)。基于联合预测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HBeAg转换组和低HBeAg转换组,预测36个月、60个月及8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HBeAg转换组分别为43.90%、51.20%和63.10%,低HBeAg转换组分别为9.60%、17.00%和19.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01)。结论基于基线血清HBV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评分可以预测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的血清学转换。 王扬 廖昊 邓中平 赵景 卞丹丹 任艳 蒋莹莹 刘霜 陈煜 鲁凤民 段钟平 郑素军关键词:核苷类 核苷酸类 乙型肝炎E抗原 血清转换 提高传染病学教学效果的探讨 2012年 目前传染病教学存在有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的一定的应对措施,我校传染病学教研室通过增编讲义活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思想教育消除恐惧心理等方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传染病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教育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传染病学科的重要性。 陈煜 郭慧敏关键词:传染病教学 教学质量 柚皮苷调节NAFLD小鼠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柚皮苷(nar)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组织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高脂饮食组(HFD组,n=8)和柚皮苷干预组(HFD/Nar干预组,n=8)。采用转录组测序寻找药物干预差异基因富集通路,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了57.8%(P<0.01),而经柚皮苷干预后,小鼠体质量较模型组降低了13.5%(P<0.0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G和TC水平分别为(3.5±0.4)mmol/g protein和(3.1±0.5)mmol/g prote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3)mmol/g protein和(0.8±0.1)mmol/g protein,P<0.01],而HFD/Nar干预组肝组织TG和TC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2.1±0.4)mmol/g protein和(1.11±0.3)mmol/g protein,P<0.05];转录组测序KEGG富集分析显示柚皮苷对与脂代谢通路相关的9条通路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柚皮苷干预可显著下调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CD36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表达(P<0.05),而上调PPAR-α和重组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表达(P<0.05)。结论柚皮苷可明显改善NAFLD小鼠肝内脂质沉积,可能影响了有关基因表达而减少了脂质摄取、合成,加快脂肪酸氧化有关。 贾纪会 张译之 林静 兰佳庆 陈煜 段钟平 张晓慧关键词:柚皮苷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小鼠 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用于人工肝实验研究的急性肝衰竭大动物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实验小型猪13头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n=3)给予1.0g/kg的D-氨基半乳糖;中剂量组(n=6)给予1.2g/kg的药物;大剂量组(n=4)给药剂量为1.5g/kg。观察比较每组动物的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生理生化指标、颅内压、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变化,从中得出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较稳定方法。结果低剂量组动物在给药后均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损害,未出现肝昏迷表现,在给药后3~4d肝功能开始恢复,约1周后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所有动物均存活;高剂量组的动物肝损害出现时间早,损伤剧烈,存活时间短(24.8±5.3h),均死于严重的肝衰竭。中等剂量组的动物在给药后12h各项指标开始变化明显,在给药48h时损伤达高峰,存活时间为67.9±9.4h,最终死于严重的肝衰竭。结论应用药物方法能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其中D-氨基半乳糖1.2g/kg的给药剂量建立的模型稳定性好,且能较好模拟临床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人工肝治疗的实验平台。 乔玲 李亚明 张晶 虞岱斌 陈煜 段钟平关键词:急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 D-氨基半乳糖 论卫生基本法基本原则的构建及其立法表述 被引量:2 2009年 阐述了法律基本原则对于立法与法律运行的重要性,明确界定了卫生基本法基本原则的范畴,确立其保护的法益。提出卫生基本法的构建应当遵循维护公民生命健康、改善卫生民生和保障社会卫生安全这三大基本原则,并将之在法典中明确体现。 陈煜关键词:生命健康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1例 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性,37岁,无业.因“皮肤巩膜黄染1月,加重伴发热、喘憋、痰中带血3d”于2014年11月7日入院.1月前因受凉、劳累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乏力、纳差、恶心、尿黄,于当地查:乙肝标志物阳性, 李珊珊 刘梅 孔明 李璐 仵永枫 郑素军 陈煜关键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急性肝功能衰竭 乙肝标志物阳性 巩膜黄染 痰中带血 皮肤 内质网应激在D-GalN/LPS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注射诱导小鼠重型肝炎肝衰竭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小鼠重型肝炎肝衰竭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重... 任锋 杨丙章 张向颖 魏琳琳 温韬 王欣欣 殷继明 朴正福 郑素军 张晶 陈煜 陈德喜 段钟平关键词:D-氨基半乳糖 肝衰竭 内质网应激 文献传递 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67 2006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探讨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等5家医院的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重度(且凝血酶原活动度<50%)患者518例,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记录其诊断、分期等原始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in-Maier方法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0±0.4)d,内科治疗对照组为(4.0±0.2)d,P=0.004。人工肝治疗2次以上疗效更加明显,它可使慢眭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由(27.0±1.6)d延长至(39.0±4.0)d,重型肝炎中期患者生存期由(38.0±17.5)d延长至(66.0±18.6)d;晚期患者生存期由(18.0±4.0)d延长至(26.0±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延长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慢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多次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次治疗和内科治疗。 张晶 段钟平 何金秋 张伦理 陈士彬 邹春毅 辛绍杰 武文芳 马斌荣 陈煜 孔明 刘梅 韩大康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策略 2021年 肝衰竭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危险性增加,致死率增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笔者梳理了肝衰竭合并IFD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肝衰竭患者的早期识别、肝衰竭合并IFD的诊断、中医对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等内容。肝衰竭患者凝血机制差,获取病理确诊较为困难,详细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临床特征、及时进行血液/体液微生物学检测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策略。 李丽 李秀惠 陈煜关键词:肝衰竭 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