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孟虎
- 作品数:14 被引量:81H指数:7
-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AMESim的柱塞泵热力学模型及仿真被引量:12
- 2012年
- 着重分析柱塞泵的工作过程和传热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柱塞泵的热力学模型,并利用AMESim软件平台搭建其仿真模型,最后针对典型液压系统对柱塞泵进行温度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MESim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泵的温度特性,为液压系统热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 韩孟虎曹克强胡良谋李永林
- 关键词:柱塞泵热力学模型
-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改善增升装置气动性能的试验被引量:8
- 2016年
- 针对流动分离导致飞机增升装置气动性能下降的问题,进行了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增升装置流动分离的试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频率、占空比及激励位置等参数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通过加速近壁面附面层,增强附面层内的能量掺混,可有效抑制主翼和襟翼表面的流动分离,改善增升装置气动性能。在主翼前缘施加激励,可有效控制主翼表面大迎角下的失速分离,最大升力系数增大18.1%、临界失速攻角提高4°;在襟翼前缘施加激励,可有效抑制襟翼表面的流动分离,显著减小阻力,在4°迎角下,将试验模型阻力系数减小了28.7%,升力系数提高了7.1%。占空比对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当占空比为10%~30%时,激励的非定常性更强,控制效果最好;占空比为50%的控制效果次之,占空比为100%时的控制效果最差。来流速度越高,逆压梯度越大,流动分离更难被抑制,控制效果也变差。该研究为在增升装置上应用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 梁华吴云李军韩孟虎马杰
- 关键词:增升装置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 低速三角翼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实验被引量:15
- 2014年
- 在30m/s来流速度下,进行了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改善47°后掠角钝前缘三角翼气动特性的测力实验.为寻求优化的激励位置,实验研究了5种不同激励位置的流动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激励位置对流动控制效果有决定性影响,位于三角翼前缘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有效改善三角翼的气动特性,推迟失速,而上翼面不同展向位置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流动控制效果十分微弱;激励频率是流动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子,激励电压峰峰值为13kV时,激励频率为200Hz下的流动控制效果最好,在迎角30°时可使升力系数由1.31增大到1.44,增大9.6%,升阻比提高3.3%.
- 化为卓李应红牛中国赵光银梁华韩孟虎
- 关键词: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三角翼
- 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纳秒脉冲放电及红外辐射温度特性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优化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的布局形式,基于ns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快速放热诱导压缩波进行流动控制的原理,设计了具有平面和锯齿类型高压电极的激励器。在ns脉冲电压的驱动下,研究了其放电特性和激励器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特性,并比较了3种激励器的放电能量、峰值功率、峰值电流、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结果表明:施加同样电压时,高压电极为锯齿形的激励器具有较高的放电电流、瞬时放电功率以及放电能量;3种激励器表面温度最高处均位于高、低压电极之间的介质表面处,且锯齿形激励器表面的局部最高红外辐射温度可达88℃,高于平面形激励器的72℃。从脉冲放电能量和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的角度验证了锯齿形激励器在流动控制上具有潜在优势,可供提升流动控制效果和优化激励器参考。
- 赵光银李应红方浩百化为卓韩孟虎吴云
- 关键词:NS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锯齿红外辐射激励器
- 表面介质阻挡纳秒脉冲放电能量特性和诱导流动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聚焦于表面介质阻挡纳秒脉冲放电(NS DBD)基本问题,设计不同结构激励器,研究放电能量特性、诱导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单位展长激励器单次放电能量随激励电压增大而非线性增大,其值在0.1~1 m J/cm量级,与激励器长度和激励频率无关;NS DBD瞬时功率可达几百千瓦,而时均功率较低,仅为瓦量级.NS DBD诱导流动的速度较低,在0.1 m/s量级上;提升激励电压对诱导速度提升不明显;随激励频率增大有所增大.NS DBD可诱导形成冲击波,其初始运动速度稍高于音速,不同结构激励器诱导冲击波在传播位置上无明显差别,主要影响诱导冲击波个数;激励电压对冲击波传播速度无明显影响;唯象学仿真表明不同沉积能量诱导冲击波速度不同,实验对应下的沉积能量诱导冲击波波速近于音速.
- 赵光银梁华李应红化为卓韩孟虎吴云
- 关键词:等离子体纳秒脉冲冲击波介质阻挡放电
-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控制小后掠三角翼低速绕流试验被引量:10
- 2015年
- 为探索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NS DBD)对小后掠尖前缘三角翼的流动控制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NS DBD用于改善其气动特性的测力试验和流动显示试验。当来流速度分别为30m/s和45m/s时,测力试验结果表明位于机翼前缘的NS DBD能很好地改善三角翼大迎角气动特性,其中来流速度为45m/s时最大升力系数提高了18.3%;研究了脉冲激励频率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最佳的无量纲激励频率F^+≈1~2。在来流速度为20m/s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研究了不同迎角下激励前后机翼背风面流场,表明NS DBD可改善上翼面旋涡结构,使分离涡附体并得到加强。基于试验结果,认为NS DBD进行三角翼前缘涡控制的机理是激励诱导分离剪切层周期性产生附体的分离涡,从而维持了上翼面大迎角时的涡升力。
- 赵光银梁华李应红韩孟虎化为卓
-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纳秒脉冲三角翼
-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机翼失速分离的实验被引量:6
- 2015年
- 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机翼失速分离的风洞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频率、电压、占空比和激励位置等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来流速度35m/s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以有效地抑制机翼大攻角下吸力面的流动分离,将机翼临界失速迎角由17°提高到19°;施加激励后,机翼最大升力系数提高了9.45%,阻力系数减小20.9%;激励频率在200Hz时,控制效果最好,对应的量纲一激励频率为1;迎角越大,流动分离越严重,需要更大的激励电压才能够有效抑制流动分离;最佳激励位置在流动分离起始点的前缘;在流动控制效果相当时,减小占空比可以降低能耗.
- 魏彪梁华韩孟虎化为卓
-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机翼
- 等离子体激励进行三角翼涡控制及其影响因素
- 回顾了用于涡控制的等离子体激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用于三角翼涡控制的研究进展.从来流条件、几何模型、激励参数等方面分析了DBD激励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角度,对三角翼涡控制的发展进行总结...
- 赵光银化为卓吴云梁华韩孟虎
-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激励唯象学仿真被引量:22
- 2015年
- 结合NS-DBD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建立NS-DBD单区非均匀唯象学模型,旨在通过合理的模型进行流动控制仿真,揭示流动控制机理.在平板无来流时,运用单区非均匀唯象学模型,通过引入涡量输运方程,求解涡量方程各项,分析展向涡形成机理.展向涡主要是由压力升诱导激励区压力梯度和密度梯度的不正交性产生的,其次是激励区附近流场的对流引起的涡量转移.圆柱上的激励仿真得到与实验一致的压缩波结构和冲击波位置,验证了模型合理性.NACA 0015翼型大迎角分离控制的仿真表明,激励诱导展向涡促使主流和分离流相互作用,使分离点移向下游;脉冲激励频率通过诱导展向涡的数量对流动分离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本文最佳的无量纲激励频率为6.
- 赵光银李应红梁华化为卓韩孟虎
-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纳秒脉冲仿真
- 机翼增升装置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翼增升装置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方法,技术特征在于:在前缘缝翼吸力面、主翼后缘吸力面和后缘襟翼吸力面敷设等离子体激励器。等离子体激励器由被绝缘材料隔开的不对称布局电极组成,绝缘材料上表面电极与脉冲等离子体电源高...
- 吴云李应红梁华赵光银韩孟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