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綦先

作品数:35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内镜
  • 8篇出血
  • 7篇消化道
  • 7篇化道
  • 6篇消化道出血
  • 6篇化疗
  • 6篇肠病
  • 5篇肝癌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上消化道
  • 4篇上消化道出血
  • 4篇栓塞
  • 4篇胃肠
  • 4篇肝动脉
  • 4篇病变
  • 4篇肠出血
  • 3篇动脉栓塞
  • 3篇炎症
  • 3篇炎症性

机构

  • 3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5篇颜綦先
  • 28篇陈东风
  • 15篇王军
  • 12篇杨均
  • 12篇崔红利
  • 10篇肖潇
  • 9篇沈小春
  • 9篇兰春慧
  • 8篇李丽
  • 8篇魏艳玲
  • 7篇孙文静
  • 7篇樊丽琳
  • 6篇张艳梅
  • 6篇胡辂
  • 6篇崔红莉
  • 5篇邢寒阳
  • 4篇李娅
  • 4篇陈东风
  • 4篇李平
  • 3篇刘卉

传媒

  • 8篇实用肝脏病杂...
  • 7篇重庆医学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p53腺病毒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4年临床诊断的无手术指征或拒绝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分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和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 Ad-p53)联合栓塞化疗治疗,每组36例。两组均每隔28天进行一次治疗,4次为1疗程。于完成疗程后1月,根据临床表现、肝脏CT及肝功能检查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TACE组患者病情缓解(CR+PR)18例(50%),肝脏肿瘤病灶无完全消失(CR),明显缩小或病灶数量减少(PR)18例(50%),病情稳定(SD)2例(5.6%),病情进展(PD)16例(44.4%);联合治疗组患者病情缓解(CR+PR)25例(69.4%),症状好转,一般状况改善,Karuafsky评分明显提高(P〈0.05)。CR 2例(5.6%),PR 23例(63.8%),SD 2例(5.6%),PD 9例(25%);使用重组人p53腺病毒灌注治疗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肝癌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值得在合适的肝癌患者中应用。
崔红利杨均肖潇颜綦先尹昕茹杨洋刘卉张艳梅赖姝婕魏艳玲刘念王军陈东风
关键词:肝癌基因治疗P53腺病毒
生物微球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生物微球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40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时使用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2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时使用碘油栓塞化疗的患者,每例行栓塞术4次以上,于首次术后1、3、6、12和24 m随访生存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腹部增强CT等变化,比较治疗后病灶缩小程度,观察肿瘤部分缓解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在首次术后3个月时,微球联合组肿瘤缓解率为(57.44%),明显高于TACE组[(45.23%),P<0.05],6个月时微球联合组AFP为(296.7±96.3)ng/ml,明显低于TACE组[(346.9±118.3)ng/ml,P<0.05],12个月时微球联合组肿瘤直径为(3.36±1.37)cm,明显低于TACE组[(4.98±1.87)cm,P<0.05],24个月时微球联合组生存率为(15.0%),明显高于TACE组[(2.3%),P<0.05]。结论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治疗患者病灶缩小程度、AFP下降水平、肿瘤部分缓解率及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碘油栓塞化疗组,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栓塞化疗,且安全可行。
颜綦先肖潇崔红莉邵小娟张艳梅刘念杨洋陈东风王军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生物微球疗效
胰源性上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随着对消化道出血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了更多的认识。胰源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虽较少见,但常因出血量大而危及生命。目的:分析胰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为该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6年9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确诊胰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青年组占比明显高于中年和老年组(45.5%对31.8%和22.7%)。出血病因依次为急性胰腺炎应激性溃疡(36.4%)、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18.2%)、重度急性胰腺炎(13.6%)、胰腺疾病术后(9.1%)、胰源性门静脉高压(9.1%)等。诊断主要依靠胃镜、腹部增强CT和血管造影检查。10例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止血,6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内镜治疗,1例行经血管介入治疗。18例(81.8%)患者一次性成功止血,4例发生再出血,其中2例为初治采用药物止血者。2例老年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再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胰源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青、中年,男性多见。胰腺炎及其并发症为最常见的病因,半数以上患者单纯药物止血无效,需联合内镜、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李宁张艳梅颜綦先崔红利陈东风
关键词:胰腺疾病胰腺炎胃肠出血
超细经鼻胃镜在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并发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超细经鼻胃镜在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经验。方法在本科室成功实施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时,用超细经鼻胃镜抽吸误吸物直至视野清爽。结果超细胃镜对内镜下硬化治疗中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处理有明显优势,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论采用超细胃镜吸引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李娅颜綦先曹燕孙文静樊丽琳陈东风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吸入性肺炎
胃体神经内分泌瘤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70岁,因"反复腹胀3年,加重10d"入院,近3年间断出现进食后上腹胀,无腹痛、腹泻,当地医院曾胃镜检查考虑胃溃疡,药物治疗间断好转,近10d腹胀再发,当地复查胃镜提示:胃体息肉。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未见异常体征。本院超声胃镜提示:胃体壁第二层低回声欠均质肿块,超声切面大小约1.1cm×0.5cm,
傅鑫胡辂邢寒阳颜綦先陈东风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胃体诊治胃镜检查异常体征超声胃镜
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栓塞18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肠系膜下动脉血管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狭窄4例,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18例患者肠镜均见结肠黏膜充血、肿胀、溃疡形成。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患者21例;经血管介入治疗13例;外科手术治疗3例;1例患者因肠穿孔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改善。结论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合并伴有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肝硬化、胰腺病史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影像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合理抗凝及血管介入治疗尤为重要,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刘卉肖潇颜綦先陈东风杨均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消化道出血抗凝治疗血管介入治疗
化疗药物所致肝损伤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化疗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降低DILI发病率,减少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8例化疗药物所致DIL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化疗药物种类,出现DILI的时间、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共128例,男性46例(30.51%),女性82例(69.49%),其中最小年龄24.0岁,最大82.0岁,平均(53.2±5.4)岁。使用化疗药物到发生肝损伤时间从2.0~30.0 d,平均(16.3±2.4)d。引起DILI的化疗药物主要有紫杉醇、铂类、环磷酰胺、阿霉素等,联合使用化疗药物可增加肝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本组患者中DILI的程度:1级(轻度肝损伤)74例(57.81%),2级(中度肝损伤)44例(34.38%),3级(重度肝损伤)8例(6.25%),4级(肝衰竭)1例(0.78%),5级(死亡)1例(0.78%)。治疗方式根据2007年版《急性药物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1级肝损伤患者继续使用化疗药物,同时应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2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3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丁二磺腺苷蛋酸注射液静脉滴注,必要时使用激素及血浆置换。4级、5级除患者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适时给予激素及血浆置换。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愈117例(91.40%),死亡1例(0.78%),慢性化发展为肝硬化2例(1.50%),放弃治疗8例(6.25%)。结论化疗药物所致DILI并不少见,接受化疗的患者常规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DILI并积极有效处理,绝大多数化疗所致DILI可治愈且预后良好。
金明贵刘凯军文良志王斌孙文静崔红莉陈东风颜綦先
关键词:化疗药物药物性肝损伤
食管Dieulafoy病2例报道被引量:6
2015年
食管Dieulafoy病为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与其他部位Dieulafoy病类似,病变隐匿,病情凶险,内镜下止血为首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报道2例食管Dieulafoy病,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王教学杨均李丽刘海燕周世亮崔红莉颜綦先陈东风
关键词:DIEULAFOY病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
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在非静脉曲张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中治疗价值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背景:非静脉曲张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其常规药物的止血效果差,再出血率高,目前急诊内镜治疗或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措施。目的:评价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在非静脉曲张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77例接受内镜治疗或介入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非静脉曲张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77例患者中,48例接受内镜治疗,29例接受介入治疗。内镜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介入治疗组(P=0.007),而Blatchford评分显著降低(P=0.021)。病变部位分别为胃22例、十二指肠25例、小肠18例、结肠9例、直肠3例。病变性质分别为血管畸形35例、溃疡病变合并血管畸形26例、动脉血管破裂13例、毛细血管扩张3例。7例患者接受内镜治疗后72 h内发生再出血,而接受介入治疗者均未发生再出血,但1例患者因肺栓塞而死亡。结论:大部分上消化道血管畸形患者可通过内镜治疗获益,而对于黏膜损伤较严重且治疗72 h内再出血者可能需接受外科手术干预。对于小肠血管畸形出血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者、Blatchford评分较高者,介入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孙文静沈小春王军魏艳玲陈东风颜綦先
关键词:胃肠出血血管畸形内镜治疗介入治疗
肝嗜酸性肉芽肿1例被引量:3
2013年
肝脏嗜酸性肉芽肿病理学改变主要为网状细胞增生及嗜酸粒细胞浸润。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如该病由寄生虫感染引起,可给予驱虫治疗,必要时可加用皮质激素,对症处理。该病预后良好。现将我科收诊1例报告如下。
邢寒阳颜綦先陈东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