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精予
- 作品数:20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减少59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方法:对我院59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42例(71.2%),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其次是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非血液系统疾病17例占28.8%。结论:血小板减少除常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外,非血液系统疾病也占有相当比例,故分析其病因时,应考虑非血液系统疾病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
- 陈精予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 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T细胞亚群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为探讨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我们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血液内科门诊和住院低中危MDS患者22例,在给予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我们发现:CD4+T细胞在MDS患者外周血的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显效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CD8+T细胞百分率减低(P<0.01),CD4/CD8比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无效组和显效组在T细胞总数百分率,CD4+T、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认为,MDS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CsA以及沙利度胺治疗MDS的机制可能与Th,Ts细胞比率改变有关。
- 王琰陈精予宋春歌杨晓煜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淋巴细胞亚群环孢素A沙利度胺
- 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雷帕霉素(RPM)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通过与细胞FK506结合蛋白结合后特异性阻断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后者参与多种免疫抑制达到肾脏保护作用。RPM是否对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RPM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nephrin和podocin表达的影响,探讨RPM对DN大鼠足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 胡晓舟王少亭张瑾张燕杨宏王燕宋春歌王琰杨晓煜卢永申陈精予
- 关键词:足细胞损伤雷帕霉素肾脏保护作用PODOCINNEPHRIN
- 参芪十一味颗粒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参芪十一味颗粒在缩短白血病化疗病人骨髓抑制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参芪十一味颗粒口服辅佐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化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骨髓抑制时间及化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骨髓抑制时间明显缩短(P<0.01),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生活质量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芪十一味颗粒辅助治疗急性白血病能缩短骨髓抑制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宋春鸽陈精予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参芪十一味颗粒生活质量
- 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规范化疗的骨髓瘤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感染19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的81例作为非感染组。于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做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检测和记录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血常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8、TNF-α)。比较3组研究对象IL-1β、IL-6、IL-8、TNF-α水平以及单一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制作ROC曲线。结果 WBC计数水平,感染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感染、非感染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高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L-6、IL-8、TNF-α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和IL-6、TNF-α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最大面积时水平作为临界值,IL-1β为5.76 ng/L,IL-6为4.85 ng/L,IL-8为55.78 ng/L,TNF-α为13.35 ng/L。结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有助于病情评价,尤其IL-6、TNF-α检测价值优于IL-1β、IL-8,二者联合检测优势更为突出。
- 宋春鸽杨晓煜马若巾王琰庞素蕾陈精予
- 关键词:骨髓瘤化疗血清炎性因子
- 医院血液病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医院血液病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细菌感染的临床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血液病细菌感染患者612例,共收集阳性细菌标本648份,统计标本来源、菌株分布及不同菌种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8份阳性标本中以血液标本最多421份,占64.97%,其次为痰液91份,占14.04%,脓性分泌物、导管末端、尿液、胸/腹水标本来源均<10.00%;612例患者中共检出6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13株占32.87%,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35株占67.13%,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苯唑西林具有较高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最高为96.43%,对红霉素、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具有一定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链球菌属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15%、76.92%,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均无耐药性;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100.00%,对苯唑西林和红霉素也具有较高耐药性,但对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80.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高达81.48%,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较高,且以血液感染最为常见,病原菌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杨晓煜陈精予宋春鸽庞素蕾
- 关键词:血液病细菌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银染PCR-SSCP法检测52例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点突变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p5 3基因点突变 ,了解其与白血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银染PCR SSCP法检测 5 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p5 3基因第 5、6、7、8外显子的点突变。结果 在 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 5例发生p5 3基因突变 ,其中 3例对化疗不敏感 ;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 1例有p5 3基因突变 ,此例患者在住院 1个月内死亡 ,1例毛细胞白血病发生p5 3基因点突变。结论 p5
- 范红阮励冰郑晓芙王少亭张黎王征陈精予孔祥光
- 关键词:白血病P53基因多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法
- 全反式维A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8岁初治APL患儿19例,予ATRA 25 mg/(m^2.d),分3次口服,联合As2O310 mg/d静脉滴注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对治疗前或治疗中出现外周血WBC〉30×10^9L^-1者,加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或羟基脲或小剂量柔红霉素,同时预防性应用保肝类药物。DIC指标检查阳性者,加用肝素50-75 mg持续24 h静脉滴注,同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及新鲜血浆。观察CR率、获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及近期缓解时间。结果CR 18例,死亡1例,CR率94.74%;获CR所需时间为(26.9±4.2)d。无1例患儿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不诱发D IC,能缩短CR时间。
- 陈精予杨晓煜宋春鸽王琰
- 关键词: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
- 沙立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立度胺持续服用3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4.28%,对照组总有效率16.66%,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1)。结论加用沙立度胺治疗MDS具有疗效明显提高,耐受性好的优点。
- 刘昌发陈精予
- 关键词:沙立度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升血小板胶囊配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配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结果:根据FAB疗效标准,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1年后治疗组总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ITP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泼尼松且缓解率高。
- 宋春鸽张瑾陈精予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血小板胶囊泼尼松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