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刚
- 作品数:110 被引量:2,138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绿洲边缘夏季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分析被引量:46
- 2005年
-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加强期(IOP)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绿洲观测的资料,分析了夏季金塔绿洲边缘的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作为绿洲沙漠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白天绿洲边缘的垂直运动仍然是以上升气流为主,并且其小气候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中午前后绿洲边缘的总辐射最大值在1000W.m-2左右,净辐射>700W.m-2;在白天,仅有个别天数的感热通量超过100W.m-2,最大值仅为150W.m-2左右。在整个观测期,有超过70%的天数出现负感热通量。而Bowen比在±10-1量级,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差额较大,约28%。
- 张宇吕世华陈世强奥银焕胡泽勇韦志刚
- 关键词:绿洲边缘小气候特征
- 夏季金塔绿洲与沙漠次级环流近地层风场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9
- 2005年
- 利用2004年6~8月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的野外观测试验'的风场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两种不同的绿洲沙漠低层风场结构.结果表明: 绿洲沙漠的温差效应可以激发绿洲和沙漠间的次级环流, 在白天绿洲沙漠边缘低层是辐散气流, 夜间表现为辐合气流;在大背景风场较强的情况下, 在背景风场风向方向上局地环流被掩盖, 而其它方向上局地环流占主导地位;大背景风场处于转换期, 如西风转东风时, 当西风削弱, 而东风还没有产生时, 绿洲地区背景风场很小, 绿洲沙漠环流较为明显.
- 陈世强吕世华奥银焕张宇胡泽勇韦志刚
- 关键词:绿洲效应
- 酒泉绿洲夏季大气边界层加热(冷却)特征初探被引量:3
- 2005年
-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的观测资料和酒泉站的地面和探空气象资料,计算了酒泉绿洲夏季大气边界层的加热(冷却)率,分析了酒泉绿洲近地面层和行星边界层的大气加热(冷却)率逐日变化,研究了不同典型天气下大气加热(冷却)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酒泉绿洲近地面层和行星边界层内,大气加热(冷却)率具有明显的逐日变化特征;近地面层和行星边界层及整个大气层白天的大气加热率和夜晚的大气冷却率基本相当,大气能量基本守恒;日照时数、云量和特殊天气过程(如冷空气活动、沙尘天气和降水等)对大气加热(冷却)率有很大影响。
- 谷良雷胡泽勇吕世华韦志刚张宇姚济敏
- 关键词:绿洲近地面层行星边界层
- LNW-50A型中子土壤水分仪的田间标定被引量:1
- 1990年
- Ⅰ.引言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的主要灌溉农业区,水资源十分宝贵。研究该地区水分平衡,无论对天气气候的形成,还是对水资源的工农业潜力的估算都有重要意义。蒸发是水分平衡方程的重要分量,而实际蒸发(蒸腾)
- 邱传涛王尧奇韦志刚王敬香杨良郑光罗克勇
- 关键词:中子水分仪土壤含水量
- 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预试验及其晴天地表能量特征分析被引量:58
- 2005年
- 详细介绍了在2004年8月24日~9月11日在甘肃平凉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野外预试验, 对观测仪器进行了对比和标定, 并利用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黄土高原塬上裸地、塬上和塬下玉米地的地表净辐射各分量、感热、潜热和地热流的特征.由于作物(玉米)的存在, 降低了地表反射率, 使白天地面向上短波减少, 同时向上长波也减少, 增大了地表净辐射, 地表潜热明显增大, 玉米地白天向下的地热流和夜晚向上的地热流都比裸地小.与塬上相比, 塬下玉米地的向下短波略小, 向上短波明显偏小, 向上长波基本一致;净辐射只在中午附近略小, 地热流上午偏小, 下午偏大, 夜晚基本一致;感热和潜热在白天基本一致;塬下玉米地在凌晨明显存在负感热通量.
- 韦志刚文军吕世华陈世强奥银焕梁琳
- 关键词: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地表能量
- 中国东北半干旱区能量水分循环的同化模拟被引量:6
- 2014年
- 使用地球观测系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估算植被覆盖度和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RTM)制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遥感产品替换WRF模式默认的植被覆盖度和地形高度,并且利用WRF模式及其先进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循环同化东北半干旱区自动气象站近地面气象要素,对东北半干旱区的温度场、湿度场、风场和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通过4组数值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同化气象要素与改变模式地表参数引起的不同下垫面潜热、感热的分配关系和降水、土壤湿度变化弓f起的地表能量通量模拟效果,并利用通榆站、奈曼站、锦州站、和密云站2009年6-8月的通量观测资料与模拟结果对比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东北半干旱区夏季的近地面温度、风向、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同化试验(Case2)模拟的近地面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相比控制性试验(Case1)有所改善;陆面参数试验(Case3)和集合试验(Case4)改善了感热和地表热通量的模拟.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下垫面土壤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合试验(Case4)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与4个通量站观测值相比无太大差别,但降水的模拟有待改善.本研究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改善模式下垫面陆面参数,利用气象资料同化改善近地面大气要素模拟精度,这是将各种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多源数据与数值模拟融合的有益尝试.此研究生成的东北地区资料同化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干旱监测等方面,对深入了解半干旱区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文小航廖小罕袁文平延晓冬韦志刚刘辉志冯锦明吕世华董文杰
- 关键词:WRF模式资料同化东北半干旱区
- 河西地区的散射辐射被引量:1
- 1994年
- 河西地区是一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有气候干燥、荒漠地理景观和地形狭窄等三大特点。本文利用河西地区东部的民勤和西部的敦煌二个日射站的三年(1981-1983年)资料,计算了各种因子对散射辐照应的贡献。
- 韦志刚王尧奇
- 关键词:散射辐射大气散射
-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区域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利用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地区25个站1951-2000年50a的气温和降水逐日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把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地区分成7个小区,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小区气温和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区夏、秋、冬三季降水以同步的变化为主,其次为黄河上游与引水区之间存在反位相的变化.春季降水主要表现为黄河上游与引水区之间存在反位相的变化,其次才表现为一致的变化.各区的气温均以同步升温为主.降水具准3a和准22a周期,气温的振荡周期主要是2~5a的小周期和准11a的周期.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地区近50a来夏季的降水在一致变化的基础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 李振朝韦志刚吕世华文莉娟李锁锁
- 关键词:黄河上游气候特征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 敦煌戈壁不同近地层大气稳定度下的感热交换系数被引量:23
- 2006年
- 首先利用空气动力学法,计算分析了敦煌戈壁2000年9月—2001年9月的感热交换系数Ch的特征,计算得到Ch的年平均值为0.00203±0.00045。敦煌戈壁的Ch在近中性和中性条件下(-0.01<ζ<0.01,ζ为Monin-Obukhov大气稳定度参数)为常数,Chn≈0.0020;在稳定条件下(ζ≥0.01),Ch比较小,随地表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趋于Chn,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Ch=0.0012+0.0003ln(V);在不稳定条件下(ζ≤-0.01),Ch比较大,随地表风速的增大而减小,也趋于Chn,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Ch=0.0026-0.0002ln(V)。本文还利用地表温度、一层气温和一层风速近似计算了总体Richardson数Rb,判定大气的层结稳定度,再根据该稳定度来选择感热交换系数。
- 韦志刚黄荣辉陈文
- 关键词:戈壁地表感热
- 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区与黄河上游降水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地区和黄河上游的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和该区域的流场.结果表明:在5~9月间,该地区可降水量7月最大,其次为8月、6月、9月,最小为5月;水汽通量主要从南边界获得,北边界存在较稳定的强度不大的净收入,西边界不太稳定,会出现负收入.研究区域上空600hPa水汽通量主要为辐合,风场散度对水汽通量散度的贡献最大;向研究区域输送的水汽在低层既有直接从孟加拉湾输入,又有从盂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北部绕过来的,而高层则基本从孟加拉湾直接输入.
- 文莉娟吕世华韦志刚李锁锁李振朝高治定慕平雷鸣宋伟华
- 关键词:水汽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降水过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