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华
- 作品数:74 被引量:24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乡村振兴”主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2018-2022年的数据
- 2023年
- 本文以2018年至2022年“乡村振兴”类主题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据及其阶段性成果(主要为论文)为样本,利用Excel和Cite Space软件,对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载体的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梳理。经过分析后发现,此类主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受国家政策导向、课题指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上稳定增长但偶有回落;选题内容范围广泛、重点突出,多学科属性凸显,应用研究丰硕;研究力量遍布多个省(区)市,且涌现出一批重点研究机构;但也存在理论性课题略有不足、机构间缺乏合作等问题,对此研究者们应当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努力建立乡村振兴研究的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
- 马伟华郭怡敏
-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文献计量分析
- 多元嵌入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 2024年
- 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返乡回流,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该群体的返乡创业具有明显的社会嵌入特征,其创业行为包括创业意愿、创业决策、创业激情和创业模式在内,深受既有政策、文化环境及社会关系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有针对性地构建一套更为全面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正式社会支持,以乡村社区为供给主体的准正式社会支持和以社会组织、家庭亲友等社会关系网络为供给主体的非正式社会支持。这三种社会支持各有所长,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套以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为特色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在此社会支持体系的助推下,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之路更为顺畅,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更具蓬勃发展之机。
- 马伟华张亦弛
- 关键词:社会嵌入返乡创业社会支持
- 青海卡力岗回族语言认同的调查研究——以化隆县德恒隆乡德一村为例
- 2010年
-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部的一片山区被称作'卡力岗'地区。'卡力岗'又被称作'恰力岗''卡日岗''卡里岗',是藏语'高山''大山'的意思。在卡力岗山区生活着一部分说藏语安多方言,而且具有浓郁藏族生活风情的回族穆斯林,这一部分人又常被称为卡力岗回族或者卡力岗人。
- 马伟华
- 关键词:语言大山
- 传承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聚居少数民族文化权益保护问题及其路径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民族社区会面临拆迁、改造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其中的一些关系,容易产生民族矛盾以及群体性事件。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需求不仅体现在经济权益上,还体现在文化权益等诸多方面。在对城市民族社区进行改造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更加关注城市聚居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通过构建畅通的权益沟通渠道、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积极制定维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得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和社会之间能够协调发展。
- 马伟华宋梓林
- 关键词:城市化民族社区文化权益
- 移民与文化变迁:宁夏吊庄移民语言变迁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吊庄移民语言的变迁是他们出于生存的选择,也是增强自身身份认同的一种必要手段,更是他们应对在迁入地受到"偏见"与"歧视"的一种无奈之举。此外,移民在迁入地——"吊庄"里语言的变迁,反映了他们与迁入地原住居民之间族群关系的变化状况,也可以表述为移民原有文化与迁入地主流文化之间的较量乃至融合问题。
- 马伟华
- 关键词:吊庄移民语言变迁
- 从民族学的角度看宗教的功能及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被引量:3
- 2010年
- 宗教在少数民族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尤其对于促进民族社会的整合以及展现少数民族的认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在看待宗教对于民族社会的正面影响的同时,还应正视宗教对于民族社会的负面作用。因此,新时期,民族学界对于宗教功能的研究,也必须采取多学科、多视角的原则,将不同学科以及研究方法整合起来,从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加强对于宗教功能的研究。
- 马伟华
- 关键词:宗教民族地区社会功能
- 演进、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及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近年来乡村生态振兴的研究不断增加。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近5年来“北大核心”和“CSSCI”收录期刊的473篇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就该领域的发表趋势、期刊分布及被引、研究力量分布、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研究进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经历了短暂的酝酿后,迅速升温、发展,研究力量初具规模,合作空间尤其是跨学科合作空间依然广阔。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耕,拓展研究主题、丰富研究视角、增强研究学理,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 马伟华赵宏进张博琳
- 关键词:乡村建设
- 梅奢扎:哈尼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的文化意蕴解读
- 2022年
- 梅奢扎是哈尼族的重要节日,能够呈现出哈尼族人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发展中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追求。对于大多数哈尼族外出务工者而言,梅奢扎具有特殊的意义。每逢节日来临,在云南省内一些城市务工的哈尼族人很早就回到家乡欢度梅奢扎,他们在节日场域中能够获得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从集体记忆中汲取消除内卷化造成压力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其返回城市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 马伟华刀悦
- 关键词:哈尼族外出务工人员节日文化
- 主体的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具有极为特殊的作用,没有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追求,文化遗产的保护只能沦为一句空谈。由于传承人在技艺传承中发挥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就成了对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只有从日常生活、技艺传承、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对传承人进行全方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能真正取得成绩。
- 马伟华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整合
- 生成、建构与维护:兵团老兵屯垦建设记忆的口述史呈现
- 2023年
- 作为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老军垦群体内部共享的集体记忆中承载着新疆建设历史与伟大兵团精神。为了实现对这段记忆的抢救保护与价值提取,需要以口述史的方式进行记忆开采,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分析与讨论。通过对老军垦口述记忆的分析可以发现,强烈的身体感受与单一化的生活经历为其所在群体内部形成统一的集体记忆奠定了叙事基础;而群体内部之所以能够完成从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升华,是由于不同个体组成一个群体后被赋予了不同于其中任何个体的“突生性”,为集体记忆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主观框架;集体记忆的维护则有赖于它所依托的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过程——老军垦群体最初作为一个由制度力量统合而成的群体而存在,但在共同生活中经历了对于彼此一致性特征的发觉之后,逐步迈向“心理群体”,并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之中最终实现了高度的群体认同。因此,加深对新疆建设发展历史的认知,是在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面向世界讲好军人屯垦戍边的“中国故事”并弘扬伟大兵团精神的重要出发点。
- 马伟华张亦弛
- 关键词:屯垦戍边集体记忆口述史命运共同体