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细香 作品数:23 被引量:91 H指数:7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优选颈髓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扫描参数 2007年 目的:探索颈髓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对4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比较不同扫描参数[b值、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及激励次数(NEX)、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第1组,b值分别取400,700,1 000 s/mm2;第2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分别取6,13,25个;第3组,激励次数分别取2,4,8;第4组,层厚分别取2,3,4 mm。结果:在4种不同扫描参数的比较中,b值为700 s/mm2的图像质量较b值为400 s/mm2和1 000 s/mm2的好(P<0.05);方向为25时的图像质量较方向为6和13的图像质量好(P<0.05);NEX为4的图像质量较NEX为2和8的好(P<0.05);层厚为4 mm的图像质量较层厚2 mm和3 mm的好(P<0.05)。结论:b值为7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5个、NEX为4和层厚为4 mm是颈髓DTI的最佳扫描参数,适用于临床研究颈髓的细微结构。 陈细香 魏文洲 陈军 李茂进 郑晓华 刘昌盛 邱丽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颈髓 颈髓MR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颈髓 MR 扩散张量成像(DTI)合适的扫描参数。方法对8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常规 MR 及 DTI 检查,比较不同扫描参数[扩散敏感系数(b)值、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激励次数(NEX)及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第1组,b 值分别取400、700、1000 s/mm^2;第2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分别取6、13、25个;第3组,NEX 分别取2、4、8次;第4组,层厚分别取2、3、4 mm。并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据此对不同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在4种不同扫描参数的比较中,b 值为700 s/mm^2时图像质量最好[(2.25±0.58)分],与 b 值为400 s/mm^2[(1.86±0.53)分]和1000 s/mm^2[(1.48±0.35)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5个时图像质量最好[(2.58±0.59)分],与方向为6个[(1.33±0.36)分]和13个[(1.90±0.51)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X 为4的图像质量[(2.45±0.63)分]最好,与 NEX 为2[(1.47±0.32)分]和8[(2.29±0.5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厚为4 mm 的图像质量[(2.41±0.55)分]最好,与层厚2 mm[(1.54±0.27)分]和3 mm[(1.87±0.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颈髓 DTI 扫描参数,有利于临床对颈髓细微结构的研究。 陈细香 魏文洲 李茂进 陈军 郑晓华 刘昌盛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脊髓 64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行64层螺旋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 IP)。结果使用钛制动脉瘤夹者,64层螺旋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的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64层螺旋CTA可以作为采用钛制动脉瘤夹治疗患者的术后随访工具。 陈细香 郑晓华 李茂进 童世平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 优化颈髓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 目的:探索颈髑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的合理扫描方案,同时计算正常颈髓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部分各向异性 (fractional anisotropy,FA)... 陈细香 李茂进 陈军 刘昌盛文献传递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在心电门控技术下采用64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全面观察桥血管及冠脉狭窄情况。结果: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有38条桥血管,其CTA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其中5支桥血管轻度狭窄,6支桥血管严重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细香 童世平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3D MERG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3D MERGE序列在显示腰骶丛神经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怀疑腰骶椎病变患者行常规腰骶椎MRI扫描后加扫3D MERGE序列及STIR序列扫描。将扫描结果在工作站行三维MIP重建,比较两种方法对腰骶丛神经根的显示情况,同时比较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结果 3D MERGE和STIR两种序列都能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形态和走行,但3D MERGE序列在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细节方面优于STIR序列,其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高于STIR序列(P<0.05),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病人容易耐受。结论 3D MERGE序列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走行,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陈细香 查云飞 刘昌盛 丘丽关键词:腰骶丛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立体定位术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评价乳腺立体定位核心针活检和留置导丝指导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乳腺X线机对13例乳腺疾病患者中共15个病灶进行立体定位核心针穿刺活检及病灶内留置导丝指导手术,并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定位穿刺活检10例患者中11个病灶,诊断结果与手术标本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定位留置导丝3例4个隐匿性病灶,均在术后证实了定位的准确性。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术既能在术前明确病变的性质,又可指导隐匿性病灶的手术切除,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叶丽琼 陈细香关键词:乳腺 活检 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头颈部CTA中对甲状腺剂量的降低 目的:评价在进行头颈部CT扫描血管成像时,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减少甲状腺的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图像噪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40例头颈部CT增强血管成像的病例,其中用固定管电流技术和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 刘昌盛 查云飞 李茂进 谢宝君 陈军 邱丽 彭宙峰 杨福文 陈细香文献传递 侵袭性垂体腺瘤MRI表现与MMP-9、MMP-14、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IPA)MRI特征,探讨其最大径、体积与其侵袭性的关系;研究垂体腺瘤(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IPA,并以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NIPA)为对照,PA的性质由MRI表现和术中所见共同确定,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IPA的判断标准采用Knosp分级标准,3、4级视为MRI海绵窦侵袭;测量PA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最大径,用公式(长×宽×高×1/2)计算肿瘤体积;采用SP法检测80例PA组织标本MMP-9、MMP-14及VEGF的表达,分析肿瘤的侵袭性特征与3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PA多见于大腺瘤及巨大腺瘤,肿瘤的侵袭性与其最大径及体积呈正相关(P<0.05);IPA的MMP-9、MMP-14及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IPA组(P<0.05)。结论:MRI评价IPA侵袭性的准确性较高,其诊断应综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检查;MMP-9、MMP-14及VEGF可作为判断IPA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涂燕君 陈军 刘昌盛 彭晓菁 邱丽 李远峰 陈细香关键词:垂体腺瘤 侵袭性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接受手术治疗病例,术后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容积显示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对于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64层螺旋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作为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的术后随访工具。 陈细香 郑晓华 李茂进 童世平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