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军华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MSCT
  • 3篇多平面重组
  • 3篇膈肌
  • 3篇膈疝
  • 3篇CT
  • 2篇多平面
  • 2篇多平面重组诊...
  • 2篇腰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破口
  • 2篇裂孔
  • 2篇裂孔性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性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腰椎间孔
  • 1篇腰椎间孔狭窄
  • 1篇腰椎间盘

机构

  • 8篇南通大学
  • 8篇启东市第二人...
  • 3篇如皋市人民医...
  • 2篇启东市第三人...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启东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曹和涛
  • 9篇陶军华
  • 3篇贺新华
  • 2篇刘婷婷
  • 2篇黄春峰
  • 1篇陆晓晨
  • 1篇李敏达
  • 1篇李敏
  • 1篇陆蓉
  • 1篇张振岳
  • 1篇戎艳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儿眼球玻璃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CT对小儿眼球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小儿眼球病变30例中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Coat's3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殖症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4例,小眼球6例,眼内炎2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显示钙化11例,肿块7例,4例仅显示玻璃体内钙化影,4例视神经增粗、眼环外缘不规则,2例颅内转移。(2)Coat's眼球玻璃体后方显示新月形略高密度影,无钙化。(3)原始永存玻璃体增殖症眼球均较小,前后径变短,晶状后玻璃体内见软组织影,未见钙化,1例软组织影呈典型梭形改变。(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均见“V”形视网膜剥离影,未见钙化。(5)小眼球,眼球及附属结构均较小,玻璃体密度正常或增高。(6)眼内炎示眼环增厚,玻璃体密度增高。结论:CT对大多数小儿眼球病变能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陶军华陆晓晨曹和涛
关键词:玻璃体体层摄影术CT
胸腔入口平面气管右旁气囊影:临床与影像初步观察
胸腔入口平面气管右旁气囊影(RPAC)少见,发生率约1%;临床多因胸部症状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国外多见零星报道,国内很少引起注意,报道不多;有关其MSCT三维影像表现、与气管关系和临床特点国内未见报道。笔者报道64例RP...
曹和涛陶军华
关键词:发病机制影像诊断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y plasmacytoma of spine,SPS)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SPS9例,7例作了CT检查,4例作了MRI检查,3例同时作了CT和MRI检查,5例作了增强扫描。观察SPS有无膨胀、"微脑样"(Mini brain apperance)骨质破坏特征、邻近软组织肿块以及增强后表现。结果 9例SPS均表现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5例累及附件,3例椎体压缩骨折;5例表现轻度骨膨胀破坏,5例骨破坏边缘残留长短粗细不一的骨嵴,横断位类似于"微脑"征象,4例椎体边缘伴不对称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均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边缘"微脑"征象是SPS的特殊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陶军华曹和涛
关键词:脊柱浆细胞瘤CTMRI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 MPR方法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的价值。方法21例手术证实TDR,15例排除TDR的胸腹部创伤患者术前MSCT图像,由3名高年资医师先后对MSCT横断面和MPR图像行盲法回顾分析,以发现横膈异常升高、膈肌中断缺损及“颈圈征”作为TDR诊断依据。对照手术结果计算MSCT横断面及MPR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MSCT横断面和MPR对膈肌中断缺损、“颈圈征”的辨认率差异及其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差异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MSCT横断面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1%(15/21)、80%(12/15)、83%(15/18)、67%(12/18)和75%(27/36);MPR分别为86%(18/21)、93%(14/15)、95%(18/19)、82%(14/17)和89%(32/36)。21例TDR中,MSCT显示膈肌中断、缺损横断面12处(9例),采用MPR重组方法除显示上述12处外,还进一步显示8处(6例),共20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MSCT横断面显示“颈圈征”6例,MPR方法显示14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MSCT横断面上观察膈肌中断缺损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3%(9/21)和80%(12/15),MPR分别为71%(15/21)和93%(14/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5和0.500)。MSCT横断面上观察“颈圈征”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6/21)和100%(15/15),MPR分别为67%(14/21)和100%(15/1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MSCT诊断TDR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MPR是横断面诊断TDR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TDR诊断水平。
曹和涛戎艳李敏达陶军华张振岳贺新华刘婷婷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创伤性膈疝膈肌破口形态MSCT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创伤性膈疝(TDH)膈肌破口MSCT成像方法及其形态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TDH影像资料,其中顿伤性膈疝21例(均手术证实),医源性膈疝6例(2例手术证实)。27例均行MSCT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倾斜法、投影法及线段法观察膈肌破口显示情况、形态特征并作比较。结果:27例膈肌破口倾斜法显示21例(77.8%),投影法和线段法冠矢状位显示相同,分别为24例(88.9%)、20例(74.1%),平均77.2%。27例中共26例次破口形态显示不清,其中右侧11例次36.7%(11/30),左侧15例次(14.3%,15/105),t=6.51,P<0.05。破口形态主要有类圆形和椭圆形/梭形两类,其中显示为类圆形倾斜法16例(59.3%),投影法20例次(45.5%),线段法26例次(59.1%);显示为椭圆形/梭形倾斜法11例(40.7%)、投影法24例次(54.5%)和线段法18例次(40.9%)。结论:MSCT MPR能直接或间接显示绝大多数TDH膈肌破口形态,倾斜法和线段法显示情形相似,较投影法更客观真实。
黄春峰曹和涛蔡挺挺陶军华贺新华陆蓉
腰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卡压关键性数据与神经根分级关系MSCT负荷检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轴向负荷(axial compression in extension,ACE)检查对下腰椎椎间孔(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LIF)狭窄神经根(nerve root,N)卡压关键性数据(critical dimensional,CD):椎间盘后缘高度(h)、LIF高度(H)及其与N分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资料与方法对30例伴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患者行常规MSCT仰卧腰大肌放松体位(psoas-relaxed position,PRP)扫描后作ACE检查,分别在中央和旁中央矢状重组像测量h和H并观察N毗邻关系,将其分成0~Ⅲ4级,以Ⅱ~Ⅲ级及h和H均分别〈4 mm和15 mm临界值判断为LIF狭窄N卡压。结果 30例中PRP无椎间盘膨隆或突出(A组)36个平面CD显著高于伴椎间盘膨隆或突出(B组)54个相应平面;ACE后CD均减小,其中L4~5平面变化最大,L5~S1平面变化最小;降低到临界值以下A组5个平面,B组23个平面(t=6.88,P〈0.01)。A、B两组CD低于临界值Ⅱ~Ⅲ级N数PRP分别为:10根和28根(t=4.81,P〈0.05);ACE分别为:18根和47根(t=5.43,P〈0.05)。B组N晋级19根显著多于A组8根(t=5.17,P〈0.05)。16例ACE后N功能缺陷症状加重,其中Ⅱ~Ⅲ级N晋级37根;CD降低到临界值以下17个平面,显著高于无临床症状加重者。结论 CD与N分级、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ACE较PRP更进一步显示这种关系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曹和涛刘婷婷李敏陶军华姚冬子
MSCT多平面重组诊断非裂孔性膈疝的价值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诊断非裂孔性膈疝(nonhiatus diaphragmatic hernia,NHD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3例NHDH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Bochdalek疝8例,Morgagni疝3例(1例经手术证实),创伤性膈疝9例(均经手术证实),医源性膈疝3例。23例均行MSCT容积扫描,由3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师先后回顾分析MSCT横断位及MPR表现,观察有无横膈异常升高、膈肌连续性中断缺损、"颈圈征"及"内脏依靠征"等征象作为NHDH诊断依据,并分别作出判断。结果 22例MSCT横断位及MPR图像见膈上大小不等的疝囊及内容物,膈肌连续性中断。横断位显示13例,MPR显示22例(t=4.97,P<0.05)。2例Bochdalek疝误诊为膈肌衰老,1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较大Morgagni疝误诊为脂肪瘤,4例创伤性膈疝首诊提示诊断,2例医源性膈疝漏诊,术前诊断率56.5%;术后回顾分析横断位14例(60.7%)提示NHDH,结合MPR21例(91.3%)提示NHDH诊断(t=4.33,P<0.05)。结论 MSCT MPR能够清晰显示NHDH膈肌连续性中断及膈上疝囊与膈肌的关系,对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陶军华曹和涛
关键词:多平面重组
非裂孔性膈疝膈肌破口形态MSCT多平面重组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非裂孔性膈疝膈肌破口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utiple planar-reconstraction,MPR)成像方法及其形态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3例非裂孔性膈疝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Bochdalek疝18例,Morgagni疝8例(4例经手术证实),创伤性膈疝(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TDH)21例(均经手术证实),医源性膈疝(iatrogenic diaphragmatic hernia,IDH)6例(2例经手术证实)。53例均行MSCT容积扫描,采用MPR倾斜横断位直接显示和冠状或矢状位重组测量横断位定点描绘(简称测量法)间接显示两种方法,观察膈肌破口大小、形态特征及显示情况并作比较。结果各类非裂孔性膈疝破口形态主要有类圆形和椭圆形/梭形两类。MPR倾斜横断位及测量法分别显示Bochdalek疝12例(66.7%)和14例(77.8%),Morgagni疝4例(50%)和5例(62.5%),TDH17例(80.9%)和18例(85.7%),IDH6例(100%)和6例(100%);总显示率分别为73.6%和81.1%(χ2=1.08,P>0.05)。非创伤类膈疝破口形态主要为椭圆形/梭形,创伤类膈疝(IDH属于创伤类膈疝)主要为类圆形(P<0.05)。TDH破口长短径显著大于其他各类膈疝(P<0.05)。10例两种方法均未能显示较完整膈疝破口形态。结论 MPR倾斜横断位和测量法能直接或间接显示绝大多数各类非裂孔性膈疝膈肌破口形态特征,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指导手术提供比较直观的影像资料。
曹和涛黄春峰陶军华贺新华
关键词:多平面重组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多平面重建的价值被引量:1
2001年
对 5 0例 5 5个椎间盘在完成横断面扫描后作多平面重建 (MPR)。结果 ,突出椎间盘在 MPR像上呈突入椎管、椎间孔及椎旁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及腰肌囊的软组织影。其纵径均高于椎间隙宽度。形态大致分成三型 : 型分 2种亚型、 A“铆钉形”2 7个 , B“图钉形”10个 ; 型“水滴状”11个 ; 型“游离型”7个 ,4个 B型和 2个 型轴位误为椎间盘膨出。与神经根关系有 :腋上型 8个、腋下型 19个和腋前型 2 8个。结论 ,MPR提供比横断面更丰富的解剖信息 ,更直观的视觉效果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陶军华曹和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CTMP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